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文化先进个人发言稿 > 导航 > 优秀范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文化先进个人发言稿

优秀范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优秀范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优秀范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这种认识已经上升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我们党制定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就从制度安排、执政方略和社会成员认同方面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社会、和谐社、文化、先进、发展、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希望对大家有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优秀范文: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构建主义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担负着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是鼓舞人们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它是实现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社会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国人民为着实现共同的根本利益、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它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探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人们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明显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明显增强,更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而且,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闯过许多难关,还要经历许多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触及,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将会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已经对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削弱、动摇共同理想信念,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面对国际国内种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十三亿人民的前途命运。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理论的武装,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回答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生动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理论武装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它通过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个人行为,从而调节社会关系。道德建设见之于社会,是道德教化,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道德建设见之于个人,则是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去认知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道德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沦丧,就必然会陷入社会失范、欺诈成风、正不压邪的混乱境地,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决不可低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给社会主义道德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很容易发生过于偏重物质利益、见利忘义、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倾向。事实上,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负面影响,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市场上制假售假、欺诈逐利有所蔓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冲击着公平竞争、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风尚,金钱关系腐蚀着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已经严重地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党早就充分估计到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存在着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机渗入、腐蚀我们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严重风险。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这种风险的严峻性将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者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急剧变化,势必对社会、家庭原有的秩序和结构带来冲击,在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动中,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能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互助友爱、安居乐业?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尖锐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将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成败,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面对严峻的历史性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针对当前道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尊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群体性、普遍性、全面性特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四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效性的战略意义。毫无疑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公民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科学知识水平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科学文化教育上还很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镇平均水平低2.5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而我国劳动力素质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方面就业压力增加而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大量缺乏的现象,同时,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一类突出的矛盾和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站在抓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要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发展面向所有人的、非学历的多样化教育,构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增加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努力使之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尤其要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学,并确保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十三亿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和环境。文化艺术寓教于乐,娱情益智,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对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要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可以相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精神支撑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一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担负着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是鼓舞人们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它是实现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社会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国人民为着实现共同的根本利益、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它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探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人们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明显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明显增强,更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而且,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闯过许多难关,还要经历许多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触及,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将会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已经对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削弱、动摇共同理想信念,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面对国际国内种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十三亿人民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理论的武装,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回答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生动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理论武装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它通过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个人行为,从而调节社会关系。道德建设见之于社会,是道德教化,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道德建设见之于个人,则是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去认知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道德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沦丧,就必然会陷入社会失范、欺诈成风、正不压邪的混乱境地,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决不可低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给社会主义道德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很容易发生过于偏重物质利益、见利忘义、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倾向。事实上,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负面影响,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市场上制假售假、欺诈逐利有所蔓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冲击着公平竞争、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风尚,金钱关系腐蚀着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已经严重地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党早就充分估计到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存在着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机渗入、腐蚀我们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严重风险。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这种风险的严峻性将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者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急剧变化,势必对社会、家庭原有的秩序和结构带来冲击,在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动中,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能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互助友爱、安居乐业?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尖锐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将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成败,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 面对严峻的历史性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针对当前道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尊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群体性、普遍性、全面性特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四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效性的战略意义。毫无疑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公民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科学知识水平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科学文化教育上还很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镇平均水平低2.5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而我国劳动力素质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方面就业压力增加而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大量缺乏的现象,同时,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一类突出的矛盾和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要站在抓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要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发展面向所有人的、非学历的多样化教育,构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增加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努力使之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尤其要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学,并确保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十三亿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和环境。文化艺术寓教于乐,娱情益智,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对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要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可以相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精神支撑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

优秀范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优秀范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最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主义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怎样理解总书记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呢?笔者认为,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个方面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而非有些人所力主的那样,是具有所谓普世价值的西方式的民主法治。当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面对着许多问题,任务繁重,但基本方向已经明确,基本途径已经确定,关键是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在此前提下,笔者从公平、友爱、有序、活力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 公平是人类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但由于我们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三农”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因此,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行政等手段,抑制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重点解决好合理税负、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受益差距、增加就业等直接关系利益协调的各种问题。当然,公平是相对的,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相适应,但体现不出公平,就没有正义,就绝对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 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因而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是在人格、权利、机会等方面追求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它力图从政治、经济等制度上解决社会成员融洽相处的历史难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这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民群众有效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途径还不通畅、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益和表达意见的机会不等、社会互助机制尚未完善等等。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民主法治建设在一些方面滞后,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转型期出现较明显的不适应,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快等等。在当前,道德失范、交往失信的状况还比较普遍。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制度供给、道德规范、教育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引导和要求人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当前重点要治理社会诚信问题。没有诚信,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就不会有社会和谐;没有诚信友爱,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 和谐本身是一种有序状态,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社会运行有序,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现偏差则社会纠偏机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等各种条件的约束,也因为我们努力不够,作为社会主义题中之义的平等、民主、自由等的实现程度总体上还不高,社会有序运行所需的法律、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组织、管理等还有不少问题,因而我们面对着大量严重的权利侵害现象、党群干群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紧张现象、刑事犯罪案件发生率上升现象等等。社会安定在当前成为人们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对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快民主法治建设、强化秩序规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必需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协调机制的发育、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等途径,来保证社会安定和运行有序。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衡量是否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和谐必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活力的和谐,是一种死寂的、毫无价值的美。社会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在当前,制约我国社会活力的主要是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社会流动性差、利益分配失当等因素。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办法,关键还在于改变那些影响和束缚活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摆在第一位的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推动各个领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业、创新、创造,是社会活力的来源;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来源,和谐的达成本来就依靠活力。

《优秀范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篇好,讲的是关于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活力、民主、和谐、方面、法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优秀范文:超前理念与先进文化融合构筑特色商城


《优秀范文:超前理念与先进文化融合构筑特色商城》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今年是xx创立十周年。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商城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遥远、叫人永远铭记的心路历程。因为它记载着我们改革开放的足迹、辛勤耕耘的汗水,更记载着我们承受坎坷的韧性、面对困惑的执着、迎接成功的喜悦,和拥有辉煌的自豪!

如今的商城已经成为省内知名的、地区闻名大型的综合性工业品。经营门类也从开始的单一生产资料超储积压物资发展到今天的包括工业生产资料、电子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及产品、家用电器产品等四大类10万余品种的超级市场。在**市乃至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的商城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事业稳定。在市场上已经占有较高的占有率,事业达到一定规模,没有希望取得更大的发展。会固守已有的家业和客户,而不愿去冒险开拓新业务,渐渐地,企业整体就慢慢地失去生机,从经营者到一般员工经常带有强烈的"无计可施"和"闭塞"的感觉。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面对这种新经济大潮,让我们的企业更加无所适从。也就是说商城表面的辉煌已掩盖不了那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难以勘悟的困惑。那么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在残酷是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想:

惟知己方能不殆

时代变了,市场也在变,在多样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身的优势,克服劣势,这样就会找到市场中的新机遇。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商城发展的根基。

㈠、商城的优势

1、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已确立了商城在**市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并且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2、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市经济中心,长久积淀经济氛围给我们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3、租金价格相对低廉。

4、拥有了一整套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管理租赁制度和经营方式。

5、拥有稳定的业户和稳定的客户群,我们的商城也因为这些特定的消费群体而客观存在。

㈡、商城现阶段面临的劣势即发展的局限性:

1、来自外部因素的限制。

⑴ 买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下产品竞争激烈。

⑵ 宏观调控政策不力,经济拉动战略作用不明显。

⑶ 现处在市场经济转型期,全社会都在进行深刻变革,过渡、调整需要时间。

⑷ 地方政府的政策观念在有些方面有偏差,职能部门对企业的严管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起不到扶持作用。过重的税赋导致费用的增加,而我们相对低廉的租金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⑸ 由于利益的驱动,各行各业都在大建市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

⑹ 就业稳定性下降,由于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造成下岗人员与日俱增,参与市场经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少。

2、来自内部因素的限制

⑴ 空间限制。商城自1993年成立以来成功的实现了五次跨越,商城内几经扩建、新建、改造,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上了,再扩张已没有空间。

⑵ 环境限制。一是格局设置不合理。市场建得早,为适应当时的环境,鉴于当时的现状,采取小单元、小店面的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显落后。新建营业大厅由于对市场了解得不够,在格局设置上也不尽合理。但根据商城的当前的实际情况,格局改造困难重重。二是设施陈旧。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施在逐渐老化,而新建商城的设施档次不高。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⑶ 企业内部矛盾限制。一是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决策的不均衡性造成发展上的矛盾(如院内交通实行环路,使原来冷落的物贸城逐渐火起来,而原来门庭若市的生资大厅却受到了冲击)。二是解决工作问题缺乏大局意识。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矛盾增加,本位主义严重,各自为政,工作协调困难。

⑷ 观念限制。企业缺乏创新,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由于企业初期创建成功,企业员工和管理阶层产生“名门意识”,过分自信,虽然嘴上常强调危机意识,但心里自大症结已深。因此企业客观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⑸ 素质限制。一是商城员工素质。商城员工的现状是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文化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创新精神,依然故我,抱残守缺;有的缺乏迎难而上的无畏气概,面对困难一筹莫展;有的缺少大局意识,远离中心,看重门户;面对新形势普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二是商城业户的素质。商城内大部分业户的经营形式属于小家庭式的模式,业主本身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决策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过去的特定历史环境背景下,他们靠种种有利因素取得了发展,但在今天的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他们将感到力不从心决策困难。

为了尽快适应入世后企业发展的需要,摆脱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具备战略性、创新性、应变性,使长远发展和阶段发展紧密结合,使企业各方面统筹发展。我们必须做到:

理念先行

市场经济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而我国步入市场经济前后不过十几年,不要说准确把握其规律性,就连一些基本概念还不甚明了,因此有些情况可以谅解。特别是我市现在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转型没有完全实现,新的市场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很多旧制度下的做法和残余还存在。因此对我们企业而言,首先要做到的是超越自我,理念先行,创新思维。

一是观念创新。创新意味着不照搬惯用的东西,意味着极大的灵活性。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知道现实已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我们不能限于空泛议论,而是要把功夫下在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具体过程中,落脚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工作上。我们商城要超越他人,就要处心积虑地创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创新举措,引起一个小小的变化,都是一种成功的超越。这些变化聚少成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最后企业完全超越了自我,而不被淘汰。

二是市场创新。对于商城到底向何处走的探讨自商城成立以来就没间断过,尽管市场一扩再扩、一改再改。但是市场内在的核心却并没有因为外在的变化而演进。我们的商城一直在迎合低端市场而存在(除电脑城外),市场档次不高。造成我们对外部情况变化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抗风险能力差,无法引领潮流,只能被动跟随。因此要实行经营商城方针,树立品牌意识,进行特色化、差异化的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生产资料工业物资、日常消费品等在东北地区的辐射能力。开发储运资源,积极整合,逐渐形成服务范围广,配送能力强的现代物流群。形成一个大中小并存,综合与专业兼有,批发与零售结合、城市与农村相衔接的市场网络。在市场内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营销方式,通过引进名优商品进场销售,开办专卖店等形式,提高市场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三是策略创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环境中,要面对的问题不同,需要调整方面也不同。在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企业的全部目标就是生存发展。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往往需要建立与企业逐渐扩大的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策略。鉴于商城目前空间的限制,在就有的范围内扩大规模已不可能,因此现阶段的企业是做强而不是做大,要强调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实施开发人才战略、吸引大户策略、经验品牌策略、宣传策略、管理创新策略等(具体内容在后面提及),来增强企业实力。

四是管理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目标和意图通过制度的执行有效地贯彻到企业运作的每一个角落。1、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说到底是规矩建立问题,游戏规则建立问题。但我们深知,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制度越多管理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制度建设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对人的尊重,建立富有人性化的制度,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以人为本”,了解员工的需求然后满足他,而不是聘用他然后榨干他。要让制度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企业要想做大做久,成就百年企业,“以人为本”应是制度建设中自始至终应该注意的核心问题。2、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始于教育,旨在统一认识,特别是统一管理干部和员工对制度“必须性”认识,树立全员管理、全员参与意识;终于教育,制度从制定到执行、检查、考核的整个过程都要注意正面引导,宣传教育,以减少阻力,增强合力,从而保证步调的一致性、执行的有效性。
3、要切合实际和不断创新。最先进并不一定就是最好,适用才是最好。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和满足企业需求,管理才会出效益,否则一切就会适得其反。“没有不变的事物,不变的是变化”,企业情况变了制度要跟着变,要推陈出新,惟有如此,管理才能渐成体系,渐成特色。4、要从小事抓起,追求精细化管理。很多企业也制定了不少的制度文件,但不能贯彻执行或不能长期坚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注意这些“小事”,从而没有打造好企业基础管理平台而缺乏操作性所致。5、重在保障和考核执行。“管理,90%以上是无趣的例行公事”,越来越成为管理者们的共识,它同时说明了制度执行的重要。制度不论如何健全、完善,一旦执行不力,管理必然松散混乱。“制度无情”,已成为企管界的一句时髦用语,制度一经颁布必须执行,不管涉及谁都应一视同仁。东方人性化社会诠释管理可以是有情的,但这“情”即指“管理有情”,情在关心、情在理解、情在沟通、情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而不是情在“法外”。在制度建设中,建立有效的保障和考核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五是服务创新。对我们商城来说,服务的关系包括商城与业户、业户与客户的关系,因此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把“服务”看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市场的缺口与空白都会及时被填平补齐,进入买方市场是为了寻找增长点,不要像过去那样,走为找而找的单纯的传统之路。要明白我们商城靠什么生存?只有业户才是我们企业生存的根本。按常规,商城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最初都是以能否找到业户为准则。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业户增多,业户的成份日渐复杂,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日益扩大,内部管理就上升为具有挑战性的首要问题。故把内部管理搞上去就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以服务为龙头,本着“你经营、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你就业、我兴业”的原则,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变服务观念,实施情感化服务策略。视业户为上帝,从细处着眼,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为其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政府职能部门协商,争取的扶持优惠政策,让业户取得的税后利润。加强对业户经营的导向作用,引领业户逐步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使自身的经营向‘大(规模大)、精(产品精)、专(专业化)’方向转化。为业户提供、更先进的信息,努力为其搭建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平台。

特色为本

没有一种策略,可以保证一定心想事成;也没有一种惯性,可以帮助永续成功之道。要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下大力气铸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商业资源整合的立足点。那么我们商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什么?那就是以特色为本。应该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铸就特色。

就是要实施名牌化经营策略。既然生产型企业可以经营、城市可以经营、那么我们市场也同样可以经营。

一是创名牌。把“**”之名作为一种品牌进行经营,以整个大院和上市企业的品牌优势为依托,继续提高其知名度,提高其可识别性,使其进入现代经营领域。

二是提高市场整体素质,增强商城实力,提升竞争力。商城实力的增强、档次的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就是商城的特色。1、注重培养和提高市场主体素质,制定市场招商原则,实行入场资审制。对入场经营的主体,进行资质验证,建立竞争选择机制。入场前对摊位进行公开招标,采取竟价出租,尽量让有经营实力的大户进入市场。逐渐增强实力,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2、着力提高商品档次、质量,扶优打假,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转变过去那种保护主义观念,应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打假,力争从正面来维护业户的利益,以此提高商城的信誉,提高商城的经营实力。3、积极引导经营户采用信息化交易、契约化交易、总代理制、连锁店等新型的商业交易方式,不断提高经营效率。4、适应经营户经营规模、方式的转变,适时调整市场内部结构。抓住机会,创造条件,调整厅内不合理的经营格局,以小化大,逐渐实现展位式超市型的经营格局;合并同类项,对各城内经营交叉的情况进行剥离、合并。使商城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力求档次的提高。

文化是根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文化的因素直接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的建设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说,是一件锐利无比的武器,是企业成长发展的精神所在,是根。我们虽然也讲企业文化建设,但往往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核;注重形象而不注重内容;注重一时而不注重持久。为了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必须以高的智慧和理性长期不懈地创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来彰显我们的企业魅力,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科学定位。在如今的市场上,企业参与竞争的思路已延伸到未来,市场定位已不在是一种简单的概念性操作,而是寻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更高创意。因此定位不能过于主观和刻意,而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准确的市场前景预测和缜密的可操作性论证为基础,适时调整,科学定位。

二是实施开发人才策略。人是企业的主体,资产负债表能展示集团的财政实力,但却不能展示它的潜在实力——人的财富。因此我们要加强现代竞争的手段,积极开发人才战略。就商城目前的情况,对外招聘不具备条件,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好念经,他们熟悉本企业及对他们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向企业内部挖掘人才,合理调整内部人才结构,常常可以事半功倍。可以对企业内部员工每隔半年或一年实行一次内部调动,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还能发现人才;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创新只需要我们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出新的改进,其实每一时刻每一个员工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有更好的方法和效果,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并为其创造创新的环境和发挥效用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

三是培养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学习、创新能够建设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保持持续学习,持续创新的精神。把学习演化成一种风气,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此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四是注重宣传的导向作用,举办有特色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以此提高商城的知名度,让‘**’之名家喻户晓,为实施经营‘**’品牌策略提供导向作用。

五是培育企业个性。根据企业本身的性质和企业的历史及所积累的一些风格、模式,真正挖掘出本企业的本质特点的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规范。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潜在东西,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将在现代企业运营中起着重大作用。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可能伴随企业一直发展下去。我相信,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做到理念和文化的融合,构筑特色商城,才能让商城在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优秀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建设主义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的思想起源范文


和谐社会的思想起源范文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是如此。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那里,他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在这里,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切断那些引起纷乱的社会交往关系,让人们像植物一样固守在自己的园地里。这种淳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画卷,固然是和谐社会的一类,但它更像是没有人活动的自然界。

在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无何有之乡”等等。在这类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的文化本性同样被充分地解构,剩下的只有人的自然本性。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民如野鹿”,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庄子将人融化在自然中,人的一切活动表现为典型的自然过程,并随着自然界的盲目发展而不留下任何印记,“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在这里,和谐的自然界,容许有万窍怒号的大风和和风,它们自吹自停、旋怒旋已,也会有气之聚散与物之生灭的自然代谢过程,但却没有君子、小人的分别,更不会有“尚贤”、“使能”的主体意识。在这种和谐之中,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有“物”的和谐,而人不过是“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的造化之物,人与万物之间并无特异之处。

这样,在道家主要代表那里,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他们主张天道自然,强调天的决定作用,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他们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对人与自然的区别,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则刻意剔除。因而在庄子那里,“有己”的意识是不和谐的根源,它容易导致人们区分是非、善恶,计较得失、苦乐、祸福,由此引起种种苦闷,它也是造就自身与环境对立的根源。这种取消自我意识与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真正的和谐应该是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但道家思想资源中的和谐观,自有其深刻之处,它首肯了消极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我们拥有一块坚实的土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第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我们可以吸取的思想资源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等级秩序中,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做到“和而不同”。对于社会整体和谐来说,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就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即在各阶层内部人与人之间做到均等,而不是不同阶层的一律均等;各利益集团之间和谐相处,实现上下相安,而不是上下倾轧。在人与人之间要求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诚信,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儒者看来,人伦和谐并不涉及到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涉及到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但是社会的不和谐,往往起因于财富、权势、力量对比的悬殊,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成员以势挟贵对他人的生存境遇漠然视之的时候,更容易引起社会冲突。因而孔子强调人际应该以仁心相感,仁的感通恰如各社会要素的和谐剂。

在荀子的思想中,社会和谐主要取决于各阶层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应的有差别的回报。荀子称:“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等级贵贱之分与对物质财富占有多寡相对应,在等级差别的对应中,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不同的人“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乐、或劬劳”,而人们又安于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因而,礼的规定以及人们对礼的认同,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这样,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乐制度设计中。在这里,它虽然强调的是不同政治地位者的利益差异,但暗含了区分人们贡献差异的因素。尽管在礼的强制性规定下,它对人们贡献差异的看法往往是颠倒的,但它通过规定不同职位者的需求差异,引导了人们对礼乐制度的普遍认同。

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之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按社会成员对社会贡献区分其报酬是必要的,社会成员对自己之于社会贡献程度的自觉估量,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在科技、知识、管理、资金等非劳动要素已进入社会分配系

和谐社会的思想起源范文第2页

列的今天,人们若仅仅着眼于劳动付出,将按劳取酬中的“劳动”作狭义的理解,就难以了解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及其多种因素合力这一客观事实。按照贡献的差异进行差异分配的原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本性的,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社会成员的潜能,它使人们的目光不再专注于已有的财富的分割,而将人的主要力量转换到对财富创造的追求。在当代社会,对和谐制度的设计,一方面要创造出有利于社会强势集团追求财富欲望的合理空间,另一方面,又要将他们对财富的追求限定在社会可接受的公平、正义范围内。一般来说,他们拥有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在获取利益方面更容易得到制度设计、政策安排等的支持,相反,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利更容易被忽视。因而,关注弱者的权利就更有必要。若没有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或最基本生存权利的合理安排,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不可能的。只有转型期的制度设计使困难群体的起码生存得以维护,才有可能使在全社会的财富增进的同时,所有社会成员的生存境况亦随之改善,从而实现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认同,并形成社会协调发展的向心力量。

第三,风俗和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和谐社会落实于人伦日用之中,除了人伦关系的和谐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习俗。追求人文生存环境的和谐,是不同时代人的共同梦想。如果说桃花源中的淳朴和美风俗还带有梦幻的色彩,不足以成为现实社会的样板的话,以礼乐为根基的人文教化,则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礼乐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群居而不乱”、“体情而防乱”,既有秩序、又有自由的合理的社会。每个人在合理的风俗习惯中,可以改过迁善,过着自己能把握自己,又能涵融群体的生活。而淳朴世风的形成,又少不了对民众的礼乐教化。通过礼乐教化,人自觉其作为人的存在,以富于人性的交流,取代相互窥伺与欺骗。也许人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礼乐的教化是无根的,难以落实到人伦日用中去。但是,无论是在现代科层社会组织中,还是在人们家居封闭的楼房里,用人对人的温情取代人对人的冷漠总是受欢迎的。无论是礼貌地问候,还是在家居生活中对他人存在的顾及,比如爱护环境、不讲脏话,对人友善这些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都足以成为和谐风俗的基本要素。相反,现代人若没有诚信、孝顺、平等等观念的支撑,人们就会整日生活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争吵中,人的情感细小裂痕就会化作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心灵鸿沟。

第四,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在中国哲学史上,无论是张载的“民胞物与”,还是王阳明的“一体之仁”观念,都是基于人与万物的一体感为基础的,它们承认人天生具有同类感,正是这种同类感,才有可能使人的自爱扩大为爱同类。因而和谐社会必须有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与接纳。但是,现实境况往往是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把同类意识抛却在一边,心中所据有的只是自我的利益,只有由财富或权势的崇拜而来的同类分化。因而,超越自我的束缚,摒弃商品拜物教,培养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是身心和谐的必然要求。

个体身心和谐,既取决于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心态,也取决于制度安排所给予人的希望,即社会成员感到社会规则大致公平,认为个人虽然还没有达到他人的成就,但每个人却具有与那些成功人士相同的社会权利与机遇。只有这样,个体身心和谐所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的超越精神,才不是阿q式的自我麻醉,而是基于个体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清醒认识,基于对生存意义的深刻领悟。尤其是当劳动真正被社会所尊重,并且值得全社会所尊重的时候,当财富并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的贪欲而追求,而是全社会各种要素的合理聚合,并通过多种值得人们信赖的方式而反馈于社会的时候,个体的自由才有可能得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实现。总之,从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在激发社会活力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人创造财富的活力,又要注重激发弱势群体的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人、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培育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优秀范文:深刻剖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深刻剖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自第一阶段以来,本人按照《xx市xx镇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方案》的,在切实抓好全镇教育活动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认真学习先进性教育必讲习篇目,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通过自查、帮查、互查,特别是通过学习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认真剖析进一步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使自己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思想上存在的差距、工作中存在的和作风存在的不足。这些差距和问题如不尽快加以克服和改正,无论对事业、对整体,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有害的。
一、存在的主要差距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分析评议,自己对过去的思想、学习和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对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
1、思想观念与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思路不宽、步子不大、发展意识不强,市场没得到跨越式开拓,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二是没有从区域经济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就经济抓经济,就农业抓农业,缺乏大农业观念,不能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xx求发展,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发展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忽略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三是招商资方面没有大力度,没有很好地利用好山区的地方优势,镇域经济没有较大突破。一个镇,经济发展快慢、事业成功与否,关键看这个地方的决策层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真正更新,这次征求意见时,一些基层干部和对我们提出了很多期望和建议,要求我们进一步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山区的经济。我作为一个镇的党委书记,必须正确估价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挑战,着眼大发展、理清大思路、制定大举措,使我镇尽快摆脱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局面,在镇域经济突破上取得新进展。
2、行为表现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还存在不足。经过反思,自己觉得很多地方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对待群众反映的小问题没有足够的耐心,态度生硬。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淡化,不能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要求无小事”的思想,把自己摆到公仆的位置,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的,这样下去很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一个党委领导的形象。
3、工作实际与群众的期望存在差距。这次调查走访,我了解到群众对我们党委政府的期望值很高,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表明,我所做的工作虽然整体上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距群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当前,镇辖28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经济收入的路子,乡镇财政实力不强,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漏洞,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有执法不严问题,有办事不公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降低我们党委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势必失去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影响全镇经济健康发展。在工作上,如果镇党政机关工作实绩不突出,干部群众不满意,我作为镇党委书记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我必须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通过学习和党性分析,自己感觉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浮躁,安排部署的多,检查落实的少,指导指挥的多,身体力行的少,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二是工作深入不下去,只抓到了表面,没有抓到实质,平时忙于事务多,深入基层时间不够多,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重视程度还不够。三是围绕上级中心工作抓得多,围绕本镇工作重点抓得少,这种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了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5、民主意识与班长职责不相适应。在方式方法上,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得不够好。每年能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但其他时间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得比较少,质量不高,班子成员之间缺乏经常性思想交流,没有真正做到时刻坦诚相见,齐心协力解决实质性问题。二是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缺乏必要的勾通,在广开言路方面还存在差距,有些重大问题不经充分时间勾通就急于落实。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党性分析,自己思想认识升到了新层次;责任意识得到了新增强;自身建设找到了新水准;奋斗方向确立了新目标。今后我要努力当好六个表率:
1、树立发展的理念,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着眼于大思路、大视野、大举措来推动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要努力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要立足资源,瞄准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船埔求发展,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招商引资;要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带出一个敢干敢为、争创一流的好班子。
2、树立楷模的理念,做严格自律的表率。坚持严以律己,带头执行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非份之想不想,非份之财不取、非理之事不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踏踏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做敢于负责的模范,做善于团结的模范,做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模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努力为班子做出榜样。

《优秀范文:深刻剖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是篇好,主要描述群众、工作、问题、要求、发展、没有、经济、自己,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