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导航 >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工作即将迎来新篇章了,又到了写总结报告的时候了,写工作总结对我们展现自己是有好处的。平常工作中你有写工作总结的任务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此次县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要求,下面我就县“十一五”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作如下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万元(预计),完成规划数万元的%,较增加16862万元,年均增长17.5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263元(预计),完成规划数1509元的149.97%,较增加1111元,年均增长19.29%。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的33.7万亩调整并稳定在38万亩左右。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71万吨(预计),完成规划数3.85万吨的148.31%,较增4727吨,年均增长1.86%,农民人均有粮始终保持在400公斤以上。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共完成各类中低产田地改造2.1609万亩,完成投资2408.46万元;建成亩产达400公斤以上的高稳农田5.984万亩。四是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0%,科技覆盖率达75%,分别较提高了5和7个百分点,科技推广的应用为稳粮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五是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20xx年粮经比例为81:19,粮经比例趋于合理,重点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咖啡、马铃薯、草果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群。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六是劳动者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共累计培训农民20万人(次),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时期的38%上升到45%。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一是政策惠农。“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着实让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看得见、算得清、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项目强农。五年来,我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有效解决了我县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三是科技兴农。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动摇,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不动摇,坚持“领导负责、部门协作、各业支持”的举措不动摇,坚持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四是依法护农。严格市场准入,常年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定期组织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净化农资市场,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龙头壮农。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企业”的运作模式,在有效地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产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拓宽了农民增收入渠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任务艰巨,增收渠道不宽,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务输出工资性收入增长等因素。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防灾避灾抗灾能力弱。四是规模效益不显著,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缓解。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六是农业投入不足,难已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巩固和发展“十一五”农业发展成果,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培育农民增收稳定、发展长远的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调结构、强基础、建支柱、育财源、促增收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根据“一体两翼”的地理格局和立体气侯特点,分别在高、中、低海拔三个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优产品结构,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既:在738m—1400m之间的低海拔沿江低热河谷带,以上江、六库、大兴地、称杆、古登、洛本卓为“一体”的六个乡﹙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巩固和发展壮大近年初具规模的各特色产业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草果、马铃薯、咖啡、蚕桑等附加值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第2页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1400—1600m之间的中海拔半山区温凉带,以老窝、片马、鲁掌为“两翼”的三个乡﹙镇﹚(含一体中部分乡镇村组),重点抓好马铃薯产业开发,实现玉米良种化和加快科技应用水平;在1600—2200m之间的高海拔山区冷带,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重点抓好草果、重楼和云黄莲等中药材,建设中药材基地促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村经济总收入75700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期末农民人口数以150035人计)4463元,比20xx年增加元,年均递增14.56%;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81:19调整为20xx年78:22;粮食总产量达62989吨左右,比20xx年增5938吨,年均增长2%;水产品总产量450吨,年均递增9.95%;期末人平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14公斤;水果、蔬菜、茶叶总产量分别达到15304吨、165999吨、895吨,年均分别递增3.8%、3.37%、4.0%,期末人均占有量分别为72.87公斤、790.4公斤、4.3公斤。
三、“十二五”农业工作重点
(一)大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和油料、茶叶、中药材精深加工,扩大蔬菜、水果和蚕桑等产品的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我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二)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各方支持,做大做强我县原有的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同时,进一步抓好中药材、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8个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建立蔬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20个。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到20xx年,累计完成技术技能培训500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22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四)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建设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有区域、乡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到20xx年,形成优质水稻、优质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等生产基地4个,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以上。形成优质水果、优质水产、优质蚕桑、优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8个。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稳定农村社会和谐。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的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途径、新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各种资源要素,调节农民收入二次分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好农民合作组织项目、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农村经济。
(六)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及基础能力建设。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动植物病虫灾害有效预防和快速扑灭能力为重点,实施“沃土工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种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完善病害控制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种子质量,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县“十一五”的农业发展规规划已全面完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农业增长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成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步伐。

fwr816.cOM编辑推荐

县人事局关于“十一五”人才发展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县人事局关于“十一五”人才发展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县人事局关于“十一五”人才发展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一、“十一五”人才发展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人才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着力营造人才工作环境,探索建立人才工作新机制,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人才队伍,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人才工作位置更加突出,党委负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新格局基本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2、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截止到底,全县党政人才1421 人,专业技术人才360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56人,技能型人才6800。人才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党政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393人,占其总人数的27.66%,大专学历474人,占总人数33.36%,中专及以下学历554人,占总人数38.98%;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7人,中级职称的有1079人,初级职称的有1875人。
3、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使我县的人才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完善了政策体系。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严格坚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考试录用制度,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各项工作逐步规范。自以来全县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4人,其中:公务员126人,卫生、教育等事业人员478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革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组织形式,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和评聘分开制度,着力推进了以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县人才发展走过的历程,我深切体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础。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为中心,把握方向,准确定位,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各乡镇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事干部素质,发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这是人事人才工作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十一五”人才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适应。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现有人才的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高级职称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县城区。
2、与市场经济体制配套的人才队伍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由于缺乏统一领导,人才管理方式依然在老模式下运行,包括用工关系、工资关系、户籍关系等。此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够健全和规范,企事业的人才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3、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创新不够。一是用人方面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中,“学历取向”仍占主导,资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用人的主要衡量标准,忽视能力导向、绩效导向,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分配制度缺乏新的突破。多数单位仍然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形式,没有真正尝试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方式;三是职称及技能等级制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现行职称技能等级聘任的任职资格评价中,大部分是采用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重资格、轻创新等现象仍然存在。
4、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薄弱。有的人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致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过分重视个人物质利益,忽视道义责任,职业道德。
二、“十二五”人才规划
(一)、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尊重知识的原则;坚持人才需求与全县经济发展相协调的

县人事局关于“十一五”人才发展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第2页原则,处理好人员编制总量与财政承受能力的关系,人才需求与供给可能的关系;坚持人才工作预测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人才、兼顾紧缺人才、人才队伍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盘活现有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市场配置人才机制为关键;以调整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和体制,优化人才环境为保障。在全县形成“以改革促人才、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够适应“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使人才总量明显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市场功能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具体目标。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xx年末,全县党政人才总数达到1650人,力争全县本科以上学历不低于总人数的40%。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xx年末,全县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000人,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基本一致,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xx年末,全县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总数为3988人。其中高职200人,中职2184人。
(4)技能人才发展目标。到20xx年末,通过多途径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增加到10000人。
(三)、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公务员录用制度,做到凡进必考;进一步转变公务员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强化公务员考核工作。
二是完成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三是大力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资源引进工作;进一步抓好职称评聘分开工作,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推动专业技术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按岗位结构比例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人才服务业,不断提高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理顺和界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产生范围,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六是继续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全力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七是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相应措施,不断加强人事法制建设。
八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事编制工作水平。以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切入点,通过规范机关各项制度,努力在观念更新,作风转变,素质提升上下功夫;通过“效能政府”、“阳光政府”等制度的开展,树立好人事干部和人事队伍新形象。

县委老干局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的交流发言发言材料


县委老干局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的交流发言发言材料县委老干局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的交流发言发言材料 离退休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老干部工作,要求既要从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又要组织引导老干部开展好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发挥好老干部余热作用,扎实有效的做好和推进新时老干部工作,为改革、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目前,全县离退休干部共有1400多人,几年来,全县老干部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委老干部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十七大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和县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文件,以大力推进实施《怒江州县级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重点,结合实际,全面抓好各项管理服务,使得全县老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五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新格局。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和考核各乡(镇)、各部门班子的重要依据来抓。县委常委会经常研究老干部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难点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促进了老干部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党委总抓,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格局。县委制定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原处级离退休干部的制度》,各乡(镇)、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离退休干部的制度》,使得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的工作得到了贯彻落实,经常看望生病住院老干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出台相关政策时征求老干部意见。由于领导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进一步促成了关心重视老干部的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全县共成立了15个老干部党支部,把党性强、讲奉献、身体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党支部的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理论学习和定期开展活动的制度》,切实加强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各老干部党支部深入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各级党代会精神,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深入学习国情、省情、州情和县情,学习相关方、政策和政治理论;各老干部党支部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各种活动,广大老干部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加强了离退休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促使老干部真正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上,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继续发挥余热。在,受到州委、州政府表彰的有1个老有所为先进老干部党支部,3名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五年来共派出7名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赴昆明参加全省老干部理论读书班。
(三)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重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的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坚持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参加重要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制度、组织生活和学习制度、阅读文件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就地就近参观考察制度、信访制度、在职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有效保障了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每年春节走访慰问定居昆明、大理、丽江、保山、兰坪等地的老干部和县内安置的40多名离休干部和副处以上退休干部以及离休干部遗霜,发放节日慰问金和慰问信;每年组织六库地区离休干部和副处以上退休干部参观考察活动,先后考察过老窝工业园区硅工业基地、小沙坝社会主义新农村、怒江州荣彩免烧砖厂、怒江瑞兴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怒江瑞兴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上江栗柴坝抗日战争纪念碑、片马抗英纪念碑、77340部队81分队等等以及金六二级公路怒江段建设、年产量1000吨的中国木蜡项目建设、新城区建设情况,五年共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320人次;每年都举办县级老干部理论读书班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五年共参加学习老干部有2100人次。由于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各项制度,老干部各项政治待遇都得到较好落实。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新时期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要求,坚持把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和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结合起来,以老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创新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离退休干部,始终引领广大老干部在思想政治上统一和服从于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切实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建立完善和认真落实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即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

县委老干局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的交流发言发言材料第2页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了“三个机制”的有效运转,使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专项经费得到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离休干部“两费”的落实。全县离休干部的离休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医药费兑现率达到100%。提高了部分离休干部护理费及无固定收入已故离休干部配偶生活补助标准。退休干部退休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均按医保政策和文件及时得到报销,退休干部专项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建立了老干部特困资金2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做到特事特办,雪中送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五年来共为60多名老干部解决过特困补助。
(五)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重视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全县8个县级老干部活动室和6个乡(镇)老干部活动室都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能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8万余元更新购置各老干部活动室部分桌椅设施;投资4万多元修缮了鲁掌县级老干部活动室。成立了县老年大学,老干部局局长任老年大学校长,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老年大学更新购置了桌椅和设施,老年大学坚持开学办班,邀请县委党校教师讲授有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理论知识和举办各种老干部理论培训。
(六)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建立完善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努力营建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更新置办各种办公设备,争取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人均拥有一台工作用电脑,大力建设和美化老干部工作环境。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机关,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老干部工作服务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新要求,认真解决老干部工作队伍在思想、工作、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树立了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新形象,坚持以人为本,用真情、真心、真意,热心、耐心、细心去做老干部工作,坚持“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和老干部的每一个要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倾力把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老干部之家。老干部工作部门在信访、信息、宣传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年来共办理信访75件;上报信息75篇,调研报告8篇;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三簿五册”和局机关各种规章制度;共派出5名干部职工去昆明参加全省老干部工作业务培训班和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培训班。五年来,通过锐意进取,艰苦努力,各项老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局机关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被怒江州委、州政府授予怒江州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创建平安家庭先进集体。
在老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目前还没有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配套齐全的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是县老年大学还没有校舍,经费不足,给开展工作带来了难度;三是老干部工作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要下决心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老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十二五”期间全县老干部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全县老干部工作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好一系列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文件,服务和服从于全县工作大局,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并结合自身不足和工作实际,着重建设好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好老年大学,倾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全面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以更加突出的业绩来争取县委、政府的肯定和赢得老干部的信赖与满意。
(一)继续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继续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坚持和完善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八项制度”,要继续组织好老干部阅读文件、情况通报、政治学习、参观考察、参加重要会议、节日走访慰问、在职干部联系老干部等活动,切实从思想上关心和政治上尊重老干部。继续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坚持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确保离休干部离休金和各项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和医药费按规定实报报销;保障好退休干部退休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能及时报销;按规定每三年组织一次老干部体验,重大节日发放老干部慰问金;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关心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给予特困老干部适当的困难补助。要发挥好信访工作的窗口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老干部的突出问题;对老干部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长期积累的困难问题,要组织人员深入调研和了解情况,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使问题妥善得到解决。
(二)继续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和党支部建设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和党支部建设工作,是老干部工作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要针对离退休干部十分关心和关注的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本地区本部门重要问题、关系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把为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以老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性地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把广大老同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发挥好老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要坚持从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创新党支部的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做到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要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和促进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离退休干部在思想上多关心,把握他们的精神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做好日常思想工作。

(三)着重做好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和老年大学的建设工作。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是老干部开展学习活动的阵地,是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重要载体,建设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对全面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县城搬迁和资金十分困难的实际,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县委、政府统筹规划把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县工人文化宫等统一建盖在县思想文化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和老干部工作实际,老干部活动场所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为了充分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和服务好老干部,老干部活动中心最好单独建盖。“十二五”期间要努力争取单独建盖配套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把老干部学习培训、开展活动、文化娱乐、医吃住行等功能容纳在其中,以充分满足老干部对活动场所的多种需求,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好。据初步估算建设好这样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要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资金问题成为摆在面前的巨大困难,工作责任和压力都非常大,今后五年要努力单独建盖好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啃掉老干部工作中这块最硬的“骨头”。要进一步建设好老年大学,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好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发挥好老年大学的职能作用,根据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大力开展老干部理论培训和举办各种文体专业培训班及各种培训班,为老干部充分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搭建平台,促使广大老干部老有所学和发挥余热。要注意从老干部特点出发,坚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丰富活动和学习内容,不断改进活动和学习方式,更好的满足老干部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四)着重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老干部工作面对的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革命、老功臣,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队伍要更加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甚至把老干部工作视为民生工作一般来做,把老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交给广大老干部说了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老干部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把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贯穿在老干部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运用、化解理顺情绪矛盾、凝聚人心、狠抓落实和服务大局的自始至终,切实提高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要长期性坚持老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努力培养和促使老干部工作队伍立足本职岗位,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成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多为老干部办好、实事,要争做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模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模范;要用心工作,以情待人,要带着感情,视老干部为亲人,用真情、真心、真意,热心、耐心、细心去做好老干部工作,真诚热心与他们交流,周到细致为他们服务,设身处地帮他们解难;用心工作,就要善于从小事做起,是要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和老干部的每一个要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件件实事合成大事,以出色的工作来赢得老干部的信赖。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xx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xx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第2页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xx年—20xx年;
2、20xx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xx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5、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
6、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以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一是寻找新的城市资源;二是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使得城市闲置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5、资金保证措施
形成多渠道的市政建设筹资和投资体系,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可研初设,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地项目,取得上级资金补助。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外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合理使用贷款投资市政建设。
(七)《“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表》附后。

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


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自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司法局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平安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一)以普法依法治县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五五”以来,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总体目标要求,不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以宪法和基本法律为重点,在全民中深入宣传和普及,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单位、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在普法形式上,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普法宣传局面。我们不断丰富“法律六进”的普法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我们以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和完善政府涉诉案件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进程,当好县领导参谋,通过成立法律政策咨询委员会,做好对政府涉诉案件的对口管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做好了依法治县管理工作。“五五”普法期间,全县共举办各类普法培训班和普法讲座526场次,受训普法人员达32962人次,全县征订各类普法教材3万多册,向全县公民发放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21万多份(册),开展各种法律咨询及送法下乡及送法进社区等450多次,全县5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推行了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7乡3镇、7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45所中小学及7个企业全部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的创建活动,5个“特殊村”开展了民族团结、民主法制试点村建设工作;全县共有58个基督教堂点、2个天主教堂点、4个藏传佛教寺庙,在教牧人员、僧侣中广泛开展了“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国民”法制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率达100 %;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农民、居民普及率达98 %。经过县“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对全县 10个乡(镇)、91个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我县的普法经验在《云南司法》、《迪庆日报》以及《信息》上刊登,迪庆电视台也作了播放,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二)以“平安”建设为中心,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通过基层基础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1、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得以发挥的阵地,我们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司法所建设。完成了永春、保和镇、白济汛、维登、巴迪、中路、攀天阁、叶枝司法所的建设任务;塔城司法所拟与镇政府合建办公楼,目前镇政府正在筹建中;康普司法所虽然已完成图纸设计等工作,但由于地处里底电站的淹没区,建设用地尚未落实暂缓建设。完成的8个司法所共投入资金191.3万元,房屋建设面积为1592.72平方米。同时,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基层司法所的办公条件大为改善。目前,10个司法所均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新建司法所还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基层司法所的办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2、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迈出新步伐。 突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强力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调委会的职能作用,以“纠纷有人调处,纠纷调处有场所,调处人员有经费保障”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强基础、带队伍、建机制、抓落实、促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实现了“三突破”(即规范化建设、制度化建设、责任落实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由于我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治安、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群体性上访减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全县82个调委会中已100%的调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按“六有”、“六统一”(标牌、印章、调解室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四落实”(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报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采取一室多用的方式,在村委会设立了调解室,让村级有了调解地点。积极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广大律师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检察院、交警、司法所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互相联动的“大

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第2页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强化了调解工作合力,降低了法院、检察院的案件压力,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联动调解”所代表的文明、高效和理性、平和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断灌输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使人民群众自觉而积极地按照公认的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5059件,调处5059件,成功4956件,成功率为98%。为的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法制环境。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3、抓好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有效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按照省州对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对刑释人员的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对这两种人员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现有社区矫正对象121人,其中:缓刑116人,假释3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我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249人。其中:接收33人。为抓好这两种人的帮教和管控工作,按照县局的要求,各基层司法所一是积极组织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帮教活动,随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二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特别是今年9月,在国庆、康巴艺术节到来之之前,做好这些人员的稳定和监管工作,各基层司法所采取个别走访、电话访、召开重点人员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教和思想稳定工作,组织公益劳动159人(次)。通过认真开展刑释帮教教育和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对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各种材料档案齐全并符合要求,无重新违法犯罪人员。
(三)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发挥服务助推作用,全面开拓和规范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金澜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案件153件,担任法律顾问23家(次),代写法律文书476份,解答法律咨询2258人次,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632件,接待来访多人次。
县法律援助中心在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县总工会等地设立了1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五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各类援助案件132件,解答法律咨询166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411份。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司法行政队伍服务新形象
五年来,我局结合在全区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执法执纪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工作良好形象,全面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严格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注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抓落实出成果的能力,抓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以岗位、职责、业绩为重点,深化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的办法和程序,保证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按照教育培训的规划要求,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运用实践为目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风范为重点,强化司法行政队伍专业知识、法律应用、管理技能、规范执法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以服务效率、敬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局机关公务员的岗位练兵活动。抓好机关每周五下午学习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举办各种系列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机关公务员理论素养。加强机关和谐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知司法、想司法、爱司法、强司法”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普法力度还有待加大。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基层普法人员少,各项任务较重,力量有限,普法难度较大,普法教育亟待加强;二是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司法所的人员配备仍显不足;三是经费短缺,基层司法所无专项办公经费,联动调解经费迟迟不能到位;四是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还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工作总结
(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1月至11月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134件,调处1134件,成功1126件,成功率为98%,其中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解纠纷32件,成功27件。为的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法制环境。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普法教育的影响和效果不断提高。
,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检查验收之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县司法局普法办在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下组的领导下,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五个一”的工作任务(一个展室、一台晚会、一盘汇报光碟、一本资料汇编、一份自查报告),顺利的迎接了省州级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州级考核分为94分(满分为100分,州级检查考核组考核分为95分,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考核分为5分)。受到省州领导的好评。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率达100 %;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农民、居民普及率达98 %。经过县“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对全县 10个乡(镇)、91个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新突破
社区矫正工作是刑法执行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根据省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要求,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启动及时,组织有力。上半年,全县有社区矫正对象121名,其中宣告缓刑116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假释3人。现在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建档工作规范,并将档案一式二份,一份留档,另一份与矫正对象一并移交给了基层司法所。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局一直下大力气扎实开展。上半年,我县共有71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率达到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1月至11月份,金澜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案件27件,担任法律顾问10家,代写法律文书120份,解答法律咨询500人次。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311件,出证310件,接待来访601人次。县法律援助中心在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县总工会等地设立了1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各类援助案件36件,司法所办理非诉讼援助案件94件,解答法律咨询人66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70份。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积极落实帮带制度,深入扶贫挂钩点开展帮带
,司法局派一名新农村指导员长期在北甸村指导创先争优工作,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方便挂钩村党总支开展活动,我局为挂钩点总支活动室配备了一套办公桌椅和乒乓球桌,解决“民族团结、民主法治试点村”工作经费9000元。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建设“平安和谐”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1、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确保在重点层面的宣传教育上有所突破。要推进法律进社区(村)、,切实加强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拓展普法面,加强法律进寺庙、进工地、进集市的宣传活动。
2、深入推进法治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县、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3、大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大众传媒法制宣传力度,创新和丰富网络法制宣传。同时,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工作,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工作,完善考核、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基础档案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县社区矫正培训中心及10个乡镇两劳刑释、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列项并完成建设。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开拓人民调解格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企(事)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调解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早解决,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要继续加强“联动调解”工作,拓宽调解格局,力争将行政调解、治安调解、行业调解纳入“联动调解”体系中,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加强安置帮教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同时,要做好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
(三)围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大力加强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1、认真贯彻《律师法》,推动我县律师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深化对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律师行业进行政策指导、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执业活动监督和业务指导,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主动关注研究社情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出参谋助手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在工会、农民工维权中心等重点部门建立律师联系制度。
2、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推进公证工作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加强公证窗口建设,继续开展党员服务窗口工作,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保持公证工作全市领先水平。
3、提高全县法律援助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要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动员组织法律援助队伍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纪律。要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教育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提高困难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4、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抓好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做好卷宗、档案的规范统一,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深入挖掘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疏导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法律服务。为法律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完成县法律服务中心2402.8平方米建设任务。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班子、队伍教育,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抓好各项工作督促落实。
4、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5、以构建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
四、20xx年工作安排
结合实际,在20xx的工作中,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在自检自查和省州提出改进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表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后,重点做经验,查找不足,以经验交流为主要载体,做表彰工作。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工作。在吸取“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的前期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宣传、早准备。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宣传落实好《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建设好发挥好乡镇、职能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争取成立县法律援助工作局,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日常监管和帮教措施,力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州前列,为我州的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
(五)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优争先活动”和“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全县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县农业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农业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我县今年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农业发展要求,狠抓了各项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的组织和落实,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促进了大旱之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县预计实现粮食总产9093.4万公斤(科技数,下同),比上年增99.4万公斤,增长1.1%;水产品总产量105万公斤,比上年增4.8万公斤,增长4.8%;农村劳务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0.32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242元,增长11.7%。现就我县今年及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坚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保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种植、农作物间混套种、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增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水平;通过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品种调优,提升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通过组织抓好抗灾、救灾、减灾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损失。五年来,我县克服了冰冻雨雪、洪涝及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及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粮食连续增产,农业连获丰收的可喜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特别是今年,在遭受1不遇的特大干旱,夏收农作物受灾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县委、政府确立的“小春损失大春补、大春不足晚秋补”的思路,全力抓好了农业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水稻旱育秧、水改旱、地膜玉米、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等抗旱高产技术措施的大力开展和落实,确保了大灾之年实现粮食增产、农业丰收。1、粮经作物生产。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64万亩,预计实现粮食总产9093万公斤、经作总产2753万公斤、蔬菜总产4715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1.14万亩、99.4万公斤、286.7万公斤和72.4万公斤。分别比增4.13万亩、887.9万公斤、688.5万公斤和512.2万公斤,分别增长5.94%、10.82%、33.35%、12.19%,年均递增1.16%、2.07%、5.93%和2.33%。整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8.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3362万公斤、经作总产13073万公斤、蔬菜总产21987万公斤,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9.6万亩、3065.4万公斤、5108万公斤和960.2万公斤,分别增长5.77%,7.6%、64.13%和4.57%。2、茶、桑、果。全县茶、桑、果在地面积3.26万亩,实现总产量502.3万公斤,比上年增0.15万亩和21.3万公斤,分别增长4.8%和4.4%;比增0.8万亩和76.8万公斤,增长32.5%和18.1%,年均递增5.79%和3.26%。3、渔业。我县的渔业生产,主要以开展“稻渔工程”示范、名特优新水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养殖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宜的渔业发展方式,实现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全县完成养殖水面2830亩,实施稻田养鱼4050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050吨,比上年增48吨,增4.8%,比增477吨,增长83.25%,年均递增12.88%,农民年人均水产品生产量从的2.11公斤增至4.6公斤。5年来,全县累计开展水面养殖1.33万亩,累计实施稻田养鱼面积3.1万亩(其中稻鱼工程0.49万亩),共计实现水产品产量4200吨。目前,我县的日本锦鲤、南方大口鲶、美国叉尾鮰、日本罗氏沼虾等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已获得试验示范成功,开始向水产养殖户推广,水产品养殖种类逐年增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持续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同时得以稳步提高,全县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达3170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量399公斤、人均纯收入2305元,比分别增加13016万元、36公斤和1134元,增长69.7%、10%和96.8%,年均递增11.2%、1.9%和14.5%。(二)深入推进劳务活县战略,“培训、就业、维权、创业”四位一体的农村劳务就业模式初步形成,劳务经济成效明显十一五规

县农业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第2页划实施以来,我县进一步强化“劳务活县”战略,切实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外出就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维护力度,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的持续影响下,县委政府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通过内外结合,广开就业门路,逐步形成了“培训、就业、维权、创业”四位一体的劳务就业模式,保障了全县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面对今年的特大干旱,县委政府又确立的“家乡损失外乡补,农业损失务工补”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各项工作,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及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6万人,新增转移0.2万人,全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累计达4.8万人,比上年增0.2万人,比的3.53万人增1.27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13.79万人的34.8%,占富余劳动力5.72万人的83.9%。今年全县实现劳务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3200万元,增长16%,比增1.24亿元,增长2.15倍,年均递增16.52%。5年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特别行动计划”等农村劳务培训输出项目,累计开展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及引导输出培训597期2.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35期3435人,有组织输出劳务527批2.7万人,带动1.9人转移就业、700人返乡创业。(三)扎实抓好农田、农经、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各项强基工作,全县农业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农业科技及装备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及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强1、农田基本建设。以来,共开展了4个冬春的农田基础建设工作。共实施完成了“县5000亩高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县法古灌渠建设”、“县法古村基本农田建设”、“县3000亩、2500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基本口粮田建设”、及“新马街田冲,柏林白石岩、马蹄寨500亩的战恢基本农田建设”共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0.93万元,完成田间沟渠建设62条(段)52617米,完成投工16.47万外,累计项目受益面积13730亩,的3000千亩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成功建设,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2、农村经济经营理。一是扎实抓好了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容村貌整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经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5年来,累计完成投377万元,完成了38个农经建设项目的建设,有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5年内共监督落实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畜牧支农补贴等各种支农惠农资金10386万元,都以一卡通的形式发到农民手中,没有发现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抓好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村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未接到加重农民负担的违纪违规投诉案件。三是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共接到合同纠纷上报273起,调解成功数262起,调解成功率达96%。四是积极抓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全县共完成69个村委会1752个村民小组的委托代理工作,共移交代管资金90.1万元、固定资产972.7万元、债权总额14.26万元、债务总额13.76万元。3、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由于我县坡地多、平地少,农机事业发展相应缓慢。以来,我县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机遇,切实加大小型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机耕机耙面积,5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0万元,共引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等3种适宜我县农机作业的新型农机具240台(套),各种加工机械46台(套)。今年全县共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820台(套),其中拖拉机508台,农机总动力达9940万瓦特,比增1706万瓦特,增20.7%。农机作业面积达57066亩,比净增42045亩,增长3.5倍。4、种子管理及良种推广。五年来,全县共进行种子质量抽检和留样备查144个品种,检验样品144个,检验合格134个,对不合格品种已责令退回禁止销售,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20组304个品种,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21组388个品种,共筛选出适宜我县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83个,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良种贮备;推广杂交水稻种子234个品种21.9万亩,推广杂交玉米种子182个品种42.4万亩。共完成杂交水稻种植4.6万亩,杂交玉米种植12.6万亩,分别比增0.5万亩和3.5万亩。5、植保植检。五年来,全县累计组织防治各种病虫草鼠害510.93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7062.85万公斤。其中今年共发生64.18万亩次,组织防治117.02万亩次,共计挽回产量损失1498.3万公斤。今年共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284人次,向上报送病虫信息208期,发布病虫情报13期260份,开展检查和备案水稻品种78个10.1万公斤、包谷品种90个20.6万公斤,进行农产品调运检疫46批615吨,实施茶园产地检疫3200亩。6、土壤肥料。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共组织实施了3年度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其中:完成了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9.5万亩,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92.49万亩。累计在全县9个乡镇70个村(居)委会3215户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和土样采集工作,开展样品测试2588个,建立农户施肥长期监测点27个,实施肥料效应田间试验62组,进行同田对照简比测产试验160组,发放施肥建议卡13.7万份。累计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推广92.49万亩次,共实现节本增效5923.2万元。其中今年完成30.32万亩,亩比常规施肥少用化肥纯量5.1公斤、增产43.41公斤,亩节本增效81.8元,实现节本增效2481.4万元。7、农业环境保护。十一五以来,累计进行农产品残留农药检测158期308个品种1859个样品,比十五期间增加检测样品1801个,市场样品检测合格率为97.8%,比十五期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其中今年共开展检测32期84品种605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9.5%,比同期增检26期52个品种547个样品,合格率提高13.3个百分点。组织实施了阳荷、灯盏窝蜜桔地理标志登记申请,其中阳荷已通过了农业部专家评审。进行了青龙山茶厂绿色食品及阳程食品厂无公害土鸡蛋的组织申报,目前,省、州相关部门已经对其进行了产地环评及样品抽检。抓好了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县农业污染源553户(其中种植业源449户,水产养殖业源31户,畜禽养殖业源73户)。进行了外来入侵生物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马缨丹、水葫芦等9个品种,累计发生面积5197公顷;发现野生植物资源有川桑、云南大百合、云南枸杞、野生金荞麦等11个品种,总分布面积746.9公顷。8、农村能源及生物资源。五年来,农村源建设重点抓好了国债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共完成投资480万元,建设完成农村沼气池2800口,全县农村沼气用户达4.1万户,覆盖率达74.1%。生物资源上,围绕农、林、畜、渔、副及加工等,切实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已建立生产资源产业基地8.2万亩,实现生物资源总产值6.1亿元。9、农业行政执法。一是加大各种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意识;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国家禁用、限用等危险化学农用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强化宣传、指导和检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资源;四是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证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共检查企业、个体农资经营户经营门点2512个(次),依法立案查处各类违法事件514件,取缔无证照经营农资门市6个,捣毁农资制假售假窝点53个,查获制假农资181.4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1814万元,收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11万余克,收缴销毁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农药22个品种1194公斤,查处假化肥31吨,查处退回未经登记公示种子6550公斤;五是是加强渔政执法工作,制定颁发了县域内主要河流河道管理规定,严厉查处炸鱼、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渔政案件35件,没收电鱼机34台,进行经济处罚8人,警告9人。使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县境内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10、挂钩扶贫和新农村建设。5年来,县农业部门认真抓好了挂钩扶贫点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等帮扶工作。共为21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帮扶水泥余吨,支持资金70余万元,帮扶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帮扶残疾人家庭和残疾儿童等累计帮扶资金5万余元;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四川汶川大地震及抗灾救灾爱心捐款等累计达15万余元;开展抗旱救灾捐款95000元,向玉树灾区捐款2600元;帮扶鸡街王家塘村建设发展资金累计15万元。11、科技推广体系及队伍建设。一是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先后完成了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种子管理工作站、茶叶工作站、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站、劳务输出局的职能划转和改革工作,并于底基本完成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乡镇农技站收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结束了乡镇农技站“三权”下放长达十余年的管理体制。全县农业管理管理体制逐渐理顺,机构设置更为合理、工作职能职责更加明确,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切实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5年来,通过采取与省、州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训等方式,全县农业系统共有97名科技人员通过不同渠道的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文凭,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已达129人,占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2.7%,比提高了54.9个百分点。同时,认真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工作,共组织农业系列科技干部申报高、中、初级各级职务100人,取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22人,中级职务任职资格36人,初级职务任职资格48人。二、主要经验及体会回顾十五以来的农业工作,最主要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政策是基础、领导是保障、科技是支撑、投入是关键。(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全县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以6个一号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但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生产资料增资综合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还免除了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税,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二是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切实调动全县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的顺利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落实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农资增支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地膜及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农业救灾恢复生产等各项资金补贴累计达7390.45万元。其中:种粮补贴、地膜补贴及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资金574.82万元;油菜补贴46.62万元;种粮农民综合直补6629.0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0万元。(二)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统一思想、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是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始终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涉农部门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相互协作配合,为全县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县县委政府每年年初均及时召开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早研究部署农业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及其配套政策措施,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具体,上有人管,下有人抓。二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督促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三是县人民政府将粮食总产、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产业发展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目标考核,有效的促进各项农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农业科技部门结合云岭先锋、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全县科技人员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基层党风廉政试点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健完善农业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和社会监督,有效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切实强化农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将每年的重大农业生产目标、重点科技推广纳入科技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任务到站,责任到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大力强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自去年开始,重点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三大增产技术措施的推广运用,努力提高群众粮食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带动大面积粮食生产单产水平提高。今年共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6.6万亩;实施间套种样板6.4万亩,带动大面积生产19.5万亩;推广地膜玉米栽培4万亩。通过这三项重点科技项目的推广实施,共计增加粮食产量960万公斤,有效弥补夏粮因灾损失,保障了大灾之年粮食丰收。二是切实加大两杂良种推广、优化种植、规范化种植、病虫综防、科学施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十一项增产增收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累计推广达156万亩,比上年增9万亩,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覆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分别达播种面积的76.5%和农民总户数的91.7%,比分别提高了7.6和11.3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累计推广各种实用科技措施面积达670万亩次,比十五期间年增78万亩。三是切实加大粮油、经作、果蔬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优质粮油面积达34万亩,占全年粮油种植面积58万亩的58.6%,比增加9万亩,优质粮油种植比例比提高12.1个百分点;优质经作及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比增0.7万亩;优质水果面积6000亩,比增1050亩。四是大力开展样板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实用科技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科技示范样板12400亩,比上年增1200亩,涉及冬农、大春两季的粮食、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十一五期间共举办科技示范6.15万亩,比十五期间多2.1万亩。通过科技示范样板的大面积、高质量举办,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增产增收效应,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有效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大面积生产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五是全面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接受科技、应用科技的能力。5年来,累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1676期13万人次。其中:举办“绿证”培训班1063个,培训人数7480人次,颁发“绿证”2611份;开展新型农民培训4个年度,完成农村实用技术4096人,已毕业312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7期2.9万人。(四)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我县财困民穷,自身投入发展能力极其有限,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及省、州的政策性资金投入,是我县农业能否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农业部门积极主动向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等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发展建设项目150余个,涉及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农村能源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基本农田建设、冬季农业开发、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等各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100万余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建设和实施带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群众经济增收,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自然灾害频发,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增收难度较大。我县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和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县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二)认识不一,相关产业发展进展缓慢。各乡(镇)、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各异,缺乏统一、明确、持久和长远的共识,相关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完善、不到位,产业发展零星、分散、参差不齐、进展缓慢,如蚕桑、水果、蔬菜等。(三)农业生产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难以取得新突破,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由于我县农业生产上客观存在自然环境劣势,耕地流转和利用规模化程度低,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生产无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散、乱、杂”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难以取得新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四)科技推广经费匮乏,农业科技推广的转化率和贡献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不足,一些必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到限制,导致科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有效挖掘,科技推广的成效未得以充分显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五)生产资料价格高,群众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实难度增大。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较高,且稳定性差,农户必要的生产资料投入受到制约,加之农村中科技知识、栽培管理技能较高的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跟不上,造成农业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的落实难度大大增加。四、20xx年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大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立足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政策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目标任务20xx年全县农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4万亩,比上年增0.36万亩,增0.5%,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54.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9200万公斤,比上年增107万公斤,增1.2%;计划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万亩(含蔬菜),比上年扩大0.49万亩。渔业养殖面积3200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10万公斤,比上年增5万公斤,增4.8%。全县实现种植业、渔业总产值35500万元,比上年增3800万元,增12%。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实现有组织输出3000人,全县全年在外务工民工达5万人,比上年增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1800万元,增7.8%。计划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比上年增275元,增12%;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3公斤,比上年增4公斤,增1%。与此同时,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提高,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安全及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技术装备得到较大提高,农业内部结构更趋于优化,产业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三)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1、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是20xx年农业工作的重点。要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要适度扩大全县农作物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旱地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措施,加大小春和冬季农业开发,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两杂”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两杂”良种覆盖率。在抓好坝区巩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边远山区特别是石山区的推广种植力度,石山区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扩大1.5万亩。三是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粮食因灾损失。四是根据省、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狠抓水稻、玉米高产创建及农作物间、套种工作,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2、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政策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确保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支农补贴、种粮补贴、小麦其它各农作物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3、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认真抓好商品蔬菜、优质油菜、优质水果、优质粮豆、茶叶生产、名特优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群众经济增收。4、全面抓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项目建设投入的良好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省、州的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充分挖掘我县农业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做好各类项目规划和储备,及时编制上报适宜的产业发展项目,做好项目申报的上下通联工作,提高项目获批率,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投入我县农业发展。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种植业、渔业养殖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加强“三品”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逐步提高我县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6、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以实施农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如优质小杂豆、优质稻、优质水果、蔬菜等,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协调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订单生产,逐步引导建立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推行“企业+合作社(或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依法加大农村耕地流转程度,提高现有耕地的规模利用,建立多种形式并存,利益连接紧密的新型产销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进程。7、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加大农机技术推广,推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思想,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确保全县农机“挂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达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事故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二是结合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认真做好适宜我县山区农机作业的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做好群众对农机产品质量的举报投诉,积极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农业生产物质技术装备,减轻生产劳动强度。8、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就业工作,扩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要求,一是依托县职中、农广校、农机推广站等职业技术培训力量,积极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宣传引导、组织对接等措施,提高务工人员谋职、就业能力,扩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二是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州、县等周边地区进行“家门口”务工,让农民工“出工厂、上工地”,参与乡村公路、安全饮水、水库除险、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途径多元化;三是充分利用政府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鼓励农民工利用自身积累的技能、资金进行创业,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和特色种养殖业,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四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充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新科技的转化应用。9、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案件办理质量,切实改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兼职杂乱、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执法不规范、案件执行力低、履行执法主体不够到位的现象,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进程。二o一o年十一月十一日

全县安全生产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计划


全县安全生产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计划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发展平稳,逐步好转,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队伍、人员逐步建立健全;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健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行业监管逐步深入,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格局初步形成,行业安全度得到提高;应急救援体系逐渐完善;全县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但是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乡镇安全监管机构还不健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工作上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治久安。
二、“十一五”期间及主要做法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县政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并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对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安全生产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安全生产规划、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县政府印发了《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试行)》,界定和明确了县政府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纳入县总体目标考核。
(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等各类重大危险源全部登记建档。
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健全,全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企业全部建设了应急预案,并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加强了对化工、非煤矿山、机械、纺织等行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力度加大。
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建筑、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每年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上街集中宣传咨询日活动,并通过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利过宣传栏、黑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对群众和干部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五)以落实“安全生产年”活动为重点,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全县17个镇区、43家部门这次检查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338家次,发现隐患2176条,目前已完成整改,未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三、“十二五”及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规划: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职责关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联合执法、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2、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促进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电力、特种设备、水利设施、民用爆破器材、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4、加强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创建活动。强化镇区安全监管工作。
5、加强职业健康监营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察工作。
6、指导督促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推进镇区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二)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1、突出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构建健全有效的“责任网”。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推行淮安市“1+3”安全临近工作体系。重点督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2、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危化、烟花、非煤矿山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要进一步规范,逐步向一般企业推广,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3、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

全县安全生产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计划第2页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4、突出工作重点开展八个方面专项整治。按照上级部门工作布署,结合我县实际,将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农机安全等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
5、继续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对重点监管企业坚持从严执法,对安全管理不认真,基础工作不扎实,隐患整改不积极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对因此造成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