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上的五星期》观后感范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气球上的五星期》观后感范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今天,我和妈妈到大世界影城观看了一部名叫《气球上的五星期》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老黄等一行三人乘着热气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穿越非洲的故事。
看了影片后,我觉得老黄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地理工作者,他坐热气球环游非洲,是想了解一下整个非洲,获取知识,所以一路上一直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写记记,分析每一个地理环境。和老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干,他有几分贪财,他坐热气球去非洲只是一心想找劈雳石,因为,一小块劈雳石就能买下一大片农场,所以,在热气球太沉飞不起来的情况下还不肯扔掉石头。
旅途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们很坚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说明他们对生命非常珍惜、热爱。尤其是老黄,他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表现出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不求名不求利对生活、生命充满无限热爱的高尚品德。
让我们向老黄学习,鼓起我们生命的“热气球”,朝着理想的彼岸,努力吧!
Fwr816.coM精心推荐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七则)
篇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
序:余近来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今日剧终,抚膺长叹。老泪纵
横,感慨万千。不辞鄙陋,寄予文章,以享!
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近一千七百分钟的时长,我一秒不落的从
头至尾看完。直到现在我都很难想象中国的原子弹是用古老的算盘计
算出来的。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沧桑年代,邓稼先带领他的二十八星宿
和王淦昌、郭永怀等科学家经历了从最简陋的实验室里一路过关斩将
到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再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坎坷和磨难。使
我国具有了世界先进的核技术水平。弥留之际,他又提交了国家核武
器发展建议书,使我国的核技术发展有了明确的大纲和方向。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什么是鞠躬精粹,死而
后已。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是同窗好友,但国难当头之时。一个奔赴
国难,选择了国家和民族大业,另一个滞留美国,选择了自己与学术
事业。同是科学家,知识的结晶,我本应该尊重。但当我看到杨振宁
问邓稼先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中有无外国人参与时,我猛然觉得这个意
气风发的”青年“与两鬓斑白的邓稼先先比起来是那么渺小!仿佛一个
小丑,让我嗤之以鼻!
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如日中天的发展起来,钱学森以他百折不恼的
精神带领技术人员从仿制到创新,到东风系列导弹的成功以及为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的诞生和新一代航天人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那
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人们信仰毛主席,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为了这种
信仰可以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如聂荣臻将军、周恩来总理等!周恩
来总理去世时,人们嚎啕大哭,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为他降半旗
致哀,以示对这位无产阶级领袖的哀悼。
人生难得有知己,在古代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共醉弦,有
伯夷和叔齐不食周栗饿死于首阳山。近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创社会科
学理论,有波尔和爱因斯坦在索尔维会议上不分伯仲地争论一个伟大
的观点。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国人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们为
了共同的信仰和爱好走在一起,坦坦荡荡,顶天立地,气壮山河。人们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后面总有一个伟大的妻子。的确如此,如周
总理夫妇,邓稼先夫妇、钱学森夫妇、陈能宽夫妇、王淦昌夫妇等都
是榜样。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情!那是一种无私的给予,一种相互的
信任,一种无声的、发自内心的爱。我没听见他们说一句我爱你,却
爱的那么深沉,那么的让人热泪盈眶。
记得五年前,我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那里面的纯洁与
善良所感动了我!当时,田润叶对孙少安说:哥,我想对你好。或许
这是他们最纯洁的表白吧。虽然现实那么的残酷,但田家姐妹对孙氏
兄弟的感情却是那么勇敢与坦荡,含蓄而深情!再想想当前时代的爱
情里,有多少是出于勇敢的爱?大多数爱情是介于寂寞,介于物质需
求等。明知是虚情假意,可双方都不愿挑破说明,真是自欺欺人!纵
是看破、也难以放下。直教人失笑不已,摇头悲叹!
其实人生只需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只要能使生命有意义,又何
必在乎那么多的没必要的看法呢?爱因斯坦一生完成了狭义性对论
和广义相对论,又为量子理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临死前
利用回光返照的几十分钟时间还在解统一场方程,虽然没算完就撒手
而去,但却是让人十分感动。这才是生命,这才是对学习是从摇篮到
坟墓的真理的最佳诠释。何等的厚重与大气!
放不下的架子,解不开的情节,摆不平的面子。这是怎么了?人
们怎会为这些无聊而荒谬的事情浪费尺寸,辱没尊严?犹豫的眼神里
似乎比总理还操心,真是画地为牢,庸人自扰。何不做个散人,快快
乐乐,以另一种姿态重头开始呢?好好做人,踏实做事,不要让生命
婆娑遗憾!哪怕是停下来也是在欣赏自然,或是寻找方向!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我为自己逝去的曾经而彷徨呐喊,为自己拱手浪费的时间而后
悔莫及!行文至此,惶恐羞愧,无言以对!
壬辰年仲夏之月、朗晴之日作于宿舍
2012年5月27日
篇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亚洲之东睡狮醒,一夫振臂万夫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艰苦奋斗成两弹,自力更生发一星。丈夫济世轻名利,男儿报国重忠诚。黄沙碧血勒伟绩,丹青千古纪奇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向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和全体工作人员致敬,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永远铭记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所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篇三:这才叫强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五
[这才叫强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五]
这才叫强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五
黎阳
2011.3.25.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给人最深的一个印象,是贯穿始终的毛泽东的强者气概,这才叫强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五。
强者并不是指眼前的拳头大,而是精神上压倒一切的气势,即如毛泽东所描述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电视剧中记载的毛泽东在种种“艰难困苦的场合”说的话处处洋溢着“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一往无前的强者气概: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仗坚决打。哪怕美国丢原子弹,我们也要打。”
——“他要打,我们奉陪。至于美国人,他们有核武器导弹,咄咄逼人哪!我说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
——“从毛泽东做起,我看很有必要。人家压我们弯腰,没有骨气的国家是不敢顶的。”“列宁说过,想要革命吗?你们就应该是强者!我们都要做革命的强者。”
——“这个决心下得不容易啊。中国是大国。一个大国要有发言权,这个决心就必须下。”
——“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都要超过他们。”
——“我们一准备试验原子弹,人家的神经就紧张喽。”“美国人不想单独干,要拉上苏联,这说明他们还是心虚嘛。”“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那就早响。”
——“有了氢弹,威力就更大喽。我们中国人说话不光算数,还要有更大的分量。”
——“我们要抛啊,就抛大的,也许要从较小的抛起。但象美国那只有鸡蛋大的,我们不抛。”
——“原子弹、氢弹、导弹都能搞出来。世界大战就打不成了。将来我们要把原子弹试验转入地下,不要污染空气。美国人不是说我们有弹没枪吗?我们就是要把枪一把一把地造出来。到那时,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全都破产了。大家还是回到和平上来。所以说啊,和平不是空谈出来的,是我们用实力来抗衡与得来的。”
——“时机成熟就不要犹豫,就象我们当年打三大战役那样,来他个天翻地覆慨而慷啊!”“要有思想准备,准备打败仗。赢得起也要输得起。要学景阳岗的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冒风险,敢于胜利。”
——“没什么了不起的。天塌不下来。好啊,他不是非常想进来吗?可以啊,我放它一马。但是要想再出去,可就没那么容易喽!它要来,我们欢迎啊!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啊?中国人民不怕帝国主义,更不怕侵略战争。”
——“天下大乱?听说那位尼克松总统很紧张啊,但是鄙人不怕。国庆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啊?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界,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观后感《这才叫强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五》。 ◆分享好文◆如果实在不放心,我们可不可以也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啊?他们想让我们紧张,我们也让他们紧张几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也过完了。这就叫兵不厌诈啊!”
——“现在美国苏联的核试验都在地下,我们也要搞地下的,免得污染空气。我们就地上地下都来一下,触动触动洋鬼子的神经,不要小看了中国人。”
??
(相形之下,如今的“民主人士”可曾有半点强者的气概?——毛泽东敢说:“列宁说过,想要革命吗?你们就应该是强者!我们都要做革命的强者。”他们呢?可有“想要民主吗?你们就应该是强者!我们都要做民主的强者”之类的气概?半点也没有。他们整天念念不忘的除
了鼓动别人上街闹事,就是指望靠“人权高于主权”说服洋主子,引狼入室勾来新八国联军打垮中国,自己好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傀儡皇帝的宝座——只有天下最不长眼的蠢货才会相信这群鼠窃狗盗之辈能成大事。)
有人说,毛泽东是冒险主义。不对,这叫“文事必有武备,敢战方能言和”。这完全符合毛泽东揭示的客观规律:“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不信?那就用“国际接轨”给你印证一下——以下摘自“国际狩猎者教育协会” (itea international hunter
education association)狩猎者教育(hunter
education)中关于遇到野兽时必须牢记的常识:(outdoor skills and
如果碰到熊——站住。悄悄说话,慢慢后退。别转身暴露后背或側面。如果熊攻击你,很可能是虚张声势。别跑。如果是灰熊动你,蜷成个球状,肚皮向下,护住脑袋。如果是黑熊动你,还击。
bear
is most likely a bluff charge. do not run. if a grizzly bear
and cover your head. if a black bear makes contact, fight
back.
如果碰到山狮——站住。正视狮子,让你看起来很“巨大”,大声吼叫。别逃!还击!
mountain lion
encounters: stop, face the lion, make yourself look big, shout.
do not run! fight back!
这里的关键是不要谎,别示弱(尤其别逃跑),否则必定激起野兽兽性大发。因为欺软怕硬是野兽的本性。别说野兽,连家犬也是如此——凡有点狗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狗如何气势汹汹,千万别显示出胆怯,更不能逃跑。只要你一跑,狗肯定追着咬,本来不会挨咬的这下也躲不掉了。说实话这是自招的——是你的胆怯示弱激发了狗的兽性本能,不咬你对不起你的
胆小。别说野兽,连人也如此——所以俗话说“见了怂人压不住火”。
“国际狩猎者教育协会”的教材里还有两条极有启发性的忠告:
——惊慌失措能杀人(panic gets people killed. )
situation. never give up.)
对照这些真实的野兽面前求生的规则,再看看毛泽东几十年的论断,实在不能不服:毛泽东对人间野兽本性真是了如指掌,与现代科学揭示的规律简直丝毫不差。
毛泽东能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准确地引导中国人克服重重难关绝非偶然,因为他是真正的强者。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脚步》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脚步》观后感
数计院 郑海龙2011031508
第一集“脚步”,没有再如上季那般,那样精致庄重地介绍每一种美食,美食罗列顺序不再以时间或空间为序,切换速度也加快许多。刚看到有评论说是相对之前缺了厚重、显得凌乱,但看下来却是几组材料穿插结合,以情动人,诉说着大中国的乡愁。
“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其实条理很清晰,为食物为生活奔波的人们,穿插起整集内容,成为介绍美食的载体。食物不再是重心,那些采集、制作、烹饪和享用独家美食的人才是这集的主角。
弟弟上大学,因为“蜂蜜营养高”,那就去爬高树去采;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工人,在玉米收成时节回乡,忙碌间隙为子女做得“雷山鱼酱”;全年十一个月在外奔波,走向何方全看天的养蜂人,虽然是妻管严,但顾得儿女有安稳生活??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就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劳作之后,一起享用美食弥漫而起的幸福感,让我等旁观者也不禁动容。
每一种美食的背后,都是对生活最诚挚的尊重;每一次美食的制作,都饱含深情;每一次美食的享用,都带给艰难生活无上的蕴藉。
“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
这是最后的结语,从东海到湖北十堰,从福建到山东,地域辽阔的大中国为各色生活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无论身在何方,甚至是少年离家的外海过客,最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熟悉而又遥远的家乡味道。 那熟悉的味道,似远在千里又近在咫尺偏偏触不可及,不曾有半分淡忘偏还历久弥新。
无论是麻辣爽口还是香滑浓稠抑或酥脆软绵,不同的美食味觉都映射出相同的情感印记。有家人相伴,有好友作陪,再配上美食一顿,还能有什么比之更幸福。这样的幸福感又是在“家”里,频频发生。
然而这样说简单又不简单的幸福感,又是许多人都无法时时得到,这些遗憾也在偶有所得中,变得更为珍贵。 相聚或是分离,在举杯落泪中,在大块朵颖时,在细细咀嚼之际,乡愁在纾缓也在滋长。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最后的结语总觉得有些突兀,让人联想到那段恶俗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曾听某留学党信誓旦旦,极为享受在外漂泊的自在,无论在哪里都能依然自乐,视所谓乡愁作得很。 或许人各有异,于我而言,在外漂泊的生活中,总是在心里存着一处空间,安然安放远方的故乡。稍久点回乡,虽不至视故乡的歌为清远长笛,也不会认为故乡在那头遥不可及。但那种回到故乡的感觉,是熟悉乡音、旧时光景、童年玩伴、母亲饭菜交织而成的奇妙体验。
又只有离得远了,离开得长了,才能感受得更为真切。
篇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心传》。
这是一个美食纪录片,共有八集,我和妈妈看的是第二集,讲述的是中国美食的传承。片中通过播放榨油、挂面、糕点、中餐、海鲜等美食的制作过程,讲述了我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美食文化,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主要传承方式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部片子里播放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看得我直流口水,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有美食的神奇制作方法,比如:北方人制作的挂面,面在他们手中就像一根弹性超强的绳子,越拉越长、越拉越细,就算底下挂着石头居然也不会被拉断,我感觉好神奇啊!在片子当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一个师傅对他的徒弟们说的话。他收了二十个徒弟,但只有一个徒弟看到了他的绝技。因为这个徒弟最用心、最努力,每次下班她总是最后一个走,只要有剩余的材料,她都会用心地练习,所以师傅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了她。这不就像我们学知识一样吗?如果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即使老师教得再好,成绩也不会提高的。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又好看又有意义的纪录片。如果你喜欢美食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一看哦!
篇三:《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一部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美食类纪录片,由中国各色美食铺陈开来,把空间和时间,将地理、历史、人文等内容融为一体,用味觉享受与视觉审美展现东方价值观与地理文化,既具浓厚的科普色彩,又有较强的可看性,并在浑然天成的讲述中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的每一集都是以一个家庭的故事来进行展开的,要表现的就是隐藏在食物身后的人文关怀。身为江南水乡养育的南方人,我为自家的美食而自豪;当看到陌生却充满诱惑的北方美食,我也忍不住吞吞口水浮想联翩。同时,各地不同的日常生活场景也使我惊叹连连,大开眼界。不得不说,这部美食片不仅是我国大江南北的美食的缩影,也是对我国广阔疆土各异的地理人文的掠影。它将差异的地域和多样的美食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不同食材在采集与加工中的独特的魅力,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不同地理环境造就的不同文化。故事中的每一位平凡主人公在日常生活的片段中,真实地向大家讲述了食材最返璞归真的做法,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它把美食当做文化来写,不仅仅停留在‘吃’这一表面现象上,更多的是揭示这方水土、这方人情,把它引伸到文化传承的意义上来。
一番水土养一番人,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舌尖上的中国为我们带来视觉的美味享受,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气息,更展现人们利用不同自然条件,创造出各种美食所展现的智慧,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的神秘与人文自然的魅力。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文传学院作业统一用纸
(2012 ~2013学年度第 二 学期, 4 月 21 日)
课程名称 应用文写作作业题目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姓名 满文萍 学号 2011020603 成绩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最近这几周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共有七集,每次看完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这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记录着美食以及美食身后的故事。其实,《舌尖上的中国》在记录的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美食,它汇集了大江南北的美食,表面上描述一个个食物,实际上在表达的是美食背后的故事——辛勤劳作的人们。每看一次,我就会有一种垂涎三尺的感觉,放学都有一种想去吃美味的冲动,即使我吃不到美味,哪怕找些东西来填饱肚子,都会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看来,美食对于人的诱惑是非常的大的,我相信这些感受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所有观看过这部美食纪录片的人的感受,或许正因为这极大的诱惑,才会让这部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
电视镜头里的美食,那么唯美,唯美的画面,唯美的食材,唯美的音乐,都让人流连忘返。不是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成为美味,在这食材的背后,肯定会有一双神奇的手,来做出美味。或许是游访的美食家,或许是餐馆里德厨师,也或许是最普通不过的平凡的百姓,他们做出的美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背后需要的是许许多多人的付出,这其中的付出是充满艰辛跟危险的,美味的来之不易,就需要我们品味美食的人的感恩。美食背后付出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也有着一份
感恩,他们感恩上天的赐予,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专属信仰,因为他们坚信大自然也会给予他们美味的馈赠。
《舌尖上的中国》七集,每一集都有着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是有着几个具体的故事来支撑的,每一个故事也都是以一个家庭来进行描述的,首尾呼应,将每一集都做到了最好的阐释。在这每一集中,都会有几个令人感到的故事,在这里,要表现的就是隐藏在食物身后的人文关怀。从云南的鹿茸到浙江的冬笋,从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条,从发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腊肉,不得不说,这部美食片是我国大江南北的美食的缩影,它将差异的地域和多样的美食协调般的组合在一起,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不同食材在采集与加工中的独特的魅力,也让人们领略到了隐藏在食物身后的人文关怀。故事中的每一位平凡主人公在日常生活的片段中,真实地向大家讲述了食材最返璞归真的做法,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表达了对平凡老百姓的关注和尊重。
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的有趣的好玩的东西,我也不能完全的记录下来,但我相信中国的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远远不是这七集纪录片能够完美诠释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发现挖掘,来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的饮食文化。现在的我们,不但要尝遍各地美食,而且还要自习发现美食背后的文化,那样,我们在享受的不仅仅就只有美食,还有精神上的美食,我们获得的就是一场盛宴。
篇二: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央视推出的这一个系列的关于中华名族美食介绍的纪录片,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引起了了社会上及其强烈的反响。
之于这个纪录片,我们都知道它并不是在最黄金的时间最大的平台播出的,然而引起的反响却是其他的纪录片不可比的,很明显真正的艺术首先是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纪录片以吃为主,却给我们另外不同的体会。
首先关于吃的历史,片中不但介绍了美食的制作过程更是介绍了它的由来,不夸张的讲及其的提高了名族自豪感,一个民族的历史不单单是指她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文化,而我们不能否定的是美食一样是一种文化,它有力的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悠久的文明。也不单单是给予我们一个关于吃的方法和认识,更是在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的快餐文化以及有毒食物的现状下,给了现代人响亮的一记耳光,不少人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会反省到自己,一部纪录片的升华点能做到如此,不怪他有如此的受众。
其次,纪录片没有高投入,没有高科技,没有大场面,有的只是最朴素的场景,最真实的现场,抛去奢华,一份真实的画面,犹如把我们送到那个曾今都是美好的年代。无疑在这样一个快速的时代,给予人安静平和的东西,往往会让人们乐于接受和喜欢。我想这也是人们必要反思的一点吧
最后,一个好的纪录片一定的离不开一个好的导演组。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刚开始播出的时候我是一点没看的,直到听说了这个纪录片,看了第一集就忍不住把他看完了。我个人是不怎么喜欢美食的,然而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纪录片,往往能抓住你心中所期待的东西。当然这也和自己本身的想法和如今烂片泛滥不无关系。可是舌尖上的中国所给人带来的震撼是不可忽略的,即使在所有我认为的有意义的纪录片中,它也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不怪我对它的评价如此之高,能把一个人们不骗不太感兴趣的话题,拍出不一样的内容,不但需要机遇,技巧,感情,更需要的是勇气。而纪录片的导演组,显然具有这
些能力和足够的感情以及勇气。作为观众我是幸福的,我相信他们也会因为这个纪录片的受众之多,评价之高而感到激动和欣慰。
我想当观众看到片中介绍自己的家乡菜的时候,那一份自豪还有另一份的乡愁恐怕才是更能抓住的情感,用一道菜承载着每个人的情感,是一件多么难做到的事情啊。乡愁自古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种族情绪,所谓重土难离,多少文学作品传达的那种情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在这个高速的大背景下,多少人背井离乡,而此时有那么一档纪录片播放着故乡熟悉的气息,是多么令人想念啊,看着图片,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曾经的味道,种种的感情夹杂在一起,感动难免,而其他的呢?
然而不会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们也看到很多美食的制作过程是有着很多辛苦的人们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他们或许都吃不到出自自己手中的菜肴,他们也在为生活挣扎着。也有些被禁了的美食,是建立在肆虐自然和杀掠动物之上的,当然影片中并没有拍出这些食物,但是我想每个人应该都能感觉到。因此我们在享受影片给我们带来的丰富情绪之外,也应该考虑到不一样的东西。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听说舌尖上的中国,应经有了第二季,实在说我是不愿意看的,怕第二季会使第一季的成就变低,对于我来说,舌尖上的中国只有一季。同样的东西,并不是能有同样的收获,即使是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导演组,同样的观众。
无论如何,这样的一个纪录片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带给人思念,给予人一种自豪,传承一种文化,使人反思。像一首诗,像一首歌。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它传递的东西。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挑动的何止是舌尖,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一根心弦。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这根充满着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满灰尘,而社会和心理也被外来的压力不断地挤压变形。但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传递的温情、平和、从容,悄然拨动了这根几乎被遗忘的心弦,那从心底涌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将美好于记忆和梦想中迸发出来。
篇三: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 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最近十分火。我一口气将七集全部看完,还意犹味尽。这档节目确实做得非常成功,很好看,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模式,整部片子唯美真实,充满了人情味,
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和情感,摄影更是此部片子的一大特色。 《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所谓“天人合一”,在这里也能完美体现。诚意面对食物,精心烹饪,然后有感情地把菜端上桌子,给心爱的人,这是厨房和美食的秘密。一位澳门76岁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虾酱,老伴儿去世了,老阿婆自己默默制作虾酱,食物里满是对老伴儿的怀念。其实,这就是节目想告诉我们的,有感情的东西才是美食。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朴素而精彩的故事,通过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家。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修摄影,同年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美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他的美食理念:“美食不是技术,绝对来自民间”,做纪录片的理念:“摆事实,不讲道理”。 看完了陈晓卿的资料,对于此片在摄影上的成就也就有了完美的答案——只有具备极高美学修养和热爱生活的导演才能做出如此专业的片子。陈晓卿说一部好看的片子决定于题材、预算和创作者,三者缺一不可。此部片子的题材关于“吃”,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必然会受到关注。一个好的制作团队更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所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然也。这样想来,《舌尖上的中国》能出自这样的团队之手也是理所应当的。 “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诠释了一个精彩的美食世界。(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有许多方面,希望有更多更广的传统题材展现在观众面前,诸如:历史、自然地理、旅游、文化、宗教礼仪、文房书画、收藏等等,希冀中国未来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导演和专业的团队,带给国人更加好看的作品,摒弃商业利益,更多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眼球,更能净化和感染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让我们感恩于祖先并且热爱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 相信只有这样的节目才纯净、质朴、感动,才更有生命力,为观众所喜爱。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 最近,络上火爆流传着一部介绍中国各个民族地区的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趁着今天心思不定,就打开了络,好好欣赏一下。的确,通过这部记录片,我还是全面的了解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很多看了都说好想吃遍中国。不仅仅从美食上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从人文上给予自己内心不少的震撼。 从开始大自然的馈赠到我们的田野,我都看的津津有味。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深层的含义,都代表着一种文化,一个习俗,甚至是一种信仰。美食,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留给我们伟大的财富,比如家传秘方。美食除了满足我们的温饱之外,还让我们享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好。整个记录片,我们可以看到拍摄的取景都是在郊外或者乡村,尤其是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似乎生活在钢精水泥包围的大城市人群,渐渐的迷失了生活的本质,我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事业或者理想,绝大部分是为了赚钱,赚钱的高低成为了衡量我们成败的标准。看着影片里乡村人们单纯的生后,相比较大城市的日夜奔波与勾心斗角,很让人开始怀念家乡。离开家乡久了,总有种味道让人嘴馋,这种味道让背井离乡的人在外总是流连忘返,也许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亲和力,生活的平淡却趣味十足。可是现实中,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了大自然,大城市的过度扩张与环境的污染,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当我们走进乡村的时候,大自然会赋予我们一种安静舒适的亲和力,能安抚我们浮躁凌乱乃至受伤的心。当你走进宽阔的田野中,生活的许多烦恼顿时消失的无隐无踪,
平时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一下子都变得舒坦。当人类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本质上也就是在消灭自己。与大自然和平共处,是人类生存永久不变的话题。 记录片中震撼我内心的是讲叙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当我们渐渐的长大之后,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再难以感受过年的美好气氛了,过年就是匆匆忙忙的挤车回到老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吃个饭,唠叨唠叨几句就又走上返回大城市的车。虽然现在的过年让我们失去了儿时的味道,但是春节团圆的蕴意没有丝毫变化,老一辈的人就是多么渴望有这么几天能在家聚在一起吃个饭,这是不在乎物质上的多少,而在于人的参与,只要人参与,精神上就有一种平和的圆满享受。现代的生活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很多生活的压力让过春节的味道变了。还记得儿时,那是多么渴望春节的来临。春节以来就可以由很多的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有很多美食,整天与一起长大的伙伴玩耍。但是现在,逐渐长大的我们,尤其是还在为事业摸索中的年轻人,一想到春节就害怕,春节成为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喜悦。我们的心态渐渐的被扭曲,价值观渐渐被误导,生活作风渐渐走向浮躁。有时,当我们远离大城市而走进深林或者高山时,我们就发现原来我们所追求的生活还需要更多的色彩。 细节决定成败,美食就是最好的表现。历史遗留下来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与文化,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好好的传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一: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一)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以家庭作业、分数、整洁为标准的世界里尤汗无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常常上课捣乱,然后他的家长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最后被爸爸发现了,骂了一顿,直接把伊桑送进了技术学校。他刚刚进去,十分害怕,还好有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玩。
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出场了。他十分可爱、善良、顽皮。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后来又展开了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父母高兴不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让社会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二)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人认真的看一部影片。孩子老师推荐的《地球上的星星》我咋一看还以为是科幻片,抱着好奇心晚上在电脑上看完了。泪水模糊了双眼,看完了才知道这是一部教育片,充满着阳光,善良,人性,童真的好影片。
影片里的伊夏是个有先天语言障碍的学生,他不爱学习调皮,偷懒是让家长和学校头痛的问题学生。因为此他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成为班级里拖后腿的学生。成绩跟不上再加上调皮,越是不喜欢上课成绩越来越差越差就越被老师批评,孩子的自信心几乎消失的无影踪。于是翘课自卑就成了他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城墙。
学校最后说自己也无能为力开除了伊夏。后来他爸爸又把他送了一所寄宿学校。当伊夏的父母很他哥哥离去了,当伊夏目送父母离开,孤独地站在校园哭泣的时候,我的泪也不知不觉留在那样的黑夜里,从那个黑夜他更加感到了孤独,恐惧陌生环境。在这所寄宿学校里伊夏的成绩依然落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里为一个8岁得孩子感到心疼。
他依然孤独、沉默、夜里流泪,早晨眺望远方,放学出去散步,一个人吃饭,一个走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八岁的孩子还能承受多少?看到这里内心最柔弱的东西被触动了。为一颗嫩稚的心感到心酸。直到他们班级的一个代课老师乔尼的出现。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用他的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个学生。乔尼发现了伊夏总是沉默。
他发现伊夏的问题在于阅读和语言的障碍。是他发现伊夏有绘画方面的天赋。他用心的帮助伊夏通过绘画比赛,伊夏的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流着热泪扑进乔尼老师的怀抱。此时我也热泪盈眶。为伊夏找到了自信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为他在学校的被认可。因为有这么一个懂爱的好老师。到影片最后乔尼高高的举起伊夏在空中。
我为伊夏从此走出了那个阴暗的心灵流泪。 为有这么好的伯乐窃喜!
这部电影触动了我内心柔弱最纯洁的角落。教育孩子要真正的做到与孩子心里的沟通。影片中的乔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学生。那么作为我们家长,我们只面对自己的一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只看着孩子的结果而去责备却忽视了原因。所以对待孩子,你用心了吗?你真正的是在关心孩子吗?特别调皮的孩子,那么作为家长你也能像乔尼老师那样用自己无私的爱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使孩子上进。让孩子觉得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他的身边有你一个真正懂他(她)的良师益友吗?
篇二: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一)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印度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很感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因为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赋。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二)
忍不住连续看了两遍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代课老师尼库巴教孩子们画画,发现伊桑不正常的状态后,他和伊桑的同学交流,和其他老师交流,通过分析伊桑的作业,他发现,并不是伊桑学习不努力、偷懒,而是因为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
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三)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以家庭作业、分数、整洁为标准的世界里尤汗无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常常上课捣乱,然后他的家长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最后被爸爸发现了,骂了一顿,直接把伊桑送进了技术学校。他刚刚进去,十分害怕,还好有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玩。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出场了。他十分可爱、善良、顽皮。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后来又展开了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父母高兴不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让社会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篇三:《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电影,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症,却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所幸被美术老师鼓励,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看完这部电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觉两部电影异曲同工。
小男孩伊桑大门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伊桑上三年级,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桑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包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的出现了,尼库巴一出场就体现了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笛声,他引起了孩子们莫大的好奇。
在笛子欢快的调子中,小丑装扮的老师笑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影片的背景音乐更是一大亮点,不仅旋律配合影片所渲染的情绪恰到好处,歌词的内容也是极符合情节的需要,似乎都是为影片特意度身制作的,不仅烘托了气氛,让观众的情绪被调动的和影片的节奏平行,琅琅上口的歌曲恐怕也会流行起来,为这部影片的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
细心的尼库巴老师发现了伊桑的不同,通过他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家访,他发现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但是他却有着别的孩子没有的绘画天赋,他在伊桑家里发现了伊桑的画和伊桑画的伤心故事书,他深深地被伊桑打动,他决定帮助伊桑。
这位充满爱心的美术老师为了帮助伊桑重新找回自信,在搜集很多资料后,在一节美术课上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他不会读不会写,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他还是记不住X是在Y之前的,字母是他的敌人,在他眼前跳舞,使他痛苦又烦恼,学习使他厌倦,可是没有人来分担他的忧愁,他的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幻想,连字母表都在跳迪斯科,大家都取笑他,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但突然有一天,他一举成名,但他的理论被广为传播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故事讲到这儿,伊桑瞪大了眼睛不敢抬头,觉得老师是在说他,可老师拿出一个人照片,孩子们大声喊:“艾伯特.爱因斯坦。”尼库巴接着说:“对了,爱因斯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以一出“相对论”震惊世界,布朗运动、光电反应,他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这时的伊桑以从来没有过的惊奇地眼神紧紧地盯着尼库巴的一言一行,老师拿出一个直升机的草图继续说:“这不是普通的直升机,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这是他的作品一幅直升机草图,在15世纪,比第一架飞机的诞生造了400年,达芬奇在读和写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他有时候这样写字。”尼库巴写了一句英文,孩子们都看不懂,但当老师拿来一面镜在放在那句英语旁边时,孩子们发现达芬奇所写的英语字母全都是反的,在镜子里是一句正确的语句。
接下来,尼库巴让伊桑去开一下电灯,伊桑怯怯地低着头去把电灯打开。尼库巴这时问:“是谁发明了电。”伊桑马上回答:“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老师大声赞扬他:“完全正确,伊桑,可是他也背不出字母表。”他让伊桑回到坐位,不要关灯,说:“让我们感受下爱迪生带来的光和热。”接着,尼库巴又举出很多名人的例子介绍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他们中有画家、音乐家、作家,他们由于无法识字,用画画和音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老师叙述过程中,伊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放松感,整个课堂呈现出愉快地氛围。尼库巴最后说:“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伟人,让我们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石头、木棍、垃圾。”孩子欢呼着跑出教室,
尼库巴留下伊桑,和蔼地说:“有一个人我没有提到,也许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那么有名,但是他有着同样的困惑,这个人叫尼库巴。”伊桑瞪大了眼睛看着尼库巴,尼库巴蹲下来继续说:“我小时候和你一样,我父亲从来就不理解我,他觉得我很调皮,想尽各种理由逃避学习,他对我不抱任何希望,他觉得,一个白痴怎么可能成功呢?可是现在,我却站在这儿。”尼库巴和伊桑来到池塘边,孩子们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做手工,伊桑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一个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只做了了一艘后面带着螺旋桨的能在水上滑行的水上飞机,在尼库巴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桑却静静地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尼库巴带着伊桑的所有作品找到校长,校长正准备开除伊桑,尼库巴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阅读障碍,并且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并且告诉校长伊桑的兴趣点在绘画上,当校长看到伊桑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时,也被深深地感染,同意了尼库巴的意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尼库巴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桑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用橡皮泥捏字、用智力玩具锻炼手的协调能力、跟录音读,在愉快的日子里,伊桑一天天的在进步,不但书写的很漂亮,而且已经可以自己读书。伊桑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终于打开内心快要关闭的门,走出了乌云 。
为了让伊桑显露他的绘画才华,尼库巴向校长建议要举办绘画比赛,这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当校长宣布获胜的画是那个九岁的三年级生,伊桑.那喀什.阿瓦斯时,背景音乐响起,全场掌声雷动,有很多教过他的老师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而伊桑却躲在人群中不敢站起来,他是那样的惊慌失措,孩子们把他推了起来,在尼库巴鼓励的眼神下,伊桑一步步走向舞台,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每一个人都可以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己的光照亮这个世界。最终伊桑的才华得到认可,笑容重新回到他的脸上。影片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伊桑的情感转变,让观众沉浸在伊桑的世界里,跟他一起哭,一起笑。影片用伊桑的故事讲述了一类人的经历,有些人可能和伊桑一样幸运,被
解救了出来,有些人却可能被吞噬在无情的现实社会里。但无论如何,都是时候该重视起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注了。正是因为很少有人会耐下心来寻找、欣赏那些非正常人身上的优点,才造成了诸多我们未曾见到的悲剧发生。那些我们忽视,甚至蔑视的人,但当他们的理论公布于众时,世界震惊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那些人可能就出现在我们当中”。平凡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的潜在能力,却可以用爱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而希望多一点的人可以拥有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也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美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也许他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我相信每个平凡的学生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也许我们对学生的忽视会造成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所以,我想,不管学生的缺点如何,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耐心的引导,每个学生都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像影片中的伊桑,如果没有美术老师尼库巴的细心与耐心、爱心,也许伊桑走上的就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不再光明,不再多彩。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尼库巴,伊桑会是怎样的。在父母的责骂,伙伴的嘲笑,老师的刺激下,他有可能走向歧途。在这种不良环境中长大的他,以后性格将是孤僻、冷漠、心胸狭窄、充满仇恨的。对社会上的所有事情将是另一种态度,偏激的、执拗的。
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对任何一个学生负起责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乐观的、光明的道路。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跟着情节活跃,好的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观后感是观众心中作品的呈现是观众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观后感是我们与电影书籍等艺术作品沟通的方式。究竟怎样才能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1
伊翔和哥哥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和爱好,他的成绩门门不及格,老师每天让他站在教室外他也不规矩,上课与老师唱反调。甚至有一次逃学,最终面临着留级。
他回到家之后,他的卧室就是他的天堂,他不会读书,不会写字,更不会算算数,但他对画画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赋,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把卧室画成星空,其余的画也别出心裁,他天生就是为画画而生的。
在种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转校,需转到管理最严格的学校,对于9岁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他祈求父亲,父亲无动于衷,为了让儿子给自己挣面子,他必须要让伊翔转校,他不允许儿子没出息。
到了学校,他连衣服扣子都不会扣,鞋带也不会系,在这里他没有朋友,受同学嘲笑,受老师批评及惩罚。在这里他成绩依旧是倒数,字母“b”还是被他写成“p”。他与这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他简直要疯了!
但就在这时,有一位天使般的美术老师出现在他身边,看见闷闷不乐的伊翔他深感痛心,几经周折后了解到伊翔的情况,他看到了小伊翔的画,有一本是关于他们一家四口的漫画,但慢慢地伊翔却不见了。老师看到了这幅画中的痛苦与无奈,他决定要帮助他度过难关。
他向校方提出单独辅导伊翔每天两小时,教他从最简单的认字开始,教他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
……
他逐渐恢复了自信,基本的事情他都能够做得很棒,在一次外出活动中,他制作了一架简易轮船,在同学们的惊讶中漂到了老师旁边。老师满意地笑了——他终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这位老师举办的大型画展中,很多老师及知名人士聚集在这里,见证天才们的创造。最终夺冠的是伊翔,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走出了阴影,变得活泼、自信了。
每一个天才后面都有一位像那位老师一样的天使,不是要强求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给他们一点自由的空间,那么每个人都会像伊翔一样创造奇迹。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叫伊桑的小男孩是怎样从天天闯祸变为勤奋好学的呢?
伊桑从小不爱学习,上课常常开小差,老师不停地提醒他,他当没听见似的,从来不理睬。写字写得歪七扭八,让人难以读懂,还把所有字母、数字全写反了。同学鄙视他,嘲笑他,觉得伊桑是没用的人。说他可以走了。伊桑很没面子,让哥哥写请假条,逃课了。每一次试卷都考“0”分,学校将伊桑开除,再加上天天惹麻烦,父母实在受不了他了,爸爸气得想走,但是爸爸还是把伊桑送进了一所寄宿学校,伊桑见不到爸爸妈妈,根本没心思听老师讲课,经常被老师批评,这里的同学也看不起伊桑,伊桑的同桌是尖子生,他常安慰伊桑,可是伊桑还是老样子。直到有一天,学校新来了一位幽默的美术老师,叫尼克,在第一堂课里,教室里气氛活跃,孩子们跟着他一起自由自在地跳舞,他一来上课,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这位尼克老师彻底改变了伊桑,鼓励他,要相信自己能学好!在课上时,老师说,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尼也有这种病,可是最后既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请大家不要歧视伊桑,伊桑因此有了信心。克老师细心地教伊桑英语、数学,伊桑勤奋好学,他不光反复阅读老师教自己的本领,还读了学校板报,拓展课外知识,也同时发展美术系列,之后,伊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光会与同学交往,还能读英语,做算术,同学不在鄙视伊桑,反而与他做游戏。伊桑还在一次艺术节上,获得绘画一等奖。暑假到了,伊桑依然惦记着尼克老师,回想与尼克老师的精彩生活。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个学习障碍的人,大家应该尽心尽力的帮助他,而不应该鄙视他,嘲笑他。上课时,老师控制一下脾气,像尼克老师一样,幽默、有趣。
这部电影不光感人,也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不是吗?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3
暑期集团干部大会说要播放《地球上的星星》,当时一听就知道一定是印度电影,果不其然,真是一部感人、发人深省的影片。面对那些特殊孩子,影片中美术老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拯救了一个孩子,拯救了一所学校。我始终在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作为老师,即便是知道耐心的重要,即便是知道一个好老师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但现实就是这样:你很难找到帮助他的办法,就像我每天都在教室里遇到的情况一样。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老师,懂儿童、懂心理、懂教育,只有每位教师研究儿童,才能在面对影片中的孩子时,因材施教。
电影的前半段,我想,看电影的人里一定会有很多感叹于伊桑内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听不懂“把课本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字,结果却不留意地让它成为了两条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为了逃避老师的咆哮和责罚而逃课……这些也让我感到辛酸,但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让我感到无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的出神……还有无法控制的对集体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可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不得不承认,现行教育模式是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这表现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课速度上。尽管由于全民普及教育与社会化的程度,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这种集体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的孩子,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对于步调不适应者,没有人愿意等待你一个。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稍高的台阶,大家都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够。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然而,大家已经走到了下一阶段,没有人发现他的停留,更没有人能够帮他一把。可惜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早已懂得自卑感羞愧感等种种感受。他不说出来,或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同学们早已渐行渐远,他一个人被丢下,孤单地、却还要佯装与他们在一起的样子。
与生理上的差异相比,这样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再无色彩,再无光明,再无希望。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辉的星星,似乎就要就此陨落。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尽管学校与教师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主要的任务是一般知识的传授和面对集体学生的教学,学校与教师真的很难做到将每个孩子看做不同的人,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什么他们没能够看到,或者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与他人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不够努力”;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天分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贪玩不务正业。为什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不能够有最基本的理解;父母们习惯于关注每日的报纸,世界在发生什么,却不甚关心孩子的心灵。我想,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都忽略的人生而不同这一事实,只是像大多数人教导孩子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这真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以上这些,本来也该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我想,这一切,应该引起所有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的思考。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4
俗话说,丹心不改,寸许尤深。
“如果没有慧妈的鼓励,我恐怕没有再去坚持写书法的勇气。或许会放弃梦想,可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坚持。进入初三以来随着成绩的直线下降,面对学考和书法进入瓶颈期间的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又似在大海中远航时迷失了方向。还记得那年初夏,蝉鸣扰人,我得独自坐在铺满墨香的书法室呆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您,悄悄走进来,拾起地上扔的到处都是的纸球,再次展开。半开玩笑对我说:“呀小高,你看看这个安字,咋一遍比一遍写得差了呢?还在因为这件事愁眉不展吗?走,我带你去吃饭。”于是,我们便来到一家面馆。都说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我瞧着也是,别看这家胡同的门面不咋样,味道可是好极了。
的确,手工切好的面条再淋上一勺老汤,加入喷香的葱花和几片牛肉和几滴香油。入口就劲道的面条在唇齿间翻涌。使我暂时忘却了心中的不快。紧锁的眉眼也舒展开了。见我心情见好,慧妈又同我说:“我知道你学习压力大或许兼顾不过来爱好。但请你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个爱好。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若爱,请深爱。”
听了这一番话,我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对书法的追求。是啊,若爱,请深爱;若弃,请远离。我根本做不到放弃书法,那就自己坚持下去吧!万物皆污浊,唯有墨香永存。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5
妈妈:2小时40分钟的片场,分了2天看完。从伊夏的身上总是感觉有点开开的影子在。经常神游四海、早上在卫生间过了半天还在发呆、要催促着吃饭穿衣整理书包、不会系鞋带、写字经常会多一笔或少一笔、写字龙飞凤舞、对于不爱听的东西经常听不见、处于兴奋状态时会不顾及安全;内心善良、乐观、罚站的时候还能寻求快乐.
但我相信开开跟伊夏一样也有天赋,喜欢数字。面前一本故事书和一本希望杯习题集,开开会选择后者,并津津有味地看题目做题目享受解题的乐趣。
约克老师有着与伊夏相似的童年,与众不同并不被认可。也许,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约克老师好比是伊夏的太阳,指引着伊夏这颗偏离轨道的星星返回他自己的轨道。也许,许多成功之前必定会经历磨难,任何的磨难当你跨过去之后回头看,才会发现那也是种财富。
或许开开有天也会经历苦难、经历低谷、经历种种挫折,那个时候,不要害怕。你的约克老师就会在那儿指引着你。如果你的约克老师来晚了,那也要懂得自己给自己阳光。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会有自己的光芒。
伊夏最终学会了阅读,字也越写越漂亮,绘画的才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相信开开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自律,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加油!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6
这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看完之后,我不禁感概万千……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夏是一个识字困难的男孩,可他的智商并不低,他拥有很多完美的幻想,伊夏原先学校因为他成绩不及格,而将他退学,伊夏的爸爸继而也狠心的将他送进了寄宿学校。
在寄宿学校里,所有的同学都嘲笑他,唯一会和他玩的仅有腿残疾的男孩罗杰。伊夏在寄宿学校里得了自闭症,也变得越来越自卑。
直到有一天,一位教师的出现改变了伊夏,他就是尼克教师。尼克教师的出现和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伊夏敞开了心扉,也使伊夏的父母改变了对待伊夏的教育方式。
最终,在一场尼克教师精心准备的绘画比赛中,伊夏获得了第一,也不再自卑,成为了真正的第一名。
电影中,伊夏有着非凡的想象力,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为了学习,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成为一个个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傻瓜。而此刻的生活和社会中,需要不是天才,二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学习,什么是都不让孩子做,就像之前电视上说的那样:一位男生年幼父母双亡,由他的大姐抚养他长大,他的大姐为了让他好好读书,什么事也不让他做。最终有一天,这个男生考上了梦想的大学。在大学里,他什么事也不会做,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甚至不会洗碗,最终的下场只能是退学回家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其实,如果那些家长能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多给他们一点自我创造的时间,世界就能充满童真,也会少一点埋怨和悔恨,更不会存在那么多的啃老族。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7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8岁的小男孩伊夏,他哥哥回家报成绩总是第一名,可伊夏呢,分数少得可怜。
不管他的妈妈怎样全身心地教导他,他怎样努力用功,都无法将成绩提高。学校老师对伊夏的父母说:伊夏一定是智力有问题。伊夏的父母认为是他们对孩子不够严厉,狠心把伊夏送到寄宿学校。当伊夏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时,他却遇到了改变自己的人———新美术老师尼克。尼克注意到这个闷闷不乐的男孩,了解情况后,他精心教育伊夏,慢慢解开了伊夏的心结。最后,伊夏用一张画征服了所有人。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独一无二的星星。可是在浩瀚的星空中,大家只看得到最耀眼的星星,最明亮的星星,有谁会去在意那些暗淡,甚至无光的星星?”这是电影中尼克老师说的话。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心。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样,只要是星星,总会有发亮的那一天。我就曾让自己变得明亮。
记得以前弹琴,我总是把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断开,导致整首曲子不流畅,有时还会因注意力不集中弹错音,忘谱。可我对此都不在意,没想过去改正。直到我的钢琴老师邀请我去参加他举办的一个演奏会。
演奏会上其他小朋友都弹得比较流利,博得了好评。可我呢,又是错音,又是忘谱,最后也只好尴尬收场。在我几乎快哭了的时候,老师走过来安慰我:“没关系,这一次失败算得了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星星总会闪亮。只要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勤奋练习,总会成功的!”老师的话激励了我,我从此刻苦练习,水平逐渐提高,等待大展身手的那一天。一年后,再次登台表演。我,曾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的小孩,这晚的表现却异常的不同,那优美的音符从我的手指中流淌出来,构成动听的音乐。那夜我是最耀眼的“星星”!
从此我懂得了: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想做到,我们就会成为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8
《来自地球上的星星》是讲述得是一个很有资料且会带来许多思考的故事,也是蛮让人难过的一部电影。
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很异常的小男孩——伊桑,喜欢幻想,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不喜欢学校的制度和念书,总是不按牌理出牌让他被视为坏学生,有很多的心境却不会表达,家人不去了解他,反而用强迫的方式,越是打压,他的反抗性就越强,造成的其实是反效果。
正是因为很少有人会耐下心来寻找、欣赏那些非正常人身上的优点,才造成了诸多我们未曾见到的杯具发生。那些我们忽视,甚至蔑视的人,但当他们的理论公布于众时,世界震惊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那些人可能就出此刻我们当中”。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每一个人都能够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我的光照亮这个世界。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9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600字
炎热的暑假到了,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决定要在我们的“家庭影院”里观看《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
电影是我们在网上查到的,具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它讲述了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印度男孩伊夏,在原来的学校里每次考试总是不及格,作业也写的一塌糊涂,上课总爱捣乱,在他的世界里,每个数字都是动画人物,三乘九都能联想到地球和冥王星,还逃过学,老师、家长都拿他没办法,他的爸爸对他很失望,动不动就打他。而他的哥哥却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没有人相信伊夏竟然是他的弟弟。无奈之下,学校只能劝其退学,他的.家人也只好把他转到另一所偏远的寄宿学校。伊夏痛苦地和家人告别。看到这儿,我们一方面为他的遭遇而同情他,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笑话他的笨拙吧。
在新学校里,伊夏一开始就患上了自闭症,直到遇上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老师。尼克老师发现了他的潜力,发现他画画竟然超出常人,想象力十分丰富。于是,尼克老师就竭尽全力的去开导他、鼓励他,把他的各科成绩都提高到比其他学生还要高。伊夏也逐渐变得和小孩子一样,活泼起来,融入到同学之中,和大家一同玩耍,在一次重要的全校画画比赛中也战胜了所有学生和老师,和尼克老师共同取得了冠军,他和老师的作品上了学校的纪念册。而伊夏的爸爸却十分愧疚,他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尼克老师,尼克老师根本不求回报。
在电影的最后,学校放假了,伊夏一家在临走时,伊夏跑回去紧紧的抱住了尼克老师,尼克老师把伊夏高高举到空中,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画面。
电影结束了,我想现在一定没人敢再嘲笑以前被以为是笨蛋,后来变成“天才”的伊夏了吧。不要小看任何人,他们可能就是以后的“天才”。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篇10
要了解这部电影先要解释什么是读写障碍或者说Autism自闭症、孤独症,我们可以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物语法概念。称每一个个体体内都有一种生物语法,以让他们自己去解释文化信息的符码和接受关于文化信息符码的解释,这里的符码指的是一个特定时期人们所共享的习俗表达,如道德、逻辑、习语等等。从这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他体内的生物语法与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别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读和写。比方说,荷兰画家梵高、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再比方说,在15世纪就画出飞机模型的达芬奇我们小的时候学到的课文说,达芬奇自己学着母鸡要孵化小鸡,课文后面总结说达芬奇是勇于实践,可谁能保证他只是真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鸡呢?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某一方面极具天赋,被称为白痴天才
电影中的小男孩遇见的的确是典型Autism的症状读写障碍,文字、符号在他的眼里动来动去,看起来象一堆乱码。但他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表达也富于正常社会所固有的逻辑,使得他的病症不容易被发现。老师、同学、父母都认为是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在他自信心倍受打击之后他选择了逃学,很快父母被请到了学校,于是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二、特别心酸的地方
第三个让我落泪处,就是美术老师揭开他的画时,小伊桑面对着他自己的像在画里面露诧异的表情,特别是画中满怀新生和天然的伊桑。
三、理解他们是多么困难!
必须经常自我询问的五个问题,当面对体罚孩子,言语伤害时,我们是否滥用了授予我们的权利,时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线?面对学习成绩背后的棍棒、重负、冷漠,我们是否处于对权力的恐惧或者难以抵挡的功利的诱惑,扭曲自己的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并辜负了孩子们的质朴、珍贵的信任?面对弱势群体(个人),我们是否因为同情的匮乏,情感的冷漠,时常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最需要我们注视、关爱与呵护的心灵?你幽默、充满情趣吗?你多久没有在孩子面前露出恣意的笑容?我们是否因为生活的重荷而变得日渐势利、鄙俗;缺乏生活热情,毫无梦想,毫无真善美的信念?我们是否因为失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带着别人的教案进课堂,而使得课堂变得极其平庸,乏味、毫无激情、毫无创造力?
四、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就像《蜗牛牵着我去散步》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认为我们教了一个生物语法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蜗牛,我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上帝让我们接下来的一段人生要牵着蜗牛走过,可没准儿,上帝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事实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当绘画比赛时,伊桑的画和尼库巴老师的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还是流泪了,为伊桑画中的宁静绚烂感动,为尼库巴老师心中伊桑的灿烂容颜感动。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就像伊桑的校长和其它老师一样。
老师关心孩子个体,从而激活了他的潜能,让他走出了一条人生的阳光大道。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用爱激活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悦,我们要有一种信念:相信孩子,激发潜能,总会进步和成功,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和毅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