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笨狼故事都准备好了读后感 > 导航 > 职场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笨狼故事都准备好了读后感

职场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职场规划你准备好了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一提到职场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语是并不陌生的,面对职场你有什么规划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怎样规划职场的方法,相信大家会喜欢,要是感兴趣的话,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场人士在职业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行业的特性与个人的优缺点,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

一、职业发展目标要契合自己的性格、特长与兴趣。职业生涯能够成功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正是自己所擅长的。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我们会工作得游刃有余;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我们会工作得很愉快。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既是自己所擅长又是喜欢,那么我们必能快速从中脱颖而出。而这正是成功的职业规划核心所在。

二、职业规划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执行性。有些职场人士很有雄心壮志,短时间内工作虽具有一定飞跃性,但更多时候却是一种积累的过程资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所以职业规划不能太过好高骛远,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晋升,最终方才能成就梦想。

三、职业规划发展目标必须有可持续发展性。职业发展规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可以贯穿自己整个职业发展生涯的远景展望,所以职业发展规划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如果职业发展目标太过短浅,这不仅会抑制个人奋斗的热情,而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大部分中国学生从小只知道不断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就业之前很少关注与职业有关的事情。加之学校、社会也缺乏相关的教育与资讯,导致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处理可能影响到以后职业发展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的高中,都会认为读文科的人比较笨,于是文理分科时,不少人明明喜欢文科,屈从于社会舆论会选择理科。 填写大学志愿,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尽挑当时最热门的专业。我在帮客户做职业方向定位服务时,都会询问他们选择大学专业的原因,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父母帮我选的,觉得这个职业以后收入不错,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的。 考研、留学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只是因为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这么做。

工作后很多人也想过 职业规划 ,可无从下手。父母、朋友、书本说的都有道理,该听谁的呢?该作何决定呢?面对众多不尽相同的意见,当事人自己反而没了主意。

想起了一则杜撰的短文:联合国向全球青少年征文对其它国家缺乏粮食的主见,结果美国人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欧洲人不知道什么叫缺乏,非洲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中国人不知道什么叫主见。

大家现在对于职场规划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了呢!要是大家认为不错的话,不如给您自己也来制定一份吧!效果还是不错的哦!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业生涯规划,准备好了吗?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准备好了吗?。

1、企业组织中的大多数员工,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根据个人的特点、企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2、在广大员工希望得到不断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门为了了解员工个人的特点,了解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能与企业组织的反战和需要统一协调起来,制定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即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总的原则是,既要体现员工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协调与相融。

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个人职业规划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

你设计过自己的职业未来吗?你现在的工作是长远目标中的一环吗?请看几位职场人物对职业设计的看法及其职业规划历程。

趁你还年轻赶紧做规划(陈红,女,30岁,某网络公司策划部总监)

我是那种对自己比较有要求的人,但我真正感觉到应该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5年前,那时候我25岁,已经工作了3年多了。

我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毕业后做进出口贸易,我擅长英语,工作也蛮得心应手的,但后来我逐渐认识到,靠外语工作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外语只能是一种辅助你发挥个人才能的工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准备好了吗?》。于是,我离开了自己的本行,接触到互联网。1995年前后,国内知道互联网的人还很少,当时感觉既神秘又兴奋,觉得自己是在从事一种尖端事业。我认为这个行业很适合我,能发挥我的个性优势:自信、好学、聪明,而且我的外语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1996年后开始有事业上的规划:如果有钱了,自己开一家与it相关的公司;现在没钱,但有头脑,有精力,希望能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作助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与人之间,或企业与企业间的桥梁。我喜欢与人打交道,擅长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领域的工作,目标是在这某个领域中做到最高位置。

就我了解,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前程有规划,尤其是女性。但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规划,30岁以后就晚了。

职业规划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李君,男,30岁,某报记者)

我工作的第二年就开始意识到职业规划问题,职业规划必须物质、精神并重。我自己做规划时,有两大原则:一是对所进入的行业有3点要求:喜欢做;有较好的收入;该行业有较好的、稳定的发展前景。二是结合自身特点,对自己要有清醒认识: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及未来再学习的时间、可能性等等。在这两项原则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职业规划对个人而言是个意义重大的工程,规划不能是短期目标,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我近期的目标是做一个好记者,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搞好人际关系,将来可以在传媒业的大空间内拓展自己的事业,比如策划、广告等方面。

没有规划的人生注定要失败(张女士,35岁,文职人员)

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要失败的。

从小就不断有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直到大学毕业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我一直是个优秀的学生,但自认为毫无特长。大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到底喜欢什么?不清楚。当了两年教师,没找到兴奋点,后来又稀里糊涂读了原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进了出版社,工作了两三年,没有太大的成就感,感觉很苦闷,好像有劲没处使。于是想跳槽,偶然中看到报上的某个招聘广告就去应聘了,对所要进入的行业没有太多的了解、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你是否准备好了


一项调查显示,9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记者所接触的一些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辞职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关专家认为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主要原因

上班族的频繁跳槽

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值得关注。这首先与他们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有关。

另外,由于事先缺少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他们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方面明显缺少责任感。同时,由于单纯从兴趣出发看待工作,对工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事实上存在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艰苦性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

当然,也还有工作单位对这些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缺少职业发展方面的培训和引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很快就没有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新鲜感,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有趣,进而开始对日常工作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厌倦的感觉,受上述因素影响,重新选择工作的念头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一旦工作中遇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即选择放弃工作单位或具体工作的处理方式。

可以说,部分大学毕业生根据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进行职业选择的意识不强,同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以致思想上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要求认识不够、对真正参加工作有心理准备不足的问题,使得有些用人单位拒绝接受他们(甚至包括一些著名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也选择用不断跳槽的方式报复用人单位,结果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高学历待业群体的壮大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毕业生均比本科生容易找到工作,在待业的人群中,高学历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

低学历的人比高学历的人容易找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有:1.目前国内仍然存在基层组织内部人员的总体素质要求偏低,不愿意接收学历较高的人、担心不好管理的现象。2.低学历的人在工作层级和物质待遇方面的要求相对低廉,使组织在运行上有资源配置相对简单易行,货币成本较低的感觉。3.个别高学历的人将高学历混同于高能力,不愿接受一般性的工作安排或比较低廉的薪酬待遇,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4.多数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又往往自视清高,使一些希望引进外部人才的组织担心用不好、留不住,因而不愿接受他们。

主动不就业族的增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不就业族(多是青年)表现出主动失业的状态,他们有的无所事事靠父母养活。所谓不就业族是指达到工作年龄、具备工作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的待就业青年。目前,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的不就业族主要由出身于大中城市家庭的年轻人构成,其中很多人属于家中的独生子女。不就业族的出现原因有受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影响,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的问题。

另外,这一群体中有部分成员在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在没有想清楚之前,他们宁愿先无所事事地呆一段时间。

也有一部分人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在寻求工作方面缺少主动性,仍希望借助家长的帮助获得较好的工作,在一时难以实现他们的主观愿望时,选择了不就业。

不就业族的出现,说明目前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有部分人缺少独立面对生活与工作的能力;或者是由于缺少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在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迷茫。

也有部分人是由于对现有工作性质或职位安排不满,采取暂时放弃工作的态度。不管实际原因是什么,都反映出他们身上存在的娇、骄二气。当然,少数因准备报考研究生或正在办理出国留学手续而暂时放弃工作机会的人不在此列。

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参加工作后的青年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的问题。无论对于待业人群中高学历群体和主动不就业族以及参加工作后频繁跳槽的青年人,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他们人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专家建议:1.大学生一定要在大二或大三的第一学期研读人力资源或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课程或文章书籍,参加工作后的青年人也要看几本类似的书籍,争取对个人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有所了解。2.仔细思考并分析本人的生活兴趣和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大致形成自己的事业追求和事业方向选择。3.了解社会上的各类工作,选择其中能够实现本人事业追求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方向要求的工作作为职业,为自己确定基本的职业目标、划分出大致的职业发展阶段。4.选择符合职业目标要求且能够实现本人特定职业阶段要求的组织作为开始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站在职业生涯起跑线上,职校毕业生准备好了吗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就要走向社会的时候,作为一名老职教人,我想和你们说几句心里话。

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有着这样的心境:既有依依不舍之情,更有忐忑不安之虑。当与你们挥手告别时,一个个问号涌入我的脑海:你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吗?你们知道前方等待着你们的是什么吗?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你们打算怎么办?你们对即将面对的职场有多少了解呢?你们有没有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呢?

有些同学对踏进职场没做好准备

如果把初入职场比喻成职业生涯的起跑线,那么,一些同学在起跑线上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

按说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又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你们应该为踏进职场做好了充分准备。但说实在的,你们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这样的。有的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频繁跳槽;有的同学对实习单位抱怨不休;还有的同学干脆宅在家里,每天上网、看电视、睡懒觉就在领取毕业证的日子里,还有许多同学跟我说,我真不想毕业,和实习相比,还是呆在学校里面舒服、实习这一年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太辛苦了、您说我们离开学校能干什么、我总是感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您说,我该怎么办

听到这些同学的感慨,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为了贪图舒服,他们宁愿永远呆在起跑线上而不愿意踏上跑道;已经到了起跑线,还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甚至感觉没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跑道。那么,当他们不得不踏上跑道的时候,其竞技状态和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讲,从你来到职业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同时开始你的职业预备期。即使是这样,你的职业预备期也不算早,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孩子的职业预备期从小学就开始了。

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预备期普遍都比较短,一个人从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毕业后再考虑自己将来干什么,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是在职业预备期等于零的状态下进入企业的。很显然,一个人没有职业预备期或预备期太短,就不可能有厚实的基础和熟练的技能,这样的毕业生当然缺乏就业竞争力。

你们认真想过毕业意味着什么吗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自从建立了顶岗实习制度以后,同学们对毕业这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这一真正的成人仪式变得麻木、无所谓了。因为在顶岗实习的一年里,许多同学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了职场、了解了社会。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第一,毕业意味着你们在职场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你们将由一个准职业人变化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在此之前,无论你打了多少份工,无论你工作的表现如何,你的身份都还是一名学生,至多是一名准职业人。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和对正式员工的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

第二,毕业意味着你们必须开始真正践行成人的义务。按年龄来划分,同学们年满18周岁就是一名成人了。但真正践行成人义务,还应该从你们毕业之日算起。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一次欢迎新员工的讲话中说:从今以后,你们进入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作为社会人还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想法是不对的。必须从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希望为他人服务。稻盛和夫的这一段话,实际上是对毕业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最好的回答。

第三,毕业意味着你们将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一点也是学校与职场的最大不同。学校,是人生发展的准备场所,在这里,无论你是顺利还是坎坷,无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都没有多大关系;在这里,你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体验失败的痛苦,成功固然可喜,有人献给你掌声和鲜花,失败也不可怕,学校不仅会为你抹平伤痕,还会给你多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企业,是每一个员工的实战场所,在这里,人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在这里,你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是应该的,未必能够得到表扬,但如果你的工作有严重失误,没有谁会为你的失误来承担责任。比如会计工作,在学校里处理经济业务时,你把银行存款应该付出的5万元写成50万元,老师会在你的作业本上打个叉,扣2分,就这么简单;如果在工作中你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不起,你必须把那多付出的45万元弄回来,否则你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就这么直接。

如何顺利完成向职业人过渡

第一,要处理好不适合和要适应的关系。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上岗快,跳槽也快。职业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为哪般?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少同学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步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抱怨工作太累,嫌工作单调乏味,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待遇太低、操作规范太严、劳动纪律苛刻等。一位同学跟我聊天时的一句话颇具代表性:找了很多家企业,结果发现,没有一家适合我的。

我想告诉这位同学的是,如果某一个岗位你认为不适合你,我表示理解;如果多家企业、多个岗位都不适合你,我就要提出质疑了: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手,你有什么资本要求企业一定要适合你呢?美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说过一段话每个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都必须工作,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是努力为获得成就,从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情况看,我想应该把舒马赫的话修改成每个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都必须工作,这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生计,然后才是努力为获得成就。

简单地说,为了生存,同学们必须工作。为了工作,同学们必须学会主动适应企业,而不是一味地要企业适合我。

第二,要处理好存在感和责任感的关系。跟同学们聊天我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我可以及时学到一些在你们中间颇为流行而我却感到陌生的用语。最近就听到一些同学常常使用存在感一词,如没有存在感、我的存在感在哪里等。经过讨教,我弄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所谓存在感,是指一种自我感觉,感觉自己在单位里可有可无、不被重视,于是职业倦怠感、人生迷茫感油然而生。

据我所知,在同学们中间,没有存在感的不在少数。如何解决没有存在感的问题,我当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我认为,没有存在感与缺乏责任感有着因果关系。所谓责任感,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稻盛和夫所言你们进入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回报社会就是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具有的责任感。没有这样一种责任感,不愿意为社会提供物质和服务,一个人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这样的个人又怎么会有存在感呢?

第三,要处理好懂专业和高素质的关系。让很多同学感到纠结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几年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却不被单位重视,不受重用。应该说,同学们总以为一旦就业,自己学的东西就可以立刻派上用场,这种心态的形成不怪你们,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失误。

这些年,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和服务宗旨,我们总是强调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要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这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我们当然要纠正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倾向,但反过来把应用和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全部也是非常谬误的。无论何种教育类型,既要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二者不可偏废。知识可以灌输,能力可以训练,但人的身心发展不可加工,只能施以影响,促进其自身成长。职业教育当然要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但首先要做到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当然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企业对职业人的要求,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而非专业技能。一项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综合能力、团队协作与敬业奉献,随后才是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其中综合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方面。

同学们,你们已经拿到了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然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但正如著名作家柳青说的那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把进入社会这紧要的几步走稳、走好。

亲,你的职业规划做好了吗


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在你们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资源没有定性,兴趣正在探索当中,性格还没有定型,能力和价值观都在变化当中,在这个时候,要求我们用现在的能力和有限的信息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对未来做一个确定的选择,这是我们迷茫困惑的真正原因。怎样才能找到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而又前途光明的职业呢?那就必须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进入社会所从事的职业及发展的科学设计和事前构想,它包括确认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类别、规划职业的发展阶段等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事业发展的前置性工作、计划性工作,是在对社会环境进行评估、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制订出的个人发展战略。正如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一样,个人也要首先制订自己的个人发展战略,即职业生涯规划。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是盲目的人,是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前瞻性的人,在职场竞争中,没有计划和目标的求职者往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每位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应当正确分析,科学计划,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知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的人必须补上这一课,这既是竞争的需要,也是求职者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基本表现。

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引个人职业发展的指南针,是个人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求职者必须要确定一个愿景,明白自己要选择或接受什么样的工作,随后为这个工作制订一个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求职者必须要搞清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实现你的愿景。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你该怎样实现你的职业愿景。

你要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实现你的职业愿景。

为了实现你的职业愿景,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如能力、品行等)提升自己,即该怎样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骑马找马是为了找到更好的马,并使找好马的效率能够提高。

在做职业规划的同时,是否考虑了以下几个相关因素?您具备怎样的实力,您有怎样的素质,您的自身潜力在哪里?

一是心理因素。因为这是理想职业之基础。性格决定命运,脑袋决定口袋。在今天这个强调团队精神的职场里,人要学会合作,要学会融入群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得胜利。否则,孤芳自赏只能孤掌难鸣,永远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需求,适应变化的职场需求。

二是信息因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感受于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无论您承认与否,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选择理想职业显得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收集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职业信息,通过理性分析及时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取得理想职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

三是判断因素。专家认为这是理想职业之关键。这好比就像赛场上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样,他的门前一射对于取得胜利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有针对性地收集于特定的相关职场讯息,经过理性的、科学的分析后,如何因地制宜、把握时机,占据主动性及时出击,适时做出抉择,而不至于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四是潜力因素。就像一个教练选择运动员一样,教练员首先需要了解该运动员是否符合该项目的标准,是否有潜力可挖,是否是可造之才,在做了相关综合测评后,才能决定是否培养他。选择理想职业,同样也需具备潜力因素。因为人是最大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应,在一定意义上保持长久的职业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成为我们取得职业成功的法宝。

五是学习因素。专家指出,这是理想职业之法宝。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决定着其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其本人能否适应本职工作。学习在今天看来是一个终身的话题,面对日益加剧的职场竞争趋势,只有不断学习有针对性地充电,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避免遭遇淘汰的厄运,驰骋于风云变幻的职场。

而立之年,你的未来规划好了吗


生于1980年,在变革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承担了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更大压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80 后里的第一批人在20xx 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调查中显示,共有8000 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其中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 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其中近千名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六成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依旧迷茫。

三成担任主管以上管理岗位

四成依旧是普通职员

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目前在职场中的职位级别是怎样的,是否已经开始走上管理岗位或者成为专业的高级人才?智联招聘调查显示,全国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四成依然是普通员工,两成开始担任基础的管理岗位,升任主管。担任经理职位的比例仅为8.6%,不到一成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80 后年轻人选择成为专职人才,与成为管理型人才相比较,他们更愿意成为专职人才,比如说高级销售人才、高级IT 工程师等等。从调查数据来看,不管是1980 年出生的人还是1984-1981年出生的人,专职人员的比例都将近两成。

对此,招聘顾问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管理岗位,成为高级的转型人才同样是很好的职业晋升之路。

月收入集中在3000 ~ 5000 元

即将30 岁的职场人现在月收入情况如何呢?就全国数据来看,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 ~ 5000 元,比例为31.2%.其次是集中在1500 ~ 3000 元,比例也接近三成为28.6%.

而1984-1981 年出生的职场人月收入则集中在1500 ~3000 元,比例为41.3%.收入在1500 元以下及3000 ~ 5000元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22.5% 和22.3%.

近八成有过跳槽经历

从调查数据来看,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目前工作年限集中在3 ~ 5 年及5 ~ 10 年,从时间推算1980 年出生的人工作年限基本集中在5 年左右。那么这一代人的职业发展是否稳定?

调查显示,22.4% 的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没有换过工作。从数据来看,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将近八成都有过跳槽经历。而跳槽的次数并不集中,两成职场人表示自己换过一次工作,两成人表示自己换过三两次工作,还有一成人表示自己曾经换过6 份以上工作。

五成无房无车

调查显示,即将30 岁的职场人中将近五成人无房无车,比例为47.9%.除此之外,关于车房状况,35% 的职场人表示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没有私家车;1.9% 的人有车无房;有房有车的人比例为15%.

在1984-1981 年出生的人群中,无房无车的职场人比例达到了七成,有房的人比例为19.3%,有房有车的比例为7.3%.飞速上涨的房价让更多年轻人望房兴叹。

近四成依旧单身

参与调查的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超过六成已是已婚人士。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30 岁已经是个分界线,对于1980 年出生的人也不例外,大多数人会赶在30 岁之前结婚。但依然有将近四成人处于未婚状态。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尤其是北、上、广等城市而言,各种思想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于一部分职场人而言,并不会屈服于年龄而结婚。

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依旧懵懂

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而立之年的职场人还是1984-1981 年出生的职场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别有五成人有对未来的担忧但却没有勇气和能力做出规划。

1980 年出生的职场人中仅有两成职场人有明确的规划,两成职场人表示已经准备开始规划。虽然大部分职场人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从数据可以看出80 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对于80 后而言,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其实要承担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更大压力。

20xx 年所有1980 年出生的人步入30 岁,逐步地迎接自己的30 岁生日。但对于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将近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自己还比较懵懂,四成职场人表示自己已经能够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

对于即将到来的30 岁,1980 年的人说

积极进取型

未来的我,要加油! 五年后,争取年薪百万!

赶快努力加油吧!

三十而立,该有点作为了,得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我会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需要更多的努力,为生活的更好而奋斗。

我要提升一下自己!

我会做得更好!

希望步入30 大关时,我的人生能从此提升一个档次!

30 岁的我,知道了什么叫责任,并且要承担责任。

勇敢乐观面对一切!

人生大舞台,未来很精彩!

加油!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寻找有价值、有内涵的人生!

开拓进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只要有创业激情和创业信心,多少岁都无所谓。

天天向上,开创一片天。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

现状总结(抱怨)型

好累。

好穷啊。

我讨厌这个时代!

我们这一代压力好大!

30 了,我还是穷鬼一个!

心情沉重、一事无成,真想从头开始。

对于家庭不足以分担负担的80 后,我们说自己是生存压力最大的一代一点不夸张,但是压力会让人更懂得如何承担责任,也懂得如何进取。

迷茫和恐慌型

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人生已经差不多走了一半,成功到底是什么?

时间怎么过这么快啊,我还没准备好啊!

还是很迷茫和郁闷。

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

未来职业规划还很模糊。

好累, 迷茫, 也许这就是人生。

而立之年,很恐慌。

害怕。

感叹青春流逝型

不想长大。

忽然发现已经过了好多年。

青春一去不复返。

老了啊。

如果能重新来10 年,该有多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