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述职报告观后感 > 导航 >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3篇

述职报告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3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你不妨看看《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3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1)

在即将到来的建国70周年,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日益富强.

----------题记

学院在建国70周年前夕组织我们观看了,有关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后重新返回革命圣地延安的所见所闻和许多回忆及感想,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精神以及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开头的部分,周总理在繁重的工作中,仅仅是休息了一小会,醒来得知因为秘书怕影响自己休息,有关外交的文件较晚上报,而重复强调的三条,主席的来电立刻来报,重大灾情立刻来报,以及外交文件立刻来报,总理即使工作繁重,却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也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学习到了,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苦,要勤奋,要用心.

周总理到达延安的迫不及待,以及返回时在延安的不舍,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的展示了什么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总理邀请曾经在延安帮助过他们的邻居好友吃饭,深刻关心基层人民的粮食产量和温饱问题,我们的周总理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总理.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去深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去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奉献我们的一生.

总理在临走之时,曾经的老友送的呢一袋小米,一包红枣他都记着用自己的工资去购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在面对一碗小米饭也不会浪费,没有奢侈,更不会滥用职权为自己谋福利,自己过的简简单单,丝毫不将自己的病情放在心上,可为了祖国的发展白了头,奉献了一生.

周总理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仅仅通过一部电影并不能完全了解,在我们这个还没脱离学业的年纪,我们应该像青年时期的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提高自我能力水平,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一身.同时作为积极分子,更努力学习党的知识,使自己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更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素质,响应国家红色爱国主题,贯彻落实伟大领袖的精神理念。

2019年5月26日下午****大学**学院**学院组织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该影片中周恩来总理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心生敬意,深受感动。在周恩来总理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善良朴实感动后,让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多的坎坷,也要努力坚持,奋勇前行。

延安是周恩来总理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最牵挂的地方。46年前,周总理回延安看望人民群众,46年来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和延安人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延安一改往日旧景象,山绿城美百姓富,特别是2019年5月7日正式告别了绝对贫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周总理坚守信仰、热爱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风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革命理想大于天,周恩来同志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夙夜在公、辛苦操劳,毫无保留地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3)

望往夕峥嵘岁月,今念伟人精神不忘初心。周恩来总理的心怀国家,心系人民,在这部影片中让人不禁泪目。时隔26年重回旧地,周恩来总理满怀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对老区人民的情怀,深切关注延安的发展情况,即使身有重疾却从不懈怠工作。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这样的一个人有怎能不值得我们敬佩呢,影片刚开始时的总理就在处理文件,身体每况愈下却仍坚持工作,会见外宾时,不断用毛巾擦脸,邓小平同志让他多点休息,他却说自己的时间不多,想多做点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总理对延安有着深切的情感,把延安当做自己的家。从1935年红军到达延安到1973年的再回延安。26年啊!在飞机登机梯久久凝望的那一刻,到走时让机长在延安上空再盘旋一圈,影片形象展现了总理对延安的依恋。在枣园的一副副相片,又让他想起一断断往事,心中还记挂着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想去清凉山上为他们扫墓,仍然记得这群延安的人民。不忘当年的老邻居和战友,影片中约老邻居及朋友吃饭,一个个的风卷残云还有老郝的拘束,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生活的拮据,让总理感到心伤。原来延安发展的并不好,战争带来的创伤并没修复好,影片中处处有温情和感动,总理的接地气和勤俭节约,不忘关心基层生活。在最后离开时提出发展延安地区生产,希望这片革命老区能改新面貌,但许下的再回来看看的承诺最终没有实现。从延安回来后的2年零4个月后与世长辞。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中国的革命在延安13年,延安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周总理希望这个革命圣地能承载着同新中国共同复兴的希望,而现如今的我们可以自豪的同您说,中国及延安终将如您所愿繁荣昌盛。我们青年人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周总理19岁时赴日本留学时作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壁破,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他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学习周总理的爱国,为国的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FWr816.Com精心推荐

周恩来回延安_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从革命开始的地方寻找前进的力量

儿时印象中的延安,是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是语文课本上的安塞腰鼓;现在印象中的延安,是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地,是中国人民斗争的总后方,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对于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周总理印象中的延安,是他最魂牵梦绕的牵挂地。《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真实再现总理22小时延安之行,细腻刻画了总理对延安人民的感怀之情。

影片记录了一九七三年六月,周恩来总理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对延安人民的深情厚谊,陪同越共领导人到延安访问的故事:近乡情更怯,回延安是从乘坐飞机开始的,飞机着陆还没有停稳,周总理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嗅着延安熟悉的味道早早站在的机舱出口;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和几位老朋友吃着金黄的小米饭,回忆曾在延安的生活,一曲《南泥湾》,几句《回延安》,深深打动总理的心;几回回梦回延安,登上宝塔山远望清凉山,想起为掩护自己而牺牲的陈友才和小曹,托付延安干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饱,与延安干部举杯为誓,要让粮食产量翻一番,让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青们,鼓励大家扎根延安、建设好延安;乘坐飞机要离开延安了,飞机在延安上空继续盘旋,延安,我还没有看够久久回荡在机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还没有抵达延安时候,那头在耕地上仰望飞机被主人以为是累了的老黄牛,那是总理在战争时期帮助农民追回的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在送总理离开之时恋恋不舍拗着不动的老黄牛。这头牛不仅表现出总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更象征着周恩来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国家任劳任怨不忘初心艰苦朴素的老黄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坚定执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周总理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延安,我还要回来的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新一代青年传承延安精神一直在路上。循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心,继续破浪前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为**公司***目标和**公司三年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1

好久没有让我这么感动的一部片子,尽管知道是演员,但演绎的周总理的生活片段无一不是这位伟人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艰苦朴素,百折不挠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追求,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不论是为人还是精神都值得我们追思和怀念!记得小时候写过最敬仰的人是周总理,我想,现在还是。

2

当周总理即将离开延安,转身回望时,身后艰苦朴素的标语格外醒目,那也是他一生剪影的真实写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只是几斤小米、几个南瓜,也要从自己工资中扣除相应的价值;洗的发白变薄的衬衣、打了很多补丁的袜子,无数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总理,而是一位心系人民、心怀天下的老同志、老党员。伟人已逝,其精神却值得我们追思、缅怀与传承!

3

该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铭记党的奋斗精神,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的故事。

影片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周总理在患有膀胱癌的情况下回到阔别二十六年的延安;总理的衬衫领子已经磨得快烂了,不能用力清洗;总理收了老乡的礼物,都让工作人员折成现金返还;张口就能叫出每一个老乡的名字;和老乡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在昏暗的室内帮曹大嫂穿针引线这些丰富的细节说明了周总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惦记着当年一起为新中国打下基石的延安人民。

一碗小米饭,见证了总理对延安的深情,同样小米饭也承载了所有人对总理的难忘记忆与不舍情深。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总理领导者我们一点点实现温饱。而在繁荣富强的当下,我们更要牢记历史使命,砥砺前行

4

周恩来总理不顾身体的哀鸣,全部精神都寄托在国家大事上,他的一句: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做,让人动容。外宾来访,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让外宾感受当初革命时期的艰苦环境,进而鼓舞外宾坚持革命的决心。

当脚踏在延安大地的前一刻,周总理迫不及待的等在仍在跑道上降落的飞机机舱门口,只为快一点见到那片日思夜想的土地,当踩在那片土地上时,看着蜂拥而至的父老乡亲,周总理的千言万语最终变成了一句话:我,回来了。

在那几天,周总理每到一处故地,都会陷入回忆,每见一位故人,都能一口叫出名字,这份思念,已深入骨髓。

在那几天,周总理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行,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不易,在最后一顿宴请政府干部的时候,周总理提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3年内改变延安人民的生活面貌,5年内粮食亩产实现翻一番。最后那句:我还会回来看看,承载着总理的期望,可惜的是,周总理没能等到便与世长辞。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解放全国人民而做出的牺牲,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先辈的情谊,更感受了周总理忧国忧民、艰苦朴素的情怀,实乃我辈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

5

周总理,带着一身重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始终把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

周总理,心系百姓,关心他们的温饱状况,极力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把人民的生活放在心上。

周总理,生活简朴,白衬衫的领子已磨破,袜子已打补丁,吃穿用度力求简单化,以身作则。

这部电影让我们热泪盈眶,一次次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善良淳朴所感动。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前人用鲜血为我们打拼下的和平时代。

6

《周恩来回延安》主要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查出身患癌症之后,为了心里那一份割舍不下的一片延安情,在时隔26年之后,回到了革命老区,与当年熟识的父老乡亲见面,寒暄,当看到延安经济发展缓慢时,许多老百姓还在饿肚子时,表现出了总理的忧心忡忡,带着患病的身体亲自布置工作,要让整个延安走向富裕。

在影片的过程中,有几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总理与二十多年的乡亲未见,见面张口就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宴请老乡时,当看到乡亲们蹲在地上吃小米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立刻感受到了乡亲们还在过着饿肚子的生活;招待所服务员在洗总理衬衣时,被工作人员提示洗衣领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因为衣领快要破了;看望曹大娘的时候,帮大娘穿针的时候,有一个舔线头的动作,非常具有生活气息。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周总理,表现出了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通过这部影片感受到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革命事业的满腔热忱,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同时作为共产党员,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用自己的奋斗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7

影片真实再现了1973年周恩来总理回到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在延安与百姓同吃同住时的所见所闻,深情展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

一句家乡的小米真香贯穿了整部影片。延安百姓许久未吃饱过的小米;县委、地委下军令状3年农业变面貌、5年产业翻一番的小米;在总理离别之际,老汉自己舍不得吃却给总理的小米,这些小米无不体现了总理心系延安百姓,百姓朴实无华、爱戴总理的形象。

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我在观看了这部《周恩来回延安》之后,深深地被周总理简朴而伟岸的形象所折服,老一辈无产革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默默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

8

今天晚上,我们中国银行象山支行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观看之后,感触良多。1973年,已经70多岁的周总理身体抱恙,但是依然不辞辛劳,亲访延安。在访查延安中,周总理走过每个场景,都充满着革命时期的回忆,一幕幕画面,震撼人心。当周总理看到食不果腹的百姓时,潸然泪下,时时刻刻强调建设延安,三年搞好建设,五年粮食翻一番。影片的结尾,修筑了两年的水渠通水了,这也暗示了在延安人民的努力下,延安一定会越来越好。过去的岁月如此艰难,但是人们依然积极乐观,而身处21世纪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遇到挫折就放弃呢?我们应该向老一辈人学习,积极建设我们的国家,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9

真实感受到一代伟人周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牵挂,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10

该影片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教育最好的典范,我们应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11

通过重温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的历史瞬间,深刻表现了这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如今,在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应深知自身肩负的使命和意义,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交通志愿者,我则更是主动回应时代呼唤和社会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我的公益行动为城市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12

周总理和当地老百姓那种深厚的感情十分感动我,充分展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感人画卷,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13

感触我最深的一个是周总理对延安的深厚感情,二是影片中我党的干部有担当敢作为,虽然当地建设发展十分困难,但仍然有信心有决心。

周恩来回延安 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6月*日,**市**院组织全体**干警共同观看了影片《周恩来回延安》。

影片开头,周恩来总理处理国家事务,日理万机、争分夺秒,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在工作岗位,牵挂万千中国**群众;审阅、批办文件、指导工作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即使上卫生间的时间也在听秘书汇报紧急事务;作为国家领导人,一生正气、身怀悲悯之心,即使身边人一再劝他休息他也舍不得睡觉,一夜未眠伏案短暂小憩后急着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听从主席安排。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怀着对延安革命老区**的深情思念回到了延安,此时已经距他离开延安26年了。在飞机上,总理非常激动,脑海里不断闪现出延安的人和事;在飞机还没有落稳,他已经站起来,急着拥抱延安这片革命圣土,急着见他日思夜想的父老乡亲。

一句乡亲们,我回来了,再现久未回归者的思念情结。当他去看望革命烈士的母亲曹大娘时,曹大娘已经认不出他,总理为曹大娘穿针引线、并摘下自己的眼镜为大娘戴上,大娘认出他后,两人像姊妹一样抱头痛哭。当看到大娘拿着烈士儿子的衣服缝缝补补时,对大娘失去儿子自责不已。曹大娘却说这是为了革命而牺牲,无怨无悔,也体现了这片黄土地上母亲的无私、坚韧。北京知青赶来看望周总理,总理对他们嘱托:一定要代替他把革命老区建设好。他多次叮嘱地委同志一定要尽快想办法改变革命老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中央以及毛主席会无条件给予政策、人员支持,总理说道牺牲了延安换得了新中国,我们不能让延安继续贫困下去,不能让老百姓继续饿肚子时又一次流下了眼泪,他是真的对养育过他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不希望这片土地上的**再过苦日子。

延安**对总理的感情也很深很厚,听说总理来了,群众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想看一眼敬爱的周总理。以至于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没钱住宾馆,就都聚集在广场上耐心等候,希望能见总理一面,还发生了延河滩延安**自发组织为总理抬车的感人事件

影片的最后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沉思那个年代领导干部、**群众的鱼水情、沉思那个艰苦岁月人们精神的纯粹、沉思人人那干净珍贵的灵魂、沉思在物质匮乏条件下人们自强不息、热情高涨的精神风貌。

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贯穿影片中的那头老黄牛。在我看来,它代表生命力的顽强,代表忠诚、可靠、不离不弃,代表回馈和感恩,更代表默默无闻的革命奉献。这启发我在新时代潮流中,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宪法、法律,忠于祖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我们延安走来观后感集锦(3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我们延安走来观后感集锦(3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我们延安走来观后感 篇1

《我们,从延安走来》分别以“脊梁”“为民”“求是”作为三集的主题,生动反应了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

该纪录片运用了大量历史图片,罕见的档案资料,以及口述历史影像,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坚决判断主要矛盾、精准制定战略方针、及时调整政治策略;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潮头,勇担重任,团结全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政治自觉与抒写的恢弘诗篇;再现了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坚定如磐的理想信念、艰苦卓绝的理论创造、全心全意的为民情怀、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有细节、有感情的故事,带领大家重回延安时期那段火热的革命历史。让我从充满激情的峥嵘岁月中,感悟延安精神。本片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研究延安历史的一部重要纪录片,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困难重重的革命根据地,也能创造光辉的历史。

延安精神是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延安精神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共产党员,我要认真践行延安精神,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查找差距,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让我们走得再远也不忘记来时的路!

我们延安走来观后感 篇2

延安是一个我已经向往已久的地方,延安在中华民族的历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革命圣地。2020年11月11日—14日,我有幸来到延安这片神圣的土地,参加党性教育培训班,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回首革命峥嵘岁月,切实领悟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始终为民的精神。此次延安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提升、精神的补钙。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我学习了延安精神,有几点感悟:

坚定了我的信仰。几天的学习让我更深入理解了延安精神内涵,在那艰苦的岁月,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仆后继,无数英雄为抗战和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让人自豪。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到了“大学问”。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地方,也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

滋养了我的“初心”。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总结革命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主席许多耳熟能详的著作,例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加速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路线的裁弯取直。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要努力将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打破固有思维的藩篱,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服务效能。

走在新时代、走得再远、走到更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党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和使命!学习延安精神不但要存之于心更要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延安精神化作经开区、集团发展的激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推动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延安走来观后感 篇3

一路上大家团结互助,对这次红色培训学习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到达延安后,在7天的时间里,我们按照参观教学、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延安精神进行了深刻了解和体会。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馆。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曾经那些书中熟知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它是那么亲切而自然。

给我留下深刻感受的是梁家河知青旧址,梁家河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农村,这里是我们中国千千万万农村中的一个,这里有我们国家领导人主席青年时期劳动过的土地,有他与当地农民一起修过的村道、打的水井;这里依然可以看得到我们现任国家领导人主席住过的窑洞,窑洞里是多么的简陋,一到雨季,里面不通风且潮湿,住到里面经常要受跳蚤的叮咬,睡土坑,吃红署、玉米与杂粮;作为一个北京城里青年下放到这样艰苦农村,吃不到白米饭,繁重的体力劳动下,我们的主席在梁家河这里7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这样以坚定的意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学习,在这里走出去,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现在成为了我们国家优秀的领导人。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成了伟大的业绩。“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积累,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够得以熊熊燃烧,归根结底得益于延安革命摇篮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在旧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特别艰苦的条件下,不愄艰辛,不怕牺牲,全心全意的为国家和人民,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现任国家领导人主席,努力学习,坚持不放弃,艰苦奋斗,这就是延安精神。

今天的祖国,形势一片大好,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跨时代的成就,我们的小康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这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党正确领导,我们国家领导人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要认真学习及领会延安精神。学习那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苦为乐、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学习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它不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共产党员,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努力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磨砺自己,继续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上、奋勇前行的精神。更需要以“延安精神”来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引领我们的广大共产党员继承、发扬我们的红色延安精神。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事业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不虚此行,确实不虚此行!

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篇一: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一: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醒,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1840,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可忘怀的数字。这一年,英国的战舰轰开了国门;这一年,外国商船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内河;这一年,清政府失去了关税的自主制定权;这一年,《南京条约》宣告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复兴之路》的导言中,指出这部政论片存在的意义,那就是——用历史感悟未来。

片子从辛亥革命开始。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由拥兵自重的袁世凯所窃取。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他只赶跑了一个皇帝,他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但是帝国主义的压迫还在,英租界,法租界还在。为了支持,日本的支持买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6年,袁世凯的皇帝梦做了83天以后破灭,北洋政府连东周周天子那样的的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神州,已倒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依谁。

20世纪早期,中国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混乱不断。相界与占领区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外国战舰仍在中国内河耀武扬威。中国该何去何从?在这摇摆不定的时刻,十月革命的炮火烧到了中国。于是,有了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康乾盛世中,在一片阿谀赞誉之声中,爱新觉罗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而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西方船坚炮利,朝发夕至。而清朝军队还是红缨枪,马背上前进。可见,政府的腐败,军队的软弱招来了豺狼虎豹。军队保护着国民,维持着安定。有人说在如此一个和平年代,国家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去养这么一群人去当兵,研发先进武器,这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今年的国情月饼也花费了很多的资金,但是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震慑境外的反华势力。国家的高端武器是国家的机密,可是为什么要亮出来给世界看?歼十战斗机和九九式新型主站坦克和战略、战术导弹集体亮相,给世界以如此的震撼,必定会引起各国军事装备专家的研究以及针对性的防御。可是。这仍旧战士给了世界看。着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全世界均被挑战,证明我们已经不是1840年的中国,我们有准备应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并且我们绝对不会吃亏,对我们动武前,请三思。和平时期,军事演习是为了让军队保持战斗力,而月饼则是国家使用的不流血的军事行动。这是展示能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领土完整。

《复兴之路》第三集起,告别了屈辱的近代史,进入了当代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解决之后,中国的第二个任务出现了,就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新生的共和国用半年的时间稳定物价,继续农村土改。成立第三天,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前往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在这时,东北边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战斗。

1977年的北京工人体育馆中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它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在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的邓小平在这场比赛中公开亮相。据日本共同社描述: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全部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当时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姓生活几乎没有改善,而这时,中国的大陆四周出现了亚洲四小龙。中国何去何从?以为88随高龄的老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国的复兴治理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思想进步的阀门;简历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0世纪是个变革的世纪。2002年11月8日,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2002年12月5日新一任的领导人冒雪赶往西柏坡学习考察。这是新一代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我们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居安思危是我们的传统,忧患意识不会消失。

曾记否,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那位耳鬓斑白的老人的背影;曾记否,那位老人的眼泪;曾记否,那老人在废墟中一个个件事的脚步;曾记否,那一夜间花白的青丝;曾记否,那“多难兴邦”的四个大字,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推动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

犹在眼前,那鸟巢内澎湃;犹在眼前,那水立方魅力身形;犹在眼前,那雄壮国歌的奏响;犹在眼前,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犹在眼前,那喜极的泪水;犹在眼前,那对伊辛巴耶娃、博尔特??的真诚的欢呼与祝福。

2009,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着世界经济;冰岛已然“国家破产”;而中国却保持着8%的进京增速。潘石屹说:“外国人,7、8月在干什么?躺在沙滩晒太阳。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干工作,正在努力地付出自己的汗水。有这样的国民,害什么经济危机。”是的,有这样的手足兄弟,怕什么经济危机,怕什么反华势力,怕什么台湾问题!中华民族可以淡然一笑,你敢!这小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知兴替而后何为?正如开头的那句话——用历史感悟未来!

篇二: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去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播出的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由《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有人称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该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了中国如何从民族觉醒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实现改革开放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必看的巨片,作为大学生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我是一个月前在学校网站的山大新闻网的视听在线上看完此片的,初看此片,就感觉到它与《大国崛起》有很多相近之处,我当时看的很专注,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去一口气看完。看过《大国崛起》后,再看《复兴之路》,受到的震撼很大,这种震撼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触太深了,总感觉不吐不快,籍此机会,借以抒发自己的感触。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因为总是有人要粉饰历史,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祖国建设的准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不论是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还是建设强大的国防,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全方位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现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篇三: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去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播出的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由《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有人称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该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了中国如何从民族觉醒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实现改革开放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必看的巨片,作为大学生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我是一个月前在学校网站的山大新闻网的视听在线上看完此片的,初看此片,就感觉到它与《大国崛起》有很多相近之处,我当时看的很专注,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去一口气看完。看过《大国崛起》后,再看《复兴之路》,受到的震撼很大,这

种震撼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触太深了,总感觉不吐不快,籍此机会,借以抒发自己的感触。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因为总是有人要粉饰历史,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祖国建设的准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不论是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还是建设强大的国防,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全方位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

篇二: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向我们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感触良深。全片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我们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地位! 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

新世纪的国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志。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绩。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遭遇曲折,使发展大打折扣甚至后退,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员用巨大的热情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也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共同建设祖国,使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尖端科技某些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也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华民族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而唯有把这种 、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才能步入强国之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篇三: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从“千年局变”到“继往开来”,《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先从“千年局变”说起吧,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而中国的几近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毫无疑问,一个落后的农业化国家遇上一个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工业化国家,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灾难从此降临了??在列强的威逼利诱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 随着袁世凯的登台,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的签订,而辛亥革命也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依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始。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5月4日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个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给年轻的中国带来了希望。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正面站场和敌后站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而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内战的胜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正如片中所说:“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新生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这过程中,不无曲折的经历,大跃进的错误发展使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几乎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时期,而然,即使这样,中国也没有停止建设新中国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在外交上,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的进行,给中国带来了伟大转折。邓小平的伟大思想不仅仅给中国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中,邓小平密切关注它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随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80年代初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规划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引导我党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如今中国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年头了。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避免犯下当年的错误,而且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改革开放的步伐。因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成功,新科技的进步让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这期间,有挑战,有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各国都开始贬值本币保全经济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成为负责的大国。在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再次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军民共同谱写的抗洪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始终是坚持着中国人民的强大后盾。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终于跨越了重重困难,以不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新的面貌。

新世纪,新起点,“继往开来”。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我们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

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3篇


罗拉快跑观后感(一)

在一友推荐下,临睡前匆匆看了一遍《罗拉快跑》。

几节的组合,也许没有国人要求的严密,但就在这松散的组合,罗拉急切的奔跑中又让我的精神着实震撼了一番。

现实的爱也许恰如第一节所述,只不过是两人的两情相悦,彼此相爱,互相关怀与惦记,实没有上天入地,叱咤里外的魔力。但又有谁满足于现实中的爱,又有谁不是在现实的爱中去酝酿去升华,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理想中的爱……

因为理想,我们不再苛求圆满,因为爱,我们不再奢求天衣无缝。这也就是中国的电影再天衣无缝,却味同嚼腊,也就是或许有国人陷于津津乐道男主人公值不值得爱的争论中。大爱无痕,人除了吃米外真的还要吃点别的。哈哈,过分了。

真爱无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罗拉快跑观后感(二)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观后感《罗拉快跑的观后感》。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罗拉快跑观后感(三)

我来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孤独。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没有喜忧的心情,在朦胧的早晨,我就这样走过。我在寻觅些什么?选择与得失的度量?偶然与因果的预言?重复与重来的类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诉我些什么?

带着德国实验先锋电影的锋芒这有别与意大利新浪潮,确有着别样的唯美主义。电影《罗拉快跑》开始有这样一句旁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什么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去相信这一切呢……”揭开了本片隐藏的蕴。且影片开头以字幕宣称: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艾特。更是在告诉观影者这个观点。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的国度,电影《罗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称为德国的“吕克贝松”的汤姆.提克威导演的哲学艺术电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结论,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和追求,要求恢复失去的人的价值。所以《罗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学圣章。

不久前女导演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上映独特的女性视角赢得了业界很大的赞誉,而侯咏的《茉莉花开》独特视角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本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官刺激,象征桀骜不驯。而《致青春》有着那个年代的泛黄的回忆:不管是《红日》的风靡还是王祖贤的海报,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就故事情节方面,原以为是英雄救美,却是相反的。

而影片《罗拉快跑》的剪接节奏风格和流行音乐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统一的快节奏风格,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让人透不过气的快节奏,如影片开始和罗拉的三次快跑。

影片片头音乐中的钟表声和影片开头摇摆的钟表,都刻画出这部影片将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片一大亮点就是本片的色调:彩色与黑白两部分,彩色与黑白交替出现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镜头内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膨胀密度和人的无目的性。降格(快镜头)视效:人如木偶般机械的移动,人们行旅匆匆,面无表情,如生命的行尸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视听上,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

《罗拉快跑》有三段式剧情结构:“一个游戏的结束也就是另一个游戏的开始”。明确表明了本片是一场荒诞的游戏。相较之中国的《茉莉花开》同样的三段故事讲述结构,《罗拉快跑》更富于哲学性。本片导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谈人生、谈爱情、谈哲理,这二十分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人生实验场。世界上的事情充满无数种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选择,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论,在追逐中酝酿成坚持。

没有重复过往,不曾透支未来。真实的谎言,在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回环,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美好的想法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论,我们还在找什么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