范文 > 工作总结 > 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 > 导航 >

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2024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大全

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教育局驻村工作组一行四人从今年3月20日进驻腰站镇东咸村,帮助指导开展小康村创建工作,到今天已有近十个月的时间。下面将这近十个月来的工作情况做自我总结如下。

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动员大会和《意见》及《实施方案》精神上来。

驻村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3月12日全县创建小康村工作动员大会和县委李文勇书记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县委[2003]14号文《中共平原县委、平原县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村的意见》和15号文《关于开展创建小康村工作的实施方案》为目标,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解决“干部为什么要下去,下去以后干什么,下去以后怎么干”这样三个问题。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并确立了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服务一定要到位,帮扶务必要尽力,指导但不能误导”的思路和原则。

二、制定规章制度,驻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打铁先要自身硬”。针对工作组成员长年在机关工作,对“三农”问题不十分熟悉的情况,进村伊始,我们就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驻村工作规章制度,以此约束、规范每个成员的驻村行为,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每周拿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学习,逐步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考勤制度》:坚持真蹲实驻,每天签到,做到“到岗、到位、学习、干事”;《廉洁自律六不准》:突出“一心为民,不准扰民”;《工作守则》:在组长带领下,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制,年底除接受县委组织部考核外,工作组内部进行工作考评;《党员干部群众联席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工作组成员每人至少联席5—8户农民进行帮扶指导。另外,由一名同志负责详细记录《工作日志》。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驻村工作的规范化,促进了小康村创建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工作组的同志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得到了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誉,展现出优良的整体素质,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树立了机关干部良好的形象。

三、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会议,调查了解“三农”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进村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就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东咸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两个层次的会议,就小康村创建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向村干部和村民传达县委、县政府动员大会精神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就村庄的基层组织建设、

查看全文>>>
陈家坝乡老场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及《关于印发北川羌族自治县201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委办发〔2013〕30号)、《关于结合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北委办〔2013〕92号)等文件精神和乡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小康建设发展规划等行动部署,结合老场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老场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 老场村位于105省道,东接龙湾边界,南接西河村,西接樱桃沟村,北接龙湾村,105省道贯穿其中。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4个社,现有总户数289户,906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人,非农人口307人,全村女性442人,男性474人。16-60岁的626人,现有劳动力506人,其中常年务工304人,务农160人。 目前全村现有耕地270多亩,林地500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余亩。全村道路共计4公里,其中通村路2公里,通社路2公里,入户路2.5公里。山坪塘4口,防洪设施6处,人饮管网2公里,自来水覆盖289户,覆盖率达100%。 “5.12”特大地震中,老场村作为当时的沿河村,损失惨重。全村房屋全部倒塌,遇难42人,地震致残8人,其中重残1人。基础设施全部受损,土地损毁严重,全村因灾失地农户28户,102人,通过土地复垦,土地还是达不到到震前水平。老场村目前受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严重,樱桃沟二号坝泥石流,大河河床增高,威胁集中安置点150多户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二号坝今年7月14号经武警水电官兵清理泥石流,目前战时安全。震后,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老场村已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家家户户已搬进新居。老场村支两委将会带领全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环境卫生达标,已被省列入环境卫生五十百千示范村,适合旅游开发。协助富森木业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能进厂务工。 (三)面临的问题 土地面积少生产资源缺乏,在地震中老场村群众遭受损失惨重,震后农房重建投入资金大,大部分群众都身负债务,致使发展产业的资金严 查看全文>>>

9年我村平安建设工作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

我村高度重视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始终把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我村支书主任负总责、组长具体抓,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年初我村与村民组签订目标责任书达100%,细化指标,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要求、标准全面细化分解,明确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我村设立并及时调整调解、普法、帮教、治安巡逻等综治组织人员,完善信息员队伍建设。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一)防范和处理xx工作

我村结合实际,在平安宣传月活动之际,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张贴了宣传挂图和标语。三月份,我村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以“认清xx危害、崇尚科学文明、依法惩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图片展。此次展出共发放宣传材料80余份,受教育人群达400多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五月,我村同镇综治办在镇政府门口开展了反xx、综治暨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知识的宣传。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受教育人群达700多人,效果良好。及时调整完善了镇村两级工作网络。做到一有情况及时汇报,确保了我镇的社会稳定。

(二)社区矫正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我村将这些人员列入“五必访”对象之一,上门谈心,摸清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避免重新犯罪。我村对矫正对象逐一落实了“四帮一”或“三帮一”的帮教模式,即家属、村干部、公安干警、村民组长共同帮教一名矫正对象的帮教小组。目前共成立帮教小组3个。

(三)法制宣传工作

我村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如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利用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认真开展三月综治暨平安宣传月活动。一是召开会议研究、布署综治暨平安宣传月活动,制定活动方案。二是以标语、村务公开栏,加大宣传力度。三是由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授课。四是开展“法律进村”、“食品安全进村”等活动。综治暨

查看全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的开展,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体现,小编搜集整理的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2016年工作总结栏目。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一

南王庄村位于冀鲁交界处,南邻卫运河,北倚邢德公路,东临德州,西接县城。全村共有505户,人口2159人。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村屯绿化示范单位和先进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并被评为首批省级文明生态村;2010年、20xx年先后荣获衡水市委市政府:2009年度平安建设星级创建活动三星级村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xx年我们抓住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机遇,与时俱进,将村庄规划改造、道路建设绿化、垃圾收储处理、产业发展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高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南王庄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峰为组长,村委主任王洪义为副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由村委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吸收几名村民代表作为攻坚小组成员,在项目实施推进中,及时深入群众,做好动员协调等工作,形成了全村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明确目标,稳步实施

1、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根据本村实际,他们制定了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的创建目标,他们对全村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以优美新环境、绿色新产业、高雅新文化、和谐新农村四大工程为载体,努力把全村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的特色村。同时,还确定了整体规划、区块建设、分段实施的创建工作思路。

2、统一思想,全民动员

自本村被列入衡水市20xx年度美丽乡村创建村以来,南王庄村立即召开了全村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村两委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征求大家意见,共同谋划创建目标和规划思路。通过民主座谈,他们充分认识到村民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协力推进。为此,他们在村口、村主干道等处书写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同时,对村干部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量化管理。成立党员服务队,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使全村干部群众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投入

查看全文>>>

从20xx年起,省委农办安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按照省、州上级部门的要求,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重点将围绕危旧房改造、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定建设项目入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民群众以自已投入为主,让财政补助资金真正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xx年度我县安排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围绕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进行项目规划,省委农办下达项目资金75万元,涉及4个乡镇5个村委会5个自然村,通过积极整合涉农资金,捆绑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建设,完成危旧房改造83户,新建、扩建文体活动场所2个面积为672m2、公厕4个、垃圾处理槽3个,产业发展项目茶叶种植400亩,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 一、大力推进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20xx年9月全省农办主任会议以后,县委农办及时向县委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召集重点村涉及的乡镇党委、政府的书记、乡长,传达省委农办的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试点村的建设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措施。县委农办与县财政局共同深入到各个试点进行实地调研。召集项目涉及乡镇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建设村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根据省委农办的实施方案要求,该项目由县委农办具体组织实施。因此,要求各项目涉及乡镇成立以乡镇党委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新农队队长、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项目涉及的村民小组组长及村民代表组成相应的项目实施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州组织协调、县具体实施,乡镇组织建设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确保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组织规划,做好宣传工作。按照省委农办提出的建设标准和目标任务,要求各项目涉及乡镇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详细的书面规划。规划内容包括:自然村的基本情况、主要实施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资金来源和效益分析等内容。项目实施前五个试点都要求进行书面规划,并把所有实施项目内容在村委会进行了公示,同时报县委农办审定后进行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抽出一名副科以上实职领导干部专项负责、抓具体工作

查看全文>>>

小康驻村工作计划

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充分运用村宣传栏、广播站、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村民会议、宣讲报告、送学上门、张贴标语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宣传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念、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

积极帮助村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根据村情实际和市场需求,帮助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和服务,督促项目落实;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广泛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大力开展智力帮扶、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农村脱贫致富。

三、帮助改善民生

积极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办惠民利民实事好事。以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老党员等办好事实事,努力为基层群众解决一批现实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开展群众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参与群众生产劳动,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掌握当地在征地拆迁、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帮助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帮助开展“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查看全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启动小康示范村建设,以此推进全县小康建设进程。今年,全县共启动了12个小康示范村,其中,县上重点抓好4个,各区委和相如街道办事处党委各抓好1个村.通过半年的建设,12个示范村的人居环境、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小康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亟街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问题之一:产业培植差。从全县小康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来看,比较注重农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及人居环境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各示范村的主要人力、财力也用于建房、“三改”和生产设施的建设上,几乎无暇顾及产业培植,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小康示范村就可能成为形象工程,无多大的示范价值。 问题之二:管理水平低。调研中,笔者发现各小康示范村重硬件建设轻管理,特别是新村建设上,建设体现了统一、美观、大方、实用,外装修一致,但管理水平极低,在制度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新村怎么管理,谁来监督,怎么维护公共设施缺乏必要的制度,普遍存在清洁卫生差、杂物乱堆、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等问题,甚至出现个别重点示范村村民因泄私愤损毁国家投入建设的公益事业,这种低水平的管理难以起到示范效果。 问题之三:思想观念滞后。在小康示范村建设,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村社干部群众还存在两眼向上、两手向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总是盼着县上能给一些政策,总盼着业务部门给一些扶持,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小康示范村建设进度普遍缓慢,特别是县上确定的四个重点村,除中坝村行动较快以外,其余行动十分退缓,甚至个别村迟迟未动,还等国家投入、等部门帮扶。 问题之四:群众发动不充分。在小康示范村建设上,部分区乡群众发动不充分,只是做了一些号召,召开了一些会议,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建设群众作出了一些口头承诺,在12个小康示范村中,除中坝村外,其余各村还停留在典型示范和政府推进中,没有做到典型示范与普遍建设相结合,政府推进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群众建设热情不高,认为是政府要我建,政府应该给我扶持,我在为政府贴金,争面子,建设还是事倍功半。 针对小康示范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肤浅建议。 1、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各区、乡在县小康示范村建设上必须走出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设施改善了,小康示范村就建成了的认识误区,没有农民的富裕,没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小康示范 查看全文>>>
佛南村位于涪江大道、绵渝高等级公路两旁,与太和镇县城相连接,有老鸦山风景区、长岭岗森林公园,678.4亩名优水果,郑葛无公害大型养猪场在辖区内。是太和镇旅游观光农业、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交通条件很好。为了加快我村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根据我村实际情况,现将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017人),1040户,劳动力1685个,耕地面积1061.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78.4亩,两季田150亩,旱地233亩),三湾塘2口,面积35亩,堰塘4口,面积24.5亩,蓄水池8口,面积4亩,村、社机耕道路共5500m,提灌站两处,支部+协会成立了两个(佛南村党支部+郑葛养猪协会,佛南村党支部+欣榆种养殖协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六通三化”战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我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规划原则及总体规划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村地处县城郊,绵渝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离前锋渠较近,坚持以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抓好基地建设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为途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施“种、养、加”一条龙为手段,打造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经营效益。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观光农业等五大支柱为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 1、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实现亩平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800元。 2、建设优质水果基地,引进油桃、丰水梨、大五星枇杷、日本青见柚等优良品种,对现有果园进行品种改良,建立600亩优质水果带,实现亩平增收500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3、建立旅游观光农业基地,以老鸦山、长岭岗为重点,建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4、建立花卉基地,瞄准城乡消费时尚,抓住城市发展 查看全文>>>
同步小康驻村 邹福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服务农村发展,更好的完成驻村工作任务,指导帮助黄丝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出发展建议,本人结合驻村实际,特制定2013年驻村工作计划: 黄丝村位于黄丝镇中部,距镇政府1公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贵新高等级公路、210 道横贯村境。总面积3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降水量是900—1300毫米,平均气温在14—20℃之间,总耕地面积4491亩,其中田2478亩,土2013亩。黄丝村是2004年“建、并、撤”时由原老罗庙村、长江村、永安村、新庄村、黄丝村合并组建的一个新建村,18个村民小组,1555户,5672人,主要居住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807人,占总人口的33%。黄丝村有神奇传说的姊妹岩这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贵阳、都匀、凯里、麻江等地的众多游客前来观赏。2008年被省、州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0年命名为州级“五好、四新、三落实”示范村,2011年命名为州级“集体经济强村”。 驻村工作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稳中求快、转型升位”总基调和“转型、提速、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的总体目标任务,坚持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基层一线、服务在一线,真心实意、真蹲实帮,认真做好“一宣四帮”工作,为我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宣传栏、广播站、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村民会议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宣传党的精神,省、州、市重大工作部署,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部署等,努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基层群众为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收集群众发展愿望,帮助基层分析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项目帮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特别要着力帮助所驻村打造一个产业,落实一个项目,并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支持和服务。 (三)帮助改善民生。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实施,重点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 查看全文>>>

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佛南村位于涪江大道、绵渝高等级公路两旁,与太和镇县城相连接,有老鸦山风景区、长岭岗森林公园,678.4亩名优水果,郑葛无公害大型养猪场在辖区内。是太和镇旅游观光农业、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交通条件很好。为了加快我村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根据我村实际情况,现将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017人),1040户,劳动力1685个,耕地面积1061.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78.4亩,两季田150亩,旱地233亩),三湾塘2口,面积35亩,堰塘4口,面积24.5亩,蓄水池8口,面积4亩,村、社机耕道路共5500m,提灌站两处,支部 协会成立了两个(佛南村党支部 郑葛养猪协会,佛南村党支部 欣榆种养殖协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六通三化”战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我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规划原则及总体规划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村地处县城郊,绵渝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离前锋渠较近,坚持以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抓好基地建设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为途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施“种、养、加”一条龙为手段,打造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经营效益。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观光农业等五大支柱为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 1、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实现亩平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800元。 2、建设优质水果基地,引进油桃、丰水梨、大五星枇杷、日本青见柚等优良品种,对现有果园进行品种改良,建立600亩优质水果带,实现亩平增收500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3、建立旅游观光农业基地,以老鸦山、长岭岗为重点,建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查看全文>>>

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

范文资讯网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2024年精选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范文,包括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怎么写、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开头、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结尾、小康村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模板大全等,同时还有工作总结格式和写作指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