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 > 导航 >

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2024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

根据我局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于3月5日开始对新站双顶子村宋正武、张军等5户农户和个体工商户金龙轮胎修理部进行走访。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医疗救助、子女助学、住房、就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着力在走访基层群众、掌握真实情况、破难解忧等方面,恤民情、知民意、察民苦,力争解民忧,此举得到了包保户的认同。通过走访,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只要带着真感情下基层,才能掌握真情 下基层既要身下,更要饱含真情的心下,只有带着真情实意,才能切实掌握民意。我们下基层是为了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实际情况,从而解民忧、帮民富,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为完成下基层任务而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心声和所思所盼,反而还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为此,我在入户走访时,以聊天的形式与包保户交流,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当我第一次走进包保的个体工商户店里时,最初给我感觉他们对我们的来访是不屑的,言语间带着冷淡,但当我表明了我的来意,并详细的询问他的经营状况,当得知他有贷款的想法时,我又耐心细致的向他讲解了有关小额担保贷款的程序,又为他想招工这一情况做了详细的登记,当聊天得知他是新婚,正为不知如何办理准生手续犯愁时,同去的社区干部也为他做了解答这时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他动情的说:在大雪天你们来走访,我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在走访包保农户时,我也是以拉家常的形式,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记录着他们谈到的问题。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赢得民心,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他们也真心希望干部能时常在身边,能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所以,只有沉下身子,抱着为民真心实意办实事的工作态度和真情,才能真正走进百姓的心里,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二、只有用诚挚为民的举措,才能获得认可 下基层,就是要带眼睛下,认真观察民情;带耳朵下,仔细倾听民声;更要带脑袋下,认真思考为民办些实事的办法。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有认可。下基层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要能听到响雷,又能见到骤雨。走访中我得知农户宋正武家里现正在从事生猪养殖,目前存栏达80余头,但还想扩大规

查看全文>>>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 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总结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

查看全文>>>
篇一:干部下基层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以六小警务为切入点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大格局的实施意见》(高发〔20xx〕12号)精神以及开展千百十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等措施,倾听民声民意,干部带着感情沉下去,带着问题回来,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基层单位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有效解决影响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黑里寨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任务目标 以为民、富民、利民、安民为目标,安排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倾听民声民意,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镇统一解决,个案问题涉及到谁谁解决,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齐心协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挂包管区,全体机关干部挂包行政村。挂包管区的班子成员和包村的机关干部要积极配合县直各帮建管区和村的领导干部,抓好各管区和村的帮建、挂包工作。各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了解村情民意,办好为民事项。各包管区领导和包村干部要与新老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下基层时间每年不少于2个月。每个机关干部在所包村走访党员群众不能少于10户,要记好民情日记,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迫切希望办理的事项整理出来。要建立下基层工作台账,微机建档。镇千百十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对机关干部征求意见情况进行汇总和筛选,结合管区、村的实际,确定本年度能够为民办的事项,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后,由包管区领导和包村干部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开展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包管区领导和包村干部要与所包村至少一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针对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帮扶方案,争取在短时间内帮助困难户摆脱贫困面貌。每逢重大节日,各包管区领导要组织包村干部会同管区开展各 查看全文>>>
村“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总结 一年来,村的驻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主题“三解决二提高一推进”这一中心主题,在村“两委”班子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自12月15日进驻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扎实地指导驻点村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展烤烟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下面,我就今年以来的驻村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全心投入新的工作 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工作部署,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作;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是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的重要举措。作为驻村干部,我认真领会相关文件精神,认清自身职责,迅速转变角色,全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二、虚心学习,深入摸查,为全面铺开驻村工作打好基础 担任村干部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新的工作,力争出成效,我虚心地向第一届驻村干部请教,并认真查阅上届驻村干部移交的材料,找出开展新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最好的应对措施。 (一)虚心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及办法 1、向单位领导及同事请教。在投入新的工作前后,单位的领导及上一届的驻村干部可以说是我最好的教师。我主动向他们请教,他们或教我农村领导的艺术,或教我农村工作的办法,使我受益非浅,大大地增强了我做好新工作的信心。 2、向基层领导、干部请教。镇、村两级领导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最新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是学习从事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最好宝库。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充分抓住各种机会,虚心向镇、村干部请教,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办法。 3、向村民请教。有人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做好农村工作,我认为深入了解农民的想法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驻村以后,我有意识地向村民了解他们对村“两委”干部及村内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等,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检查,查找差距,努力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深入摸查,了解村情民情 1、向村“两委”干部了解。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工作的最直接参与及管理者,对本村的各项事务比较熟悉。驻村后,我们与村“两委”干部逐一交谈,对本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向村民了解。有人说 查看全文>>>

根据县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统筹安排,自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县志办选派1名干部进驻镇村,其余干部轮流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历经三个多月,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贯穿于下基层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了“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目标。

一、响应组织号召,深入基层锻炼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得到群众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关键,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关键。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单位的同志肩负使命,带上行李,来到镇村。

一是带着重托入农户。干部为何而来?能驻多久?干些什么?有哪些纪律规定?进村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干部和农民朋友说明我们的来意,让农民朋友知道“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心,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并表示我们不是来做客,不是来当领导,而是来与农民交朋友,当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是带着诚意访民情。目前,全村基本社社通公路,交通比较便利,我们远处租用村民的摩托车,近处步行,以朋友的姿态走村入户,分别深入13个村民小组近1000户群众家里,与农民朋友交心谈心,把他们反映的问题都如实写在调查表上,入户率100%。我们冒着炎热天气,逐户走访,一次没有找到的,第二次又去,直到见面为止。如驻村工作队长,家有80多岁的母亲都无暇顾及,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之中,当地群众深受感动,主动支持工作。通过入户调查,驻村工作队撰写了有情况、有建议、可操作的调查报告,得到了镇、村领导班子的认可。三是带着温暖解民忧。通过精准扶贫,村的大部分农民朋友盖起了新房,交通、医疗、教育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在入户调查中还发现个别群众因天灾、重病、残疾等情况,生活还有一定的困难。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贫困家庭心中,我们先后为该村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捐款3000元,捐棉被、衣物等30余件(套)。

二、夯实基层基础,积极为民办事

在下基层之前,我们片面认为,现在农村都承包到户了,工作队无事可做。通过开展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等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一是为组织创建打基础。我们把加强村组织建设,让群众活动有阵地、办事有保障、学习有窗口、致富有平台当

查看全文>>>

6月中旬以来,按照《县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我镇开始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下基层期间各机关干部在下驻点分别以实地调研座谈、村民座谈、党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村情、民情,协助解决村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为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真落到实处,根据文件精神,镇党委于6月中旬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对在全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制定了实施方案。其次,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召开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并进行了统一安排,结合干部联村的实际,拟定了“泥龙镇干部下基层联系名单”。

(二)扎实工作,努力争取工作实效。一是进村入户访民情。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群众与群众广泛座谈交流,深入开展“下基层、集民意”活动,重点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心声,认真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逐一将问题解决,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二是设法帮扶解民忧。全体帮扶干部通过结对帮扶、入户调查等形式,面对面宣传党的政策,走访了解脱贫奔康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受灾户、农村特困户在、衣、食、住、行、就医、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对农村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对乡村工作支持不够,与村干部矛盾较深的隔阂户通过上门谈心,帮助化解思想上的疑症,引导他们支持乡村干部的工作。三是化解矛盾安民心。通过深入村组农户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重点排查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工程建设引起的有关纠纷等重点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认真剖析原因、研究对策、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四是服务发展聚民力。充分结合“问需求、找路径”活动的开展,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信访人员问需求、办实事;针对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产业发展瓶颈,努力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种养殖大户、创业能人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提供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和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组发展愿望强烈,对党委、政府的期望值过高。

(二)部分联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的思

查看全文>>>
篇一: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总结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 查看全文>>>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调查报告2016年4月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安排,自3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为期一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的基本情况位于荷田乡南部,东抵乡两村,南接,西邻,北至,该村辖1.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760亩,耕地面积955亩,其中水田面积890亩,旱土面积650亩;村瞎1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2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890人,中共产党员25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驻后,我们深入群众,走访村民和党员,先后召开了支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存在如下几项主要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1、社情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群众中社会主义荣辱感较差,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不能有清醒的认识;②群众及部分党员思想落后,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党在当前农村政策不能理解或持怀疑态度;③村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淡薄,该村现有部分村民历年来下欠农业税、统筹款等国家、集体上交任务累计达5万余元,与国家和政府的抵触情绪高涨;④村民缺乏社会发展观,思想总停留在现况,只要天天有饭吃,能解决温饱问题就满足了,不求发展,无长远眼光,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还是原始化农业生产模式;⑤矛盾纠纷明显突出,社情较为复杂,去年青龙村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一起,凶杀死亡一人,至现在民事矛盾纠纷持高不下。由此而言,群众的思想觉悟低下,对当今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政治认识僵化,严重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持续不能发展。2、村支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村支部大多数党员对党性认识不够,信念不强,其原因是党性教育得少,部分党员思想僵化,缺乏原则性,小道消息谣传,怪腔怪调,扰乱了社会秩序;②村支部会议过少,对当前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传达贯彻不能及时到位,支部党员党性教育接受不够,党员内部思想得不到统一,支部的疑聚力和战斗力不强;③村支部主要负责人,特别是过去几届工作不到位,得过且过,没有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如何稳定大局、推进工作,对于个别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让问题长期存在或蔓延,导致不良后果;④村支部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够,从未举办过示范活动,党员中没有一个模范 查看全文>>>

三月的,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无论是繁忙的田间地头,还是喧闹的村镇集市,或是欢乐祥和的民宅,随处都可以看见市机关干部的身影。今年二月以来,市组织近千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他们在宣讲中倾听民声、打捞问题,并为群众送法律、送科技、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促就业、保增收、谋发展,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进村入户听呼声。

3月9日,市工商联女干部张海燕再次来到她所挂点的金屯镇南坂村,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春耕生产情况。可就在十几天前,这里的村民还正因为道路问题和相邻的塘湾镇夏家村的村民闹纠纷,经过张海燕和村镇干部耐心调解,成功地化解了这一一触即发的跨乡纠纷,使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20多天来,张海燕吃住在村,她和另外两位干部先后走访了该村的每家每户,就当前农村就业创业、春耕生产、农村法律、人畜饮水、道路建设、农民增收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进行了调查,每到一处,她都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好,并记在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中。

同她一样,此次市的近千名机关干部以“下基层服务农村”宣讲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在把中央、省、市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带到农村,给群众送去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他们更注重打捞农村存在的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他们先后采取入户访问、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就业现状、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社会治安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地农村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利条件、产业基础、农民收入、人居环境、制约因素以及各种遗留问题等基本情况,为农民送去了法律知识,协助乡村制定了新村建设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措施,调处了各种纠纷,解决了一些农村遗留的问题。有的驻村干部还创造性地开展了边访边问的调查活动,他们分别访村组干部问策、访优秀党员问计、访致富能人问经、访困难农户问苦。帮助乡村确定自己的特色、支柱产业,协助培育蔬菜、养殖、劳务、加工等新型产业。截止到目前,该市270多个宣讲组的干部已制作宣传板块巡回展出50多场次,制作墙报300期次,编印简报4期,悬挂张贴标语近千条。

出谋划策解难题

尽管连日的阴雨天气,但丝毫没有阻挡各乡村挂点干部的脚步,他们一边宣讲“中央一号”文件、“送法进村入户”、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森林防火等内容,一边与村民交心谈

查看全文>>>

第三批工作组自驻村以来,在巩固前两批工作组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

自第三批工作组驻村以来,市、县、镇各级领导对工作组的工作非常支持,多次到河洞村来看望、指导,特别是中交四航局领导,经常从广州到河洞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半年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卓仁到点3次,党委副书记阮祥发到点4次,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焕谦到点2次,公司党委书记张夏明、公司组织部副部长何世珠更是多次到河洞村来开展调研,指导驻村工作。局党委还把做好驻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安排好帮扶资金,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为做好各项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好民心工程,是做好驻村工作的立足点

驻村工作组以办好民心工程为立足点,积极推动驻村工作深入开展,今年以来,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公司出资50多万元,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是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1月31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卓仁,党委副书记阮祥发带队,利用第二、三批驻村工作组交接,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道开展了“心系基层·情系阳西”送温暖慰问活动,对村里71户五保户、困难户和孤儿进行了慰问,并送上大米、花生油等一批物品和慰问金共2万元。二是帮助搞好桥梁、道路、水渠、陂头建设。4月28日,中交四航局文教团大桥改造工程的正式开工,标志着驻村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该桥总投资15万元,目前已建成通车。同时,还积极抓好河洞村至325国道3.2公里“致富路”建设、河洞小学校门前校道的硬底化改造和苏木坑村与崩塘村之间的机耕路修复工作。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是红坎陂、石岗陂的修复工作和河洞小学教师危房改造工作。目前,这两项工作的资金已到位,其他工作正在紧张的筹备中。驻村工作组通过大办好事实事,让群众感受到了“十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惠。

三、发展集体经济和开展智力扶贫,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关键

省委提出的“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让农民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过上文明、民主、富裕的生活。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帮助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和在群众中开展智力扶贫,解决村一级无钱办事的问题和群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扶贫造血”的作用。否则又会出现“工作组一走,集体经济项目跟着跑,群众贫穷继续有”的

查看全文>>>

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只有不断的反省和总结,才能一步步的精进成长。在此,工作总结栏目给您准备了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2024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格式、干部下基层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等,相信在总结之后,您能收获更多工作的经验。欢迎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