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司法所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建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司法所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建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司法所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建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所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建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近来街道安排了几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认为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这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大局,更好地把观念、思想、意识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上来,也是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行动上、实践上贯彻落实的需要。我们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用和谐理念处理社会矛盾,改进社会管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司法工作的各个方面。现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必须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司法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就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自觉地为大局服务,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本文、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于我辖区贫困群体居多,又处于社会结构较复杂的状况,加大法律的宣传和典型案件引路的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当抓紧抓好。
二、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司法工作
每一个司法干部要更加尊重群众的意愿,在执法办案、社会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出便民利民措施,满腔热忱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司法行政部门要争创人民优秀调解员,把司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必须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稳定
要按照可持续和谐稳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基层、打基础,在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在调动基层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提高基层执法维稳能力上下功夫,在落实基层人财物保障上下功夫。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织牢基层基础工作的网络,更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管理运作水平。
四、必须加强改善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要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矛盾纠纷。
当前,我辖区一方面面临城市拓展带来的巨大压力,拆迁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另一方面今年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引发新的一些突出矛盾。
(二)要以定分止争为目标,充分利用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
司法所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实现定分止争,促进社会和谐。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机制,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是调解工作在组织上得到落实,实现三种调解手段的有效衔接。
(三)要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们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针对暴力犯罪、黑社会等社会性质的犯罪要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同时,还要针对一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性、黄赌毒、盗窃电动车、自行车等案件及时组织专项斗争。对阻工、强买强卖、抢揽工程等也要重拳出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四)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平台。要强力推进综治“十进”工作,积小平安为大平安,重点加强新建成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和管理,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应当说这方面的任务仍然是很重的,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司法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司法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遥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着和改革

司法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开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

司法局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司法局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创造性履行司法行政职能 努力构建**社会和谐
**县司法局
科学发展,我认为其主题是推进改革,要务是改善民生,目标是和谐发展,关键是创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的系统性、艰巨性,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坚持改革、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民生问题既是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切入点,也是结合点和交汇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既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执政能力的检验尺度。而今,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立足点是促进官员思想大解放,改变政府主导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官”念,释放更多的社会空间,激活民间的活力,以社会的发展,以公民的强大,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当前,我县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如交通、教育、医疗、环境、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等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民生问题,就是要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适。如何解放思想?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又好又快?如何科学发展?如何构建和谐?就是把民生问题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和交汇点,致力于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减少因征地、拆迁、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类矛盾,实现民权、民治、民享、民乐。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应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开、机会公开、规则公开、分配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让改革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众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透明,提供便捷、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更多地体察、关注、关怀弱势群体。三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强化共建能力,不断提高共享水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关键是制度创新。为此,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官本位”、“说假话”、“潜规则”等文化生态污染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弥漫和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心理,决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二是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思想解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贯穿于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新的思想解放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就我县司法行政系统而言,如何在思想大解放中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我认为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只要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关心关注和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公民正确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和解决自己的诉求;建立健全调解网络,切实解决好民间纠纷,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调动各种力量,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目标,就能为构建**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围绕和谐**建设,司法行政系统应创造性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在普法依法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我县广大农业劳动力将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向城市转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农民融入城市,从“农民”转变为合格的“市民”?我认为首要的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多样、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重点开展“法律进乡村”和“法律进企业”活动。“法律进乡村”一是普法志愿者队伍进乡村。组建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进驻乡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法制宣传,法律知识咨询。二是法制宣传资料进乡村。针对我县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印广大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资料,免费发放到各乡村,真正让农村居民看

司法局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得懂。三是以案示法进乡村。汇集以农村法律题材为主的以案示法电视专题片,发放到各乡镇司法所为农民播放,让农村居民从中意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自己再遇见类似的事件后知道该怎么做。四是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进乡村。组织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针对农村当前比较突出或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进企业”一要继续开展对企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五五”普法学习资料》发行。二要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培训力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用工单位的责任,将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的培训内容,促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农民工自觉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要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和各类企业建立法制夜校,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要明确职责,抓好农民工输入地、输出地法制教育培训。年内,全县要开展10场以上农民工法制培训;三要在企业建立法律文化活动室。在活动室内设立法制专栏、法律书架、法律报夹、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互动,丰富企业员工生活,提高员工法律素质。二、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降低老百姓的诉讼成本,防止财力、精力和人力的大量耗费,让群众用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获得公正化解矛盾。随着普法推进,农民法律意识在觉醒,但面对一些复杂漫长的诉讼和“马拉松式官司”,农民往往望而却步。而选择人民调解,还是他们在遇到纠纷时的首选。为此,我们一是要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队伍庞大,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了解、重视与支持,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二是要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随着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各项改革将不断深入,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将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睫。三是要强化指导,加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前段时间深入街镇司法所调研时,发现一些调解员暴露出人民调解工作搞得好,香不了,做不好,臭不了的状况。这样的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组织局机关干部认真分析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增强指导管理力量;要进行集中培训人民调解员,通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要规范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管理登记、回访与档案管理五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杜绝调解纠纷的随意性;要规范文书格式,使用司法部统一制订的各类人民调解工作文书,严格按要求制作,杜绝文书制作的随意性;要规范工作纪律与工作方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落实经费,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三、在法律援助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和一些特殊社会群体,相对来说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大多集中到了农村,援助对象的重点主要是农民。法律援助要切实做到“应援尽援”,结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正在开展的“法律援助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我们一是要加强宣传,让农民“知”法律援助。除了通过送法下乡、法律咨询等途径让农民“知”法律援助外,还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法律援助的

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当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在司法行政系统中掀起高潮。通过学习思考,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认为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司法行政系统要着眼科学发展观,更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扎扎实实地做好司法行政本职工作。
一、重心前移,人民调解工作要再强化
人民调解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构架了工作的组织屏保,乡(镇)、村(居委会、社区)两级调委会构建了工作的主要平台,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发挥了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需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的重心前移,切实解决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建设、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业务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大胆改革和探索建立非刑讼外的人民调解关口前置机制,非常有必要。
在司法行政实践中,首先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必须以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多样,更易激化触发,一件再小不过的日常小事,如处理不当或调解不及时,有可能酿成大矛盾、大事件,造成群众利益大的损失。为此要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平等协商、调处成本低、解决问题效率高的优势,及时预防和化解热点、难点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要认真组织开展“我为和谐做贡献”人民调解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彰扬先进,形成比质量、比贡献的活动氛围和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其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把人民调解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人民调解工作应与法院、公安、综治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在调解方式社会化、调解水平专业化、调解领域扩大化方面做好大文章,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动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及司法行政干部参与,形成全系统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第三,弘扬法治精神,加大人民调解中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工作过程是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更是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制宣传,让法理深入人心。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把个案调解与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增强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其通过合理合法渠道反应其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了党委、政府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大局。据1—6月份月报统计,罗山县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各类纠纷326起,调解本文率100,调成率96,其中防止民转刑14起,制止大型械斗3起。
二、重力下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再深入
20xx年,国家奥运会、残奥会、改革开放3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相继展开,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任务十分重要。司法行政系统干警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力下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发挥好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成员作用。深入乡村、深入农户、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本地、本部门的矛盾纠纷情况,依靠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努力把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内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力求使问题解决不出乡、不出县。二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县、乡、村形成网络,每月或每周进行排查一次,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和预警告知制度,在排查的矛盾纠纷中把握倾向性、苗头性及潜在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时效性。三是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的机制,加强对疑难复杂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等的调处工作。在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中,要及时排查刑释解教人员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及时提供“两抢一盗”犯罪线索并登记处理,协助党委政府突出抓好安置帮教工作,在稳定工作中做到慎之又慎、细中有细、实中再实。今年前六个月,罗山县司法行政系统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0起,其中多为土地、产权合同、损害、基础建设等方面,制止群体性上访12起,安置帮教46人。
三、扩大范围,法律援助工作要更广泛
法律援助是一项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充分发挥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其他法律援助者的作用,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提供能力。近年来,罗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和建立了法律援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了受援申请渠道,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今年年初局党组制定了面向社会承诺办理的七件实事,其中有3件是法律援助方面的,对持《低保证》、《五保证》等社会救助群体的对象,直接进行无偿的法律

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第2页

援助,20xx年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153件,今年前6个月已办理法律援助106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积极开展了“金手杖”工程,加大了农民工维权和法援力度。县法援中心和19个乡镇法援工作站,分别在武汉、深圳、*、杭州、*、成都、济南、郑州、苏州等1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仅1—6月份,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63起。该县周党镇居民张某,20xx年在*打工遭遇车祸,右小腿截肢,举债医治残腿,几次上诉肇事司机均不到庭,张某只能拿着形同废纸的判决书,到处求助。事后张某发现肇事司机不是陈某而是黄某,公安机关责任认定主体错误,张某更是情绪激动,自20xx年几次进京上访,在天安门广场散发传单。县司法局接到此信访案件任务后,决定由法援中心代理,为张某提供法律援助。经过长达2年多的案件代理,最终为张某讨回一次性补偿133000元,平息了长达6年的上访事件,法律援助艰苦努力下有了圆满的结果。
四、擦亮窗口,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有新突破
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司法行政系统的窗口行业。首先,要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其次,要在法律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苦练内功,通过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岗位技能比赛、以案说法等途径,提高业务素质;开发内力,通过健全内部考评和奖惩机制,重奖优秀者。第三,要注重宣传推介,唱活服务平台,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社会知晓度。加强对法律服务先进典型人物、先进经验的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辟法制专题栏目,印发宣传画册或资料,弘扬法治精神。第四,要建立完善法律服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定期法律服务信息报送、案件当事人回访、“三类”案件通报等制度的实施,确保法律服务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服务党委、政府依法行政,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对法律服务工作的需求。
五、丰富内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要建大格局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的关键年。一是要认真抓好“五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不断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推进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要抓好新颁法律的宣传,增强法制宣传的时效性。选择新法适用对象、重大节日、纪念日,通过不同新闻载体和教育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巩固宣传的效果。三是突出重点人群,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抓好普法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经管人员等法制宣传教育,使之学法、用法、守法。认真组织开展“每月一法”和“送法下乡”、“法律六进”、“法律五到农户”等活动,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六、以人为本,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司法行政系统有一个业务强、素质高、作风硬、廉洁高效的队伍。实现这一要求,首先,要抓学习,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总抓手,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素质。罗山县司法局在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带头学习,和机关干警一样,坚持每周一次,坚持周二“法制讲堂”集中学习,要求全体人员做到每月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作一次学习发言,为司法行政工作献一策,每半年召开一次学习与实践经验交流或理论研讨会。在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大学习、大讨论”教育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投入。局党组对自学获得法律类文凭、司法考试资格的给予重奖,年终评选“优秀辅导员”、“学习标兵”、“优秀论文”,一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司法工作者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其次,要抓作风,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上台阶。作风建设中,要突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加大“一岗双责”追究力度,努力形成勤政廉政工作格局。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干部作风建设“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严格自律,做到令行禁止,主动接爱党委、政府和县委政法委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把党风、政风、行风、作风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评和监督检查,不断改进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紧紧依靠作风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形象。第三,要抓队伍,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揽,确保司法行政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二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组(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班子和领导个人表率作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三是广泛采纳群众意见,科学制定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制度,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等,逐层推动,狠抓落实,以制度规范人,以作风影响人,促使系统上下精神振奋、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