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共建和谐家园演讲稿 > 导航 >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共建和谐家园演讲稿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法制民警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规范执法的任务具有艰巨性。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警只有在执法中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热情贴心服务,正确处理好警群关系,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也只有这样才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现就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谈几点意见:
一、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切实认识到交警的执法,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和谐大局,不能脱离社会的效果而孤立的看待执法问题。为此,在思想上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把执法为民作为执法的目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执法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了解群众愿望,真正把“压事故、保畅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统一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积极因素,确保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好良好形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的联系,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从弘扬主旋律着眼,多宣传公安法制工作业绩,多宣传公安法制民警的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尽可能地把平时与媒体的沟通做细做扎实,形成共识,对负面的、个案的东西尽可能不作报道,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要继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透明度,深化警务公开、做好阳光执法,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深化。认真分析研究每个环节,积极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高效,最大限度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系统规范执法工作,开展文明、规范执法教育,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努力取得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首先要强化民警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胸,准确理解本文法的精神,熟练操作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把好执法每个环节,确保不出疏漏。作为人民的警察,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让老百姓认可。要通过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公安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成果。
总之,新时期法制民警必须要站在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高度去执法、去服务,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只有警民关系和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纵观公安工作历史,哪里警民关系好,哪里的公安工作就上得去,哪里的老百姓就满意,哪里的社会治安就稳定。警民和谐至关重要,不容置疑,特别是今年公安部全面开展“三项建设”,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县级公安局作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的基层公安机关,怎样处理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尤为重要,是我们一线从警人员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一些现象分析入手,探讨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素质的警察队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的人和事。有的不会办事也办不好事,有的人办事态度恶劣,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民警,更有甚者把“五条禁令”当耳边风违法乱纪。象今年2月13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公安局发生一起民警酒后开枪致人死亡案件,在社会上就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也仅是个别民警素质差的问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个别民警的个别行为在人民群众眼中却成了所有民警及整个公安机关的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整体评价。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从警民关系的内涵外延看,警方处于警民关系的主导地位,是影响警民关系的主动因素。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在警方自身上做文章,全力打造严谨高效的公安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警民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密切。一是思想要严抓。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积极引导广大公安民警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真正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追求,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二是素质要苦练。全面推行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每年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必训的“三个必训”制度,积极探索“战训合一”模式,着力提高民警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三是队伍要严管。“细节决定成败”、“队伍建设抓养成教育,业务工作重平日积累”。对公安工作的日常管理要精细化,实行周清月结、平日考核、按季兑现、年终总评的考核机制,工作好坏用数字说话。对治警更要从严,“五条禁令”等“高压线”的警钟要常敲,违规违纪的要严处,绝不能因为怕“家丑外传”而心慈手软,造成“一粒老鼠屎打坏一缸醋”的被动局面。

二、打击与服务并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当前,我们民警中有一部分人对公安工作中的“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暴力机关,除了“严打”“严管”还是“严打”“严管”,与服务挨不到边。这恰恰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老百姓的要求是:违法犯罪要“严打”“严管”,日常服务要跟上。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期待我们打击与服务两手并举,这既是群众的心声,也是公安工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其实,“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不矛盾。打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找公安办事得到优质服务人民群众交口称赞。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相信公安、支持公安、配合公安,许多公安难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为此,公安机关要坚持打击与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是切实履行职能,立足主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让群众安心。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工作的主业,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待。公安机关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治安难点、热点问题,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工作目标,通过百分之百破命案、竭尽全力打盗抢、想方设法斩毒魔、严防严守扫“黄、赌”、千方百计擒逃犯、重拳出击除“黑恶”、突出重点保建设等手段,持续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安祥、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其次是采取更多优质服务措施,以人为本,便民利民让群众得实惠,努力让群众舒心。目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基层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尽可能多的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针对群众意见比较大的窗口服务问题,在户政管理、出入境管理、车驾管理等窗口单位广泛推行便民、利民优质服务制度,并将服务逐步前移至乡镇、至社区、至村组,延伸公安工作管理与服务的触角。这对于象安化这样地域宽广的贫困山区县来说尤其重要,一些边远山村群众来县城办事非常不便,而且费用开支也较高。近年来,我们就通过服务延伸措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第2页

施,采取派出所设窗口、民警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等手段,既规范了公安工作,又方便了群众,减轻了群众负担,一举两得,实现双赢,深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好评。

三、创新警务机制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保障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加强“三基”建设,警务机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正逐步朝着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需要的方向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贫困县,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紧张、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线实战警力吃紧、办案重处罚轻教育、接处警不及时、办案办事效率低等现象,群众意见很大,严重制约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警务机制是公安机关的硬件建设,当它也成为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重大障碍时,这不得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各级公安机关要千方百计争取党委、政府对警务机制的保障。要从公安编制、民警职级、经费保障上努力,这是保证基层一线警力、消除以罚代刑与民争利、保障警务机制的根本。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县,在当地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公安机关更要多汇报、多争取,逐步化解警务保障瓶颈。警力足了、经费到位了、民警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公安机关才能真正做到放开手脚办案,一心一意为民办事。同时,要力争在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建设、社区、农村警务室建设、警民联手巡防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强化公安工作基础建设,为全面推进公安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坚强后盾,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物质基础,使公安警务机制不断适应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新需求。其次是各级公安机关要想方设法创新适应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警务机制。保障与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相适应的警务机制,党委、政府的重视重要,公安自身的内部创新同样重要。基层公安机关要立足自身、立足现实,从便民、利民、保民、为民的角度出发,创新适应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警务机制。一是要内部挖潜保警力。要合理设置机构,精减机关充实基层,向机关要警力;要强化业务训练,提高民警工作能力,向技能要警力;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向科技要警力;要倡导群防群治模式,警民联手防控,向社会要警力。二是厉行节约保经费。要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要有过苦日子、过紧日子的打算,厉行节约每一分钱来保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转变执法理念保民生。要转变重处罚轻教育的执法理念,倡导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思维,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执法合情、合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与群众的对立面,增加与群众的和谐度。

四、强化警民互动关系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保证

辞海上解释说: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既然是配合,那就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个体,谁单方面的运作,都不是配合,更谈不上和谐。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相互配合,只有形成良好的警民互动关系,才能共建和谐。但目前,许多地方、许多人在强调和谐警民关系时,往往只偏面地强调公安机关要如何如何,却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中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偏见正是去年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

的确,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无从谈起。公安机关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强化警民互动关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进万家门大走访,解民难、化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群众自觉融入警民和谐构建中来。自20xx年开始,安化县公安局推出公安民警“进万家门,赢大从心”活动,改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民警们深入千家万户,走访了各届人士,回访了近年来的案件受害人、案件当事人,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形象监督员的意见与建议,收集了群众关心的公安热点、难点问题,党政通心会、警民连心会、法制宣传会等更是拉近了公安机关与公众的距离,赢得了民心。在20xx年的全省“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队伍形象”公众评价中,安化县局排名全省第28位,名列全市第一名,安化公安工作得到了公众的充分肯定。“进万家门,赢大众心”活动与当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不谋而合,是一个“察民情、顺民意、保民安、赢民心”的绝佳平台。各级公安机关要总结经验,将“大走访”活动作为一项融洽警民关系、促进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坚持下去,让理解、支持、配合公安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让人民群众自觉地融入到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中来。二是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让群众自愿融入警民和谐构建中来。公安机关坏事不能捂,好事更要传。要充分利用办案、走访、接访等平台,采取发放宣传画报、设立警务公开栏、宣传板报、发放手机短信及新闻媒体报道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让称赞公安的声音从群众口中自愿发出。同时,要强化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工作,正确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火候”,主动、透明、及时公布真相,保障民众知情权,消除民众猜疑,澄清事实,止住谣言,平息冲突。而不能不尊重民众的知情权,甚至动用警力强制民众接受结果,无疑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让警民和谐化为泡影。三是大力开展警民互动活动,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度,让群众自发融入警民和谐构建中来。要大力开展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的活动,鼓励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壮大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社会力量。要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动公安机关广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警营一日”等活动。要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安文化活动,进一步沟通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要强化公安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及社会各届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人民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总之,走群众路线的“枫桥经验”经历史检验是成功的。今天我们提出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其实质是群众路线的与时俱进再发展,是新时期做好公安工作的法宝,是各级公安机关的指针和目标。有了和谐的警民关系,才会有和谐的公安发展,才会有和谐发展的社会大局。

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建议


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建议

法制民警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规范执法的任务具有艰巨性。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警只有在执法中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热情贴心服务,正确处理好警群关系,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也只有这样才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现就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谈几点意见:
一、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切实认识到交警的执法,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和谐大局,不能脱离社会的效果而孤立的看待执法问题。为此,在思想上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把执法为民作为执法的目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执法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了解群众愿望,真正把“压事故、保畅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统一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积极因素,确保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好良好形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的联系,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从弘扬主旋律着眼,多宣传公安法制工作业绩,多宣传公安法制民警的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尽可能地把平时与媒体的沟通做细做扎实,形成共识,对负面的、个案的东西尽可能不作报道,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要继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透明度,深化警务公开、做好阳光执法,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深化。认真分析研究每个环节,积极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高效,最大限度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系统规范执法工作,开展文明、规范执法教育,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努力取得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首先要强化民警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胸,准确理解法的精神,熟练操作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把好执法每个环节,确保不出疏漏。作为人民的警察,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让老百姓认可。要通过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公安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成果。
总之,新时期法制民警必须要站在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高度去执法、去服务,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只有警民关系和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


医患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医患关系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各级各类职员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新情势下的必定趋势。自古以来,医生视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病人视医生为救护神。现代医院的服务宗旨是治病救人,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当说在医患关系中有一些公认的共同的道德规范准则。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医疗纠纷升级而演变成医疗暴力,众多事例有力的说明现今医患关系存在很多不和谐。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中占有突出位置,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疗是这样,现代生物医学的实践也是这样。国际著名医学心理学权威魏斯教授在《综合医学科学应遵守的基本规则》中强调指出:现代医师进一步划时代的柱石是医生患者关系。

1 医患关系与病人权利

在我国传统的医患关系及道德中,对病人的权利,病人在医疗中的自主能动作用几近没被真正重视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本身生命和健康日趋关心,病人的权利意识正在快速****。病人权利毫无疑问成了最为关注的题目。在医疗的各个方面,对病人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隐私和保密权的尊重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以尊重病人权利和意志,让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有关决定为中心的人性医患模式。

2 进步医务职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

在今天已经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的情况下,对医生要求更高了,既要医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状态,满足病人的公道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情,配合医生医治。我们感到将心比心是很有说服力的,当你疏忽病人的痛苦时,多想想,要是你生病,希看医生怎样对你。另外,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医务职员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业心,努力把握先进的医学科技,为患者服务。在仪表上、****上、语言上及医疗工作进程中,使患者放心满意、兴奋,让患者有一个物超所值的美好体验。

3 进步患者的信任度,打造诚信医院医疗机构

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公道检查公道用药,公道收费,严禁各种开费单,努力下降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救治进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尽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严禁医务职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职员是主导,作为卫生系统的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努力,牢固建立忠实为群众、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进步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一个温馨、有序与安全的环境,利用现代化的医疗科技和设施,创造一个通畅快捷的就诊流程,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我们的贡献。

浅谈基层派出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浅谈基层派出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浅谈基层派出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为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篇章,作为新时期构建警民关系的主体,公安民警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正如孟建柱部长提出的“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努力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派出所作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力军,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努力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增进警民情感,进一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加强为民意识教育。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民警是关键。因此,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在于加强民警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在于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加强民警思想教育,牢固树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引导广大民警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职能转变,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型国家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警察队伍。只有这样,民警才能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为他们解决问题。
(二)加强社区、农村流动警务工作。着力推进社区、农村流动警务工作,强化警务工作的社会根基,广辟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一是在社区、农村流动警务室民警必须履职尽责,坚持流动警务。二是广泛地征询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开展恳谈活动,全面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想、所需和所盼,为及时跟进社会管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辖区环境,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思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灵魂所在。一是要大力提倡“阳光”执法、人性执法,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大限度地杜绝自由裁量空间,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特别是要把平和、理性、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贯穿于整个执法工作的始终,尽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使群众通过案件的办理、事情的处理,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和温暖。二是狠抓直接危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查处工作,破案打击和治安防控上要更加注重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执法管理要融法、理、情于一体,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和“法理兼顾”。
(四)强化便民利民措施。要把“安全宣传”、“警民共建”、“送证上门”、 “警营开放日”等活动推向纵深,不断扩大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交流面。要进一步推进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一站式服务,不让办事群众多跑路、跑空路。同时切实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充分发挥信访接待工作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及时全面了解群众疾苦,帮助、指导和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五)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公安宣传是展示公安队伍建设和警察良好风貌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强化正面宣传,高奏正气歌,弘扬主旋律。借助媒体掘取公安民警中众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素材加以大力宣传提高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赖度。二是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层次、全方位地走进公安工作、走进公安队伍,使更多的人知晓我们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干得怎么样。三是要及时收集各类新闻媒体对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不同“声音”,进行分析研判,以便及时调整不同的公共关系策略,引导媒体客观报道、澄清事实,为群众答疑解难及时化解危机,消除不利影响。

公安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


公安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既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三项建设”之一。参加学习培训,尤其是听取了孟部长和专家学者们的讲话讲座后,我对怎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体会更深。我认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特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作用意义及其方法措施,才能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中自觉努力,才能使各种构建方略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最终避免盲目、走弯路。
一、何谓和谐警民关系
和谐警民关系,主要是指警民间的一种状态,是人为描绘的一种美好境界。即警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民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警民间的关系达到了对等平衡、相宜相生与和衷共济的境界。当然,和谐警民关系并不是指警民间“无差别”或“无矛盾”,而恰恰在于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了警民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做到了“和而不同”。

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警民关系直接体现着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特定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只要国家存在,犯罪未被消灭,警民关系就一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警民关系一方面以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具有人际关系的种种属性,另一方面警民关系是民警在执行各种警务活动中与公众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警民关系的外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是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警民间的各种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警民间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经过警民的共同努力,使警民间的关系“和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既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三项建设”之一。之所以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以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姿态,全面发挥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能作用。因为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若是动荡不安,秩序混乱,和谐社会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安定祥和的社会基础。若要维护与实现社会的稳定,就离不开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对社会的控制与治理。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要对社会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治理,那又离不开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警民关系如果不和谐,那就无法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因此,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第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刑事犯罪、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和各种治安案件持续高发。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不断汇聚到各级公安机关,大多数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涉及社会稳定最终进入公安工作领域,公安工作已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与处理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渐增强,新闻媒介等外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执法的公正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公安工作的状况,特别是警民关系是否和谐,已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是包括公安工作在内的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社会治安的好坏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否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警民关系不和谐,想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当前的公安工作。公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工作。公安工作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否则,公安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是和谐的基本要求,和谐是稳定的更高境界。在社会变革中,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实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就要求公安工作不仅要着眼于社会稳定

公安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第2页

,更要着眼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促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上。在打击犯罪活动、整治治安问题、调解矛盾冲突、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中,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善于把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积极因素,不仅要让群众有安全感,还要从各种公安工作中感受到警民关系和谐。重视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一直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优良传统,是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前提。纵观公安工作历史,哪里有良好的警民关系,哪里的公安工作就搞得好,哪里的老百姓就满意公安工作,哪里的社会治安就稳定。

第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塑造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和民警是主体。一个地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声望与威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公安机关和民警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形象,首先是公安机关和民警自己身正的问题。公安机关和民警若想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公安机关和民警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工作过硬,能够积极适应新形势的挑战,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与民沟通的渠道,大力改进为民利民惠民的工作措施,实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实事,通过做群众的贴心人,让人民群众满意,从而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各项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信任,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能够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能够更加重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三、怎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怎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呢?我认为,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方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的武装实现水平。思想认识,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先导。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前提。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思想认识决定着想不想搞构建、会不会搞构建和敢不敢搞构建。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行动起来就会雷厉风行,落实起来就会主动自觉,工作起来就会扎实有效。如果思想认识不高、不到位,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就会出现“等、靠、要、拖”,就不会主动地、更不会创造性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理论的武装和实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成败。理论武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地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讲政治、懂全局,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各项工作做好。当前,就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与现实问题,急需通过理论武装予以回答解决。例如,和谐警民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为什么实现和谐比实现稳定要求更高,工作更艰巨;公安机关怎样才能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怎样让人民群众既有安全感,又能从公安工作中感受到社会和谐等。

第二,要按照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面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安机关在警务理念、执法能力、执法方式等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要按照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一是要把促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衡量公安工作,不仅要看办理了多少案件、出台了多少管理措施、开展了多少次专项行动、接待了多少次群众来访,更要看是否化解了矛盾纠纷、是否理顺了群众情绪、是否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二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工作要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等行为,坚决整治好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时时、处处、事事以维护群众权益为重。三是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没有社会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警民关系。四是要用正确的稳定观谋划公安工作。正确的稳定观要求把警民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警民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

第三,要把多为群众办实事和建立与群众的双向沟通作为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点。公安机关和民警所做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群众,就是要让群众满意和高兴。和,即由“禾”加“口”构成,意为人人有饭吃。谐,即由“言”加“皆”构成,意为人人有话说。人人有饭吃,是个民生问题。个个有话说,是个民主问题。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因此就应围绕解决群众的民生和民主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建立起与群众的双向沟通。由于警力不足、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公安机关和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时间精力同过去相比都相应减少。用行政命令或简单说教的方式来宣传、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目前已很不灵验。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是经实践证明了的能够赢得群众信任、密切警民关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好方式、好方法。由于对警民间双向沟通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警民双向沟通机制,在日常的警民沟通过程中,各地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沟通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传递情感的过程。采用坐在办公室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即群众→民警单向沟通),或开会宣传政策法规(即民警→群众单向沟通)等形式与民沟通,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公安机关和民警应深入到群众,与群众交朋友,听真情实语,将心比心,缩小同群众的思想差距,变单向沟通为警民间的双向沟通(即民警←→群众),并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四,要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是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队伍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败坏了警民关系,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当务之急,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全过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二是要注重解决公安队伍的政治立场问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继续深入抓好警务公开,加大内外监督,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出现影响队伍形象和损害良好警民关系的人和事。四是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用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激发民警投身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各项活动。五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技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等。

第五,各级公安机关和每个民警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对各级公安机关和每个民警来说,群众观点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方法问题,更是根本立场、根本原则问题。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深刻领会这个本质要求,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地方警民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甚至出现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公安机关和一些民警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群众。各级公安机关和每个民警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坚决根除一切特权思想,真正把工作基点放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上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从严治警,首先要治理脱离群众的特权思想。加强正规化、职业化建设,关键要着眼于密切警民关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严格、公正和文明执法的能力,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在各项执法和管理工作中,对群众要有关爱之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善于用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在与群众的感情沟通中,实现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构建和谐农村心得


构建和谐农村心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作为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抓住这一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基础和关键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联系崇阳实际,我们重点是围绕“三个结合”,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企业培植、抓招商引资、抓产业集群、抓基础建设。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资吸纳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到本县投资,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后劲。二是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激励民营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努力,壮大我县医用卫材、食品、钒、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的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带动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个翻番,即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值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翻一番,进一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实力。三是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这“三园一廊”的建设,按照工业向城南园区集中、机关向城北新区集中、商贸向中心城区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区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完善城市功能。
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民富则国家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 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联系崇阳,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特色产业。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方针,扎实抓好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经济板块”和“四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创建区域品牌。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调产基金、贴息贷款等各类资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胀,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抓好雷竹笋、小麻花和优质米加工,使之成为农村产品增值和接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我省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阳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劳务经济品牌。
三、尊重群众、规划引导是前提
新农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生态(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家园建设的步伐。一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治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二是要科学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三是要示范引导。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因村制宜,稳步推进。主要以白霓、路口两个中心村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样板,着力解决在崇阳中普通存在仅依106国道一字长蛇沿建房和星星点点“天女散花”前有广场,后有操场式的大量浪费耕地的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工作是在县、乡。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突出服务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鼓励和调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设力度,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要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要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项目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农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入手,重点从决读书难、看病难、孤寡病残等问题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合伯医疗的管理,使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于农民,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民中小学的管理和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体现“雪中送炭”。
五、努力倡导文明乡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言行和能力能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克服重基础设施投入、忽视农民素质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积极倡导和确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农村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荣辱观教育,对照“八荣八耻”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将“八荣八耻”作为道德的标尺和行为的指南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努力营造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乡风、村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