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01
很多年前就有文化人推介这本书,一直没读,我不是个爱赶时髦的人,再说也不大喜欢读外国小说,人名地名背景风俗一概连贯不起来,欣赏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时,看名著的确费劲。
《麦田守望者》,当初看到这个书名字的时候,直觉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里cha着的稻草人,很凡高的感觉,或者主人公是一个很哲学的思想者。前天看了个开头儿,我去,口味儿不对啊,很难下咽,那麦田也是有绿油油一片的颠覆。不,与麦田八杆子打不着啊(比喻,寓意好不好?自觉有点儿文盲啊)。这书名要是作者的本意,那作者也够装的。
不过我现在有个好处,既然有许多人说好,我即使看不惯也会去shenru了解的,不然就是自己失之浅薄了。
第二天以后就渐渐流畅了,第三天就行云流水了,越来越生动,也有点儿适应了塞林格的手法。
挺佩服他一个三十来岁的人对十六七岁的叛逆少年痞子的内心把握那么精细入微,看来他是曾有切肤之痛。读书真如吃菜,口味很重要。有很多地方特色小吃是有人吃不惯的,比如新安县的浆水菜我就不喜欢;还有一些是一开始很拒绝后来很喜欢的,比如配鱼生的芥末膏、百搭的香菜等。
不习惯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点儿突然。我今年看书有个毛病,总是要把前言序跋之类的先仔细研读一遍以上,以便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写作背景等,进而才有可能知道人家写的是什么。而这本书是凤凰出版公司的,前后什么都没有,编者作者译者都没有说点什么,直接唠叨,有点太高估我们读者水平了。也许是他们故意的,你自己理解去吧,这是名著,量你也不敢说不好。
有人说我们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和美国比相差几十、一百年,追赶很困难,我看未必,至少在人文的堕落方面,我们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他们了,看看霍尔顿的眼里简直就是当代的中国。其实,我一开始不喜欢该书,还有一个原因,我对不停的抱怨很反感(也许对于小说本身正是高明之处)。我对引入这些所谓的揭露资本主义黑暗的说法也很反感,我喜欢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文笔,美好的画面,对于丑陋,作家也许比画家有优势,作家可以写丑陋,而画家只能画美好。(星辰ww)但我还是反感那些描写丑陋的文章,如果描写也最好点到为止,不用唠叨个没完没了,这个麦田幸亏有霍尔顿与妹妹在一起的美好,否则我会全盘否定。
很明显塞林格的这部麦田对美国文化影响很大,许多美国电影的对白台词都是塞林格语法的(说来也奇怪,看完该书,你的语言风格不由自主会塞林格化,就像小孩儿轻易学会磕巴),痞子文化是美国一大特色。近些
查看全文>>>02
读麦田守望者有感
在同学的强烈推荐之下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然后用两个礼拜的时间把它读完。这是本薄薄的书,只有两百多页,但它却是上个世纪美国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畅销书。遗憾的是,作者塞林格这位文学大师于今年1月份辞世,很多喜欢他的读者也只能在他的作品里面体会零星的思想碎片了。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无论是是风格还是内容上都很有新颖性,也许如大家所说的,这本书有点像是作者塞林格的自传,类似于自身经历的讲述。16岁的霍尔顿形象,就想少年维特一样,叛逆、苦闷、彷徨、愤世嫉俗又充满无尽的孤独。很多时候,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其实,这是许多青少年成长阶段普遍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他讨厌承认世界的虚伪和做作,渴望理想的生活、纯真、善良的世界。
小说所描写的是霍尔顿被精英学校开除后由于不敢回家而在纽约停留的很短暂的几天的光景,但在这短时间里面我们可以看见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旅馆里面穿戴女装的男人、蛮横电工毛里斯、两次相遇的修女、假情假意的女友萨丽等等。在他决定要去美国的西部冒险并独身一人隐居时,他想起要和妹妹菲比告别。告别的时候,他讲起了自己的理想,是要当一名麦田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查看全文>>>03
麦田守望者英文读后感
orrow. we will ha一ve a brighter future!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一精一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一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查看全文>>>04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麦田守望者读后感800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800字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的感触很深。
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于室友打架,独自在外流浪等多方的因素下萌生了一个当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或许所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想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守在一块麦田里,守护着那些玩耍中的尚还纯真无邪的孩子。或许,霍尔顿所说的悬崖就是大人的世界。霍尔顿不愿纯洁的孩子堕落成所谓的大人。
而让我们想远离大人的,是大人们的假模假式,是大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童年期的我们太小,成年期的我们以腐烂,只有现在的我们最清醒。我们能看清这个世界的肮脏,我们不愿染上那些污秽。我们只想找一块净土,一块没有陋习,没有大人,只有纯真的孩子的净土。
可也许这净土并不存在,大人们以污染了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只得开始反抗,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净土。当大人们要我们对丑的事物说恭维话时,我们说出事实;当大人要我们学习他的假模假式,并将其称为礼貌时,我们仍直言不讳。于是大人们说我们叛逆,于是便多了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威逼利诱,直到我们妥协,任他们将我们改造成一个个家人,还美名其曰:为你好!。
我们好像不可能战胜大人,改变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虚伪。而且,我们似乎也无法坚持到底,工作上不会拍几句马屁,就没法讨老板欢心;交际上,不会几句客套话,注定要被排挤总之,不虚假就没法在社会上混!
大人们正是靠着这些理由,名正言顺地在我们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要我们对所有人,哪怕是讨厌的人也要笑脸相迎,用最甜的声音打招呼,还得称之为叔叔或阿姨。还要求我们在客人来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父母就会听到客人的恭维话:你家孩子好乖哦!一定是你们教育的好!父母这是就会忍住满心的窃喜,佯装满不在乎的来一句:哪里哪里,一般般啦!然后与客人呵呵的客套半天。哎,人性虚伪哦!
这奉承话估计是针对人们爱慕虚荣的特点而产生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说给什么人听,被夸的人都会红光满面,笑的朵花似得。也不想想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一夸就忘形,人的致命弱点!
在我看来,人似乎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狗。狗爱憎分明,喜欢,它就会冲你摇尾;厌恶,它就会冲你吼叫。而人呢,总是口是心非。哪怕厌恶,也要为了利益去讨好。那满脸堆笑的模样实在让人作呕!
放弃那些假模假式吧,大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看的比你们清楚多。去做孩子吧
查看全文>>>05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有着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个性。这与我身边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发人深省的故事,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运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很多时候,我也希望能做个像霍尔顿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用心去守护身边的人,可是我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我们都在忍受着这个社会,我们要为了事业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们要接受这个社会根本没有如宣扬的那么光明,这个社会的真实与黑暗一面是那么真切的存在着,那是怎样的谎言与欺骗都难以遮掩的。即使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也是需要经历多年的时光,因此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别人的守望者来拯救别人,而实际上,我们更希望当我们冲向那混帐悬崖的那一刹那,会有那么一位守望者从不知名的地方冲出来,截住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霍尔顿,都有过敏感、怯懦、脆弱而易激动的青春岁月,即使走向社会多年,也会有人在虚伪与肮脏的社会泥泞中无力地挣扎;然而,人总是要社会化的,总是要被推入社会的,需要我们尽快学会在颓废、虚伪与庸俗中随波逐流,就像霍尔顿的老师开导他所说:一个男人不成熟的标志在于他甘愿为某件事业悲壮地献身,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在于他甘愿为某件事业卑贱地活着。在美好和丑陋、向往和厌恶之间挣扎,这样的过程充满了苦恼,就像我们一方面教育子女诚实,另一方面又要精心传授选择性撒谎的技巧,前者是做人的本质,后者是生存的需要。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
查看全文>>>06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起初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冲着这本书名气和影响力,纯粹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数学课。开始我以为这本小说讲的是叛逆邪恶少年的故事。看后,才觉得和叛逆、邪恶完全扯不上边,或许有些颓废。但,小说中的这个男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是我看过的最善良的小说人物。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
查看全文>>>07
范文资讯网相关专题:“读后感麦田守望者”。
怎样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而写出优秀的读后感呢?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我们在读了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下面是范文资讯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麦田守望者”,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读后感麦田守望者【篇1】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里的坏小孩,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喜欢他。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霍尔顿。
他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哪里消磨时间。霍尔顿没有真正的好朋友,只有肮脏的“阿克莱”、表里不一的斯特拉的莱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更他们交往,他厌恶他们,却无奈,他无法改变现状。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成绩自然会很差。他看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踌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上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小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他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离自己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的“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战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有些成熟的心
查看全文>>>主人公霍尔顿是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的15岁少年。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醺酒,满嘴他妈的、混帐。因被开除而又不敢回家而开始了他维持几日的流浪生活。他厌恶这个世界,他认为大人叫他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讨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自己却挥霍无度,说自己不是把钱花了就是扔了,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讨厌别人谈论酒和女人,自己却醺酒、恋美色,并且在流浪的几天里糊里糊涂地找来了妓女。自己想的和做的无法统一使他痛苦万分,他所唯一敬爱的老师也竟是个同性恋。就在这重重矛盾中,他无法自拔,最终躺在了精神病医院中。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的焦虑直到今天仍然困扰着人们。在他的身后,垮掉的一代垮掉了,一代又一代也翻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更令人担扰的是已经很少有人有能力再来关心这一类的问题了。现实生活的喧闹和华丽完全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潜行的欲望和各色各样的感官刺激已经搭上时代快车。如果说当年生活的压迫曾经使霍尔顿感到恐惧,今天的人们几乎已经渐渐爱上了压迫,因为这种压迫往往以花样不断翻新的娱乐面孔出现。人们实在难以抵抗它的诱惑。赫胥黎在1932年写过一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他在书中预言:汪洋如海的信息将会使人类变得被动自私,真理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人类将会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历史已经证明,有些预言最终总能够成为事实。但愿
查看全文>>>09
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可是最后看了5页,他就把我吸引了。而且我还有一肚子的感想。
不知道我的同龄人是否在看这本书,或者听说过这本书,或是什么都没有,还是我根本就不该看这本书。因为书中的主角霍尔顿,才十六岁就抽烟、酗酒、逛夜总会,在电影院里消磨时光,彻夜不归。这不是一个标准的不良少年吗?也有人说,他并不是自甘堕落,而是被现实所逼,出于无奈啊。我既不同情他又不憎恨他,也不像书中的序所说的认为他仅仅是美国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分子。我只是觉得不管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青年人都要经历思想上的一段彷徨期。霍尔顿正是处于这段时期。我们也一样要经过这段时期才能真正长大。所以我们不能以偏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对待自己的成长。
霍尔顿说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说得好像义愤填膺,可这只是大人对他的美好期望。他们希望他有一个光明的前程,不为温饱、就业等问题发愁,买辆私人汽车也是幸福生活的表现之一啊。霍尔顿认为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大部分都是势利的伪君子,社会上也充满了假模假式的人。他只爱孩子,认为只有孩子才不被成人世界所污染。这更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他刚刚接触社会的中心,还无法接受成人之间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以为一切不真实的东西都是虚伪刻意的虚伪。所以他的理想只是做一个看护在麦田里做游戏的孩子的所谓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而且他还冒出个要到美国的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住在一间草屋里,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不和任何人交谈的荒谬想法。这正表现了他不敢面对现实和内心的怯懦。
霍尔顿就这样化软弱为痛恨,夸大了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还强加给别人许多他的主观想法。他把整个社会都说成是没有真、善、美,只有假、丑、恶的世界,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都在所谓的叛逆者,自作聪明地厌世嫉俗,却不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俗气的表现。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所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可我们还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比我们的社会阅历多得多的长辈面前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贬得一文不值。
我时常想,我们可以在一觉醒来时抛弃一切原有的旧观念,尝试着用一种新的眼光看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中发现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也许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不会再是幼稚的孩子,才能担负起成长的责任。抬头看看蓝天
查看全文>>>《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
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
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主要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本书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的人物如本书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但垮得还不到吸毒和群居的地步,如霍尔顿尚想探索和追求理想(包括爱情理想),因此他向往东方哲学,提出长大成人后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种理想当然幼稚可笑,但说明作者有点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提出来的那样,尚有救救孩子的想法。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性格较为复杂,有受资本主义社会耳濡目染的丑恶一面,但也有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纯洁一面。
本书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可以说开当代美国文学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先河。从表面上看,霍尔顿不求上进,抽烟、喝酒。乱谈恋爱甚至找妓女,简直是个糟糕透顶的坏孩子,如果光看这些外表上的不良倾向,当然无法真正理解像霍尔顿这样的孩子,而我们多少成年人却往往用简单、粗暴、主观的方法去对待青少年(包括自己的子 女),从而
查看全文>>>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相关推荐
热门栏目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在阅读完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写读后感的。范文资讯网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大家精心提供2024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格式等。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参考,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