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迟到检讨 > 导航 > 迟到

迟到检讨

迟到。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迟到,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两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机会相遇?若如几何图形中两条平行线,无论等待多少轮回,终究有缘无份;若如十字路口,在人群车辆穿梭定格的瞬间,彼此认出对方,这一生已无憾;若如人桥,彼此相遇却不觉对方,然而背对着朝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活走去,有份无缘。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迟到》。

从小青梅竹马,一路相扶到长大。他说,有一天我会把水蓝色的婚纱穿在你身上,因为你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她,为了一句承诺,一句年少是玩笑的承诺,她等待,她泪眼看者不同的女人在他的生命进进出出,她始终相信她会等到,即使他总是迟到。一辈子的生命究竟有多长?当他终于买到那套水蓝色的婚纱狂奔到医院,他终究还是迟到了,而她,一生的等待无果,眼角的泪痕还未干。

这是一段让人哀伤的故事,于是我也为她流下眼泪。倘若要问爱情究竟有多坚强?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都不相信命运,然而很多事却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手中抓住的幸福,往往总是不曾看到,眼光从不施舍给眼前的幸福,总是抬起头,想要抓住沿途的幸福。

人的一生就是一趟单向旅程,不能退票,更不能转票。沿途无论有什么吸引你的事物,如若不能抓住,下一秒你就永远失去。但是就像一些野花,这里错过,下一站或许还在等你。

当烟卷了手里的花儿,去摘玫瑰,去摘百合,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手里满是腥红的血,才发现自己怀恋的是那淡淡的野花香。但毕竟已是终点,该下车了。

如果你正在迟到,那就加快步伐吧!如果你正在拥有,那就珍惜吧!记住,珍惜和把握。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一)

根据字典的解释,间隔年指的是在人生两个主要阶段之间的一段延长了的过渡时期青年人在高中毕业之后、进入大学之前,用一年时间去工作或旅行,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背景的生活。在旅行的同时,也会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一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间隔年在欧美已发展了五十多年,在中国还是很新鲜的概念。毕竟,大学不会允许学生收到通知书却不来报道跑去旅行,家长也无法容忍他们眼中的瞎胡闹。

这本书作者孙东纯是广州一家公司的员工,2006年12月1日,东东带着一张仅有两万一千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广州,带着一个间隔年的主题走出了中国。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前往印救变成一次辗转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救、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到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身份服务于当地的非政一府组织,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人。旅途结束,他找到了全新的未来、内心的宁静和他的珍一爱一日本女孩沙弥香。虽未谋面,但通过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他们的相一爱一是巧合也是天作之合,他们都有一颗纯真善良勇敢的心。拥有这样的心,才能去很多美好的地方,遇到同样美好的人。

近代中国有学者提出开眼看世界来改变中国固步自封,鼠目寸光的惨状。对照现在的状况,我们也需要睁开眼睛,走出自己的花园,看看缤纷的世界。不出去走走,我们面对的只是生活的三点一线。我们不知道南非有野生企鹅,澳大利亚有美丽的大堡礁,新西兰有宛如仙境的皇后镇。

但是,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能进行间隔年的只占少数。但我们可以步步前进。从短暂的一周,到两周,一个月,一个假期,半年,一年。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的追求平衡点,最后把理想化为现实。如果愿意打破常规,如果喜欢在一个满是摩托车和开阔草原的世界里漫游,或者只是想要找到额外的动力,让自己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奔跑,那或许出国一年对我们来说很合适。间隔年中,即便是出乎所料的艰难时刻也有其疗效收益。间隔年是以一种嘻哈的方式让人从青春期走向成熟,如果方式得当,它也是保持年轻的一种方式。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很大,只要我们足够勇敢,世界真的很大。在路上,我们收获一爱一,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将这份一爱一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二)

今天看完了【迟到的间隔年】,多看上买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其实静下心来看的话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内容不多,读着也轻松。看完了需要写写读后感,但我仍在纠结于一个读后感视角的问题。我写读后感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的笔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过书中阐述的道理来对照自己,感悟自己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视角我姑且称之为对照视角。还有一类视角是上帝视角,上帝眼中当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图样图森破了。采取上帝视角的话可以尽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写作意图,架构手法和局限等等,常为文学评论家所采用。我认为自己写这样的东西阅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足的,虽然已经以这样的手法写过很多次了,写完之后看看总是觉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驳。还有一种视角就是代入的视角,采用这个视角来写读后感的时候你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现世界中的一个人,所以两个身份的结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将书中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话,三种视角的读后感都采取一下,而且顺序应该是3--1--2. 只是对于我这种笔墨贫乏的人来说,倒完全可以将三种类型的读后感合在一篇里面。

作者孙东纯从一性一情根子上来说就是属于那种云游四方的人,工作后他总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混在一起,而且总是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人就是属于杨绛所说的那种想得太多而读书不多的人吧。孙东纯对于工作并不是特别地上心,当发现自己有两万多块钱存款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了,虽然他一开始计划的间隔年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由于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还答应他给他保留工作职位三个月,等到他三个月回来后可以继续工作。孙东纯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他的间隔年旅游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三个月的时间只够他从正常人的那种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并且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才刚开始。他在间隔年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基本都待在东南亚,作者本来的打算是途径东南亚诸国走马观花,然后到印救去做义工的,根本没计划在东南亚滞留那么长时间。所谓义工就是志愿者之类,去帮忙照顾生老病死的人。后来作者在西藏也以此为目标,但是中国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一供这类志愿者劳动的场所。后来他去了尼泊尔才找到的。我其实比较难理解义工的价值在哪里,跑那么老远的路去照顾几个快死的外国人,一爱一心泛滥了还是猪油蒙了眼?如果从为社会贡献一爱一心的角度去理解显然不成立,这和跑到山东去品尝正宗的上海本帮菜差不多一个调调。但是这却显然可以成为一个远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没什么目的的话就会觉得难受。而且这个目的得有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份义工的价值就是教会了他一爱一的意义。我承认这可能是真的,帮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义务洗衣遛狗,中间会夹杂很多复杂的社会成分,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且语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脑海里酝酿成型便已经在和周围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中变形了。

作者在东南亚那些闷热的国家里历经了各种磨难艰辛,见识了很多形形色一色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征就是穷游,绝不是仅为了旅游而来,更多的是行走、经历和感受,所以钱多钱少是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销,两万块钱居然让他撑了13个月。作者英语并不好,不过到旅行到6、7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敬佩。生活并不缺乏一精一彩,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勇气。缺乏勇气所以才做过多的准备,准备是无止境的,越是准备越是觉得准备不足,等到发现自己其实不用准备那么多的时候也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或者心境已经变了。作者在旅途中结识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follo)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一爱一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救、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一爱一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救,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一爱一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一抽一象。但在这一次次一抽一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一爱一,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一爱一,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一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一精一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迟到的康乃馨》读书笔记300字


《迟到的康乃馨》是一个叫高纬纬的学生在她六年级的时候写的,她描写了一个真情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故事说:她四年级的时候,班上转来一女生,叫杨冰冰,性格文静而不乏活泼,为人处事都很好,是个好女孩。

一天,老师说有一个语文奥林匹克竞赛,学校选五人进京赴赛。而她和杨冰冰是竞争对手,可偏偏她在这时病了,不能参加培训,杨冰冰还送她辅导书,说是公平竞争。

结果,杨冰冰败了,她成功了,杨冰冰又送了她一束康乃馨和一张贺卡,祝她拿奖。

到了北京,她打电话给杨冰冰,结果,杨冰冰已经在车祸中身亡。她很伤心,下决心要给杨冰冰送去一束迟到的康乃馨。

我觉得杨冰冰的品格很好,什么都为他人着想,而且,她还十分重感情,她不是那种小肚量的人,作者写的这篇文章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好人不是单方面的,要行动好更要心灵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