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开放以来,中共召开了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抚今追昔,有许多宝贵经验应当认真总结,有许多重大课题迫切需要破解,农村改革发展亟待加快推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这次会议从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建立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实现总体小康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作出的贡献。从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权利五个方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这次会议客观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会议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针对目前的新形势,会议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

会议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农村**管理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二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从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扶贫、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关键在党,并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农村、农民无私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推进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从全局上统筹谋划、从战略上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公报强调保持、和资本市场,并通过了关于推进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无论对突破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瓶颈,还是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社评说,这次会议特别分析了经济形势,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成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

社评认为,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既是应对金融海啸冲击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对全球克服金融危机的最大支持。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和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弱;与此同时,XX年以来带动中国新一轮增长中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限制日趋严峻。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必须以内需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立足于内需,中国经济抗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就会增强。中国这一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保持平稳和健康运转,本身就是对稳定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社评称,中国改革大业是从农村发轫的,30年来中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改革的首要问题在于土地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会打破中国农村过于分散化的小农经济模式,刺激农村土地集中,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机关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机关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所颁发的公报,本人认为体现了“四最”:一是时机最关键。时逢开发三十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另外当前国际国内“金融海啸”爆发加剧,继续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二元发展战略难以为继,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积存的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理念来破解。二是认识最深刻。在全面总结、审视、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准了“症结”、“病灶”:当为重中之重。三是措施最全面。会议对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许多重大而关键的落实举措,实在而有效。四是效果最期待。全国人民对这次三中全会的召开寄予厚望、充满期待,而中央也没有辜负众望,在对若干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目标任务。而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则会是一纸空文,更加降低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对如何学习和贯彻这次全会精神,我想引用公报里一句话来概括:“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具体到一名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主要就是要理清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理清市级机关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作为一名市级机关,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农民群众咨询与他们生活、发展切身相关的政策性问题,而我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解释,有时候甚至以自己非对口部门来搪塞。其实,在生活中,老百姓经常把各级机关看作国家,把各级干部当成政府,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而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对于中央的各项好政策,市级机关应充分发挥“变压器”作用,结合宿迁的工作实际,把宏观的、纲领性的文件转化为老百姓能听懂看懂、感同身受的实在举措,制定出台能惠及所有农民群众的操作细则。每一位机关干部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挥十七届三中全会“宣讲员”和“实施者”作用,使得政府机关真正能成为农民群众的代言者,农村工作的服务者,高效农业的推动者,以实际工作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谐推进。

二是理清组织部门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全会公报中许多要求都是对各级组织部门提出来的,如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可以说,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部门都承担了大量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对于这次主要针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中央全会,组织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农村要出生产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激发农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把党的政策把握好、运用好,从而让广大农民从中获取效益,得到实惠。

三是理清干部工作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做好农村工作需要能人,当前更需要干将,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了更好地贯彻全会精神,今后干部工作应侧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树立面向基层的导向,不断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让适合做基层工作的干部到农村一线去大显身手,让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到基层乡镇去锻炼提高,让在基层干得好有成绩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加大不同层面干部的交流融合力度,力争使上面的干部了解下面,下面的群众理解上面。最近中央、省、市委在这方面都有所举措:选派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到村任职,从县乡基层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市委也从基层公推公选了4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部门、公推公派市直机关7名处级干部到县乡任职等。二是进一步选优配强涉农部门的干部。近年来涉农干部配备有弱化的倾向,今后应想办法通过交流、调动、培训等方式把这些干部选好抓好,选优配强,为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农村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机关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是篇好,涉及到农村、干部、改革、基层、工作、发展、推进、建设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国是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农村、农民无私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推进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从全局上统筹谋划、从战略上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是篇好,主要描述农村、发展、改革、农业、推进、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山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个挑水心里发愁,十里路上吃水贵如油……”一曲民谣唱出了山区农民吃水难的辛酸。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在黄淮海平原,很多农民祖祖辈辈喝水困难,甚至喝着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仍有3.79亿人存在困难或饮水不,占当时全国农村总人口的近40%。饮水不安全、饮水困难在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尽快让这3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全面推进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让亿万农民免除了缺水之痛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行动:全面3.2亿农民饮水不安全

说到水,山西省灵石县桑平峪村88岁的独居老人张宝柱满眼是泪:“咱这里的水,吃了肚子疼,村里人都到10里外的地方担深井水。以前我用小车推水,来回要一个小时,两天一次。后来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得求人担水。”在沿淮农村,居民面对的是常年处于5类水质的淮河及其支流,喝上干净水一度成为这里农民的奢求。

饮水安全,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艰巨的任务。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用全球7%的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1%的饮水和用水问题。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我国农村饮水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国务院于1984年批转了《关于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以及《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逐步规范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

20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规划。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4年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纳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渠道增加投入。至新中国成立50年时,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2.16亿人的饮水困难。

到2004年底,我国基本结束农村饮用水难的历史。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在2015年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我国政府对此作出了庄严承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实现了农村供水工作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阶段性转变。2001-2005年,国家共投入资金223亿元,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问题。

从2006年开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实施。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全国计划解决1.6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全国可累计解决1.95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2000年3.79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51%,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之前,全国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普及自来水。

大投入:水利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的民生工程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3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工作目标。

一系列关于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部署迅速展开:2004年以来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尤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要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来解决那些成本较高地区的工程运行问题。2005年8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这些政策的有力保障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成为我国财政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据统计,2000-2008年的9年间,全国共投入618亿元,其中中央安排资金311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群众自筹307亿元,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饮水安全工程,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王晓东接受采访时表示。

各地也相应加大投入。“十一五”时期初,山东省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湖北、贵州两省提出用5年时间全部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52亿元,重点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饮水问题;福建省还提出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国有24个省级政府专门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或办法,对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所有项目资金投入都要按照政府批准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实施,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机关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所颁发的公报,本人认为体现了“四最”:一是时机最关键。时逢改革开放三十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另外当前国际国内“金融海啸”爆发加剧,继续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二元发展战略难以为继,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积存的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理念来破解。二是认识最深刻。在全面总结、审视、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准了“症结”、“病灶”:农村工作当为重中之重。三是措施最全面。会议对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许多重大而关键的落实举措,实在而有效。四是效果最期待。全国人民对这次三中全会的召开寄予厚望、充满期待,而中央也没有辜负众望,在对若干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目标任务。而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则会是一纸空文,更加降低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对如何学习和贯彻这次全会精神,我想引用公报里一句话来概括:“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具体到一名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主要就是要理清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理清市级机关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作为一名市级机关干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农民群众咨询与他们生活、发展切身相关的政策性问题,而我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解释,有时候甚至以自己非对口部门来搪塞。其实,在生活中,老百姓经常把各级机关看作国家,把各级干部当成政府,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而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对于中央的各项好政策,市级机关应充分发挥“变压器”作用,结合宿迁的工作实际,把宏观的、纲领性的文件转化为老百姓能听懂看懂、感同身受的实在举措,制定出台能惠及所有农民群众的操作细则。每一位机关干部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挥十七届三中全会“宣讲员”和“实施者”作用,使得政府机关真正能成为农民群众的代言者,农村工作的服务者,高效农业的推动者,以实际工作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谐推进。

二是理清组织部门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全会公报中许多要求都是对各级组织部门提出来的,如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可以说,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部门都承担了大量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对于这次主要针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中央全会,组织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农村要出生产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激发农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把党的政策把握好、运用好,从而让广大农民从中获取效益,得到实惠。

三是理清干部工作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做好农村工作需要能人,当前更需要干将,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了更好地贯彻全会精神,今后干部工作应侧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树立面向基层的导向,不断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让适合做基层工作的干部到农村一线去大显身手,让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到基层乡镇去锻炼提高,让在基层干得好有成绩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加大不同层面干部的交流融合力度,力争使上面的干部了解下面,下面的群众理解上面。最近中央、省、市委在这方面都有所举措:选派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到村任职,从县乡基层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市委也从基层公推公选了4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部门、公推公派市直机关7名处级干部到县乡任职等。二是进一步选优配强涉农部门的干部。近年来涉农干部配备有弱化的倾向,今后应想办法通过交流、调动、培训等方式把这些干部选好抓好,选优配强,为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农村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