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迎大学60周年校庆演讲稿 > 导航 > 大学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

迎大学60周年校庆演讲稿

大学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

成功者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般人学习自己的经验。如果想要保证整个演讲流程的正确无误,是时候梳理一下自己的演讲内容有没有漏洞了,优秀的演讲是观众可以听得懂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哪些演讲稿自己可以拿来借鉴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学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其实我是以30年为主,但是也包含了60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可以说,我本人既是30年的见证人,也是60年的见证人。我觉得回顾历史是很重要的。

60年的中国法治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四个法律时期,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经验主义,现在走向法律理念主义。

一、法律实用主义:也称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法律不要有体系,立法也不要要求完善、完备,有一些法律够用就可以了。二是法律也不要太复杂,简要的内容就够了,条文不要过多。三是法律不要太约束人,不要捆绑自己的手脚,法律只不过是做行动准则的参考。法律实用主义所蕴含的观念,一切都不需要,都不必需要法律,也不需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可以说实用主义就是工具论。法律就是国家的工具,而且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的工具。

二、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发展得好,我们逐渐走向健康的法治道路。但是,法律实用主义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法律虚无主义。很不幸,中国第二个法律阶段就叫法律虚无主义。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结束,甚至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不仅什么法律都可以被*,宪法也可以被践踏。甚至公检法都可以被彻底砸烂。这一段时期,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指示加上群众运动,就可以无视法律。指示,只要是一个圣旨,一个上谕,那就是一切行动的准则。群众运动也被看作是最天然合法的,一切都崇拜群众运动,这些都成为践踏法律的挡箭牌。

*时期,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以人民的名义,以革命的名义,甚至有时候以国家的名义,什么事都可以干。当时的口号有一句话“只要是符合全中国多数人民的的利益,那就什么都可以干”。那么到底谁来说,这是符合中国多数人的利益吗?那当然只有能够知道。而群众运动,更是自然的代表群众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以人民的名义、革命的名义、国家名义,都可以作为实现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围墙。法律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实际是人治的另一面挡箭牌。到了法律虚无主义,这种人治已经体现为用群众的名义,以的名义来体现私人的、凌驾于法律上面的意志。

**市中院的院长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法院的判决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据说这句话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你不能够让人民满意,是没有做到法院的性质。我们可以思考,法律的判决能够符合群众大多数人的意见,大多数人都满意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判决吗?法院的判决应该是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公正的产物,而不是群众来做出的决定。

三、法律的经验主义

法律经验主义,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法律经验主义的出现,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我最近总在思考林毅夫教授的一句话,有人问他30年改革开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同志提出来的,曾经受到一些人的赞扬,也有一些人斥之为经验主义。法律人也有法律人的两种思考,因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要走向另外一个岸,要摆脱原来我们国家控制的这么一个社会,要走向一个开放的、改革的社会,那彼岸究竟是什么样呢?吸收外资是什么样的?自己改革农村是什么样的?城市是什么样的?这个彼岸不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就显然成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法律发展的最主要的指针。

法律是创造一种制度。我们应该先创造制度,然后实践,根据制度设计去实践?还是先摸索,有了实践,当实践充分了以后,再上升为法律。在改革开放一段的时间里,是法律人的两种思考。或者我把前一种叫做法律理想主义,希望能像美国宪法一样,先做制度设计,可以管200年,甚至更长。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法律理想主义,用法律制度设计先来开创改革道路,然后再开创改革开放,显然不符合实际。据我所知,这种东西大概只有几个,《专利法》是这样,必须先有《专利法》的设计,怎么样申请、怎样批准,专利权在哪些,然后才有实践。 第二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我们早有经验,但是要碰到行政诉讼,先有行政诉讼程序的设计,然后才能够有实践。

再例如,1978年我们要颁布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法》,吸引外商到中国来投资,办合资企业。外商说,没有法律不行。到底权利有哪些,权利怎么保障,必须有法律才能来投资。当时怎么办呢?当时的委员长是叶剑英同志,他很着急,先令国务院半年之内提交《中外合资企业法》。我们从来没有经验,只能够借鉴国外,把当时其它国家吸引外资的法律拿过来。结果看到,绝大多数国

家的法律规定,吸引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因为一旦超过50%,董事长就是外国人了,控制权就被外国人掌握了。所以我们当初拿出来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也是外商投资比例不能够超过50%。这个草案拿给叶帅看,他说这样的法律有什么意义,倒过来,多多益善,多不受限制,少不能超过25%,多可以到80%到90%。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如果超过50%,董事长就是人家的了。叶帅说那好办,咱们在法律里写上,超过50%,董事长只能由中方担任。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摸索实践,到了1991年的时候,觉得这的确不符合世界的规律,所以修改了这一条。

可以说,我们的发展就是这样。改革开放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改革,一个是城市的改革。农村改革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改革为主,土地承包经营制,你能够先搞一个法律吗?显然不可思议。城市里面国有企业怎么改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准了承包制,认为承包制是搞活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最后证明承包并不是,还是采取了股份制的办法。我们走过一些弯路,但是这样的一个弯路,我们终究所遭受的损失要稍微少一点。

这样的一种经验主义,看起来是慢一点,或者有一些曲折,前进了又后退。但是总的损失,相对小一些。我本人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关于经验主义的谈话,就是1986年的《民法通则》。从1982年就开始搞讨论的《民法典》,4稿已经很成熟了,快要提交通过的时候,彭真同志的讲话改变了进程。他说农村的改革我们大体已经知道了走什么方向,那时土地还是集体所有,然后搞承包经营。但是城市的改革究竟怎么搞?国有企业走什么路?经济将来到底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没有最后的定论,或者说明确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搞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无所不包的《民法典》,那么这部《民法典》只能是束缚改革的,或者说这样一部《民法典》是不切合实际的。

应该看到,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经验主义提出来,国家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也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要确定一整套的制度。这个制度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法律人或者法学家或者立法人脑子中出现的这么一套的东西呢?还是在转轨的时候,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

从现实出发,让我们所走的弯路、所经受的损失相对少些。但是经验主义也出现了问题,当我们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法律的空白点越来越少,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还能不能够在经验主义上来完成。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

举个例子,太湖污染了,谁来提起诉讼,老百姓能不能,起诉谁呢。吉化的污染,造成了**很多居民生活环境的损害,有一些人诉讼,法院也不受理。前两天太湖环保公益诉讼首次明确讲了,无锡审判厅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各级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环境保护的社团组织以及知名的社区物业管理部门,都享有环保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本来,环保案件不受理,公益案件没有办法立案。现在,《民事诉讼法》没有变,就授予了这些人的资格,它的法律依据在哪里?是不是无锡审判厅就能够确定了,如果它能确定,别的地方的审判厅是不是也可以确定。

很多实际的做法,我都赞成,但我们怎么来解决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现实法律的疏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感觉到,法律是保守的,或者说法律是谦诚的,法律刚性太大,不能够随便改。而改革开放、实践又是很柔性的,它又是不断前进的、不断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怎么办?我认为有三个途径。一是先修改法律,而且从今年的立法规划里看到,每年法律的修改,已经越来越代替新的法律的制定。 二是现在制定法律里面的留有余地。《物权法》就留有余地,留待一些任意性的规范可以自己去解决。三是要有授权。如果你要想改变土地管理法,现在农村的承包法,你不能够只有国务院的授权,应该有人大的授权。只有一级的授权,才允许突破哪一级,要符合法律的原则。

这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法律经验主义,但是经验主义发展下去,要逐渐从里面出现法律的理念,不能够仅仅是制度的设计,还有理念的设计。

四、法律理念主义

理念主义就是把法律从工具、从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1999年《宪法》里写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说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的第一步。十七大报告里面,一方面讲了把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一方面又讲了弘扬法治精神。但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法治,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来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市场,一个法治。而这两个主轴都面临着理解,我认为,我们要承认跟国际接轨的一些共同的东西,要承认联合国里面的几个关于人权的公约,这是跟国际上的公约数。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在今天更多是在和国际趋同。市场应该是一个共同的语言。如果连市场都没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概念,还搞什么市场。同样,法治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准则,而这个共同准则是什么?如果连这些共识都没有,那谈何弘扬法治精神呢?

对于法治精神,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要执法必严,但任何东西都要找出它最重要的基因是什么。我觉得要弘扬法治精神,最基本的东西,无非是民主和自由这两个基因。法治的这两个基因是不能够忘掉的。

民主制度说透了,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制度,使人们能够去选择一个的政治家来领导中国,而这种制度应当是透明的、公开的。我最近越来越感觉到法律家应该更多的成为政治家,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政治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好的政治家,可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一个国家如果碰到不是很好的政治家,可以使国家和民族走向深渊。从历史几千年到我们建国,都可以看到这个问题。所以怎么能够保证一个国家选择的政治家、领导人呢?实际上很难说。我想民主,就是让人民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国家管理人员的权力。

自由,无非就是保障人民、保障广大的公民群众,能够享有现代社会一些基本的权利。

现代法治的理念,不是一个空的概念。我想,民主和自由,从建立一个法治理念的国家来说也好,弘扬这种现代法治精神也好,这两个东西仍然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对我来说,60年前是要为民主自由而努力奋斗,今天这个任务还仍然存在。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大学庆建国60周年演讲稿


每当看到建国60周年这几个字眼的时候,脑中就会涌现出*、*、江泽民、*等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已将中国的发展同这些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块,就像在很多地方见到的,这些人在一块,一个比一个的位置要高,就像中国的发展一样,蒸蒸日上。

想到了他们,在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思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指引着中国人向前发展的新时代的理论,这些名词和他们的名字一样,深深的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时刻指引着当代中国的发展。

我们的长辈和我们这一代见证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目睹了一个封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如何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今日看中国,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从49年建国,到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到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到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在第一代*人的引领下,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地前进着,寻求着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富国强民之路。66年*开始,中国的发展陷入了一个低潮,思想决策上的失误,让整个中国的发展如逆水行舟,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76年四五运动打响,全国优秀青年站起来,重新领导中国的发展,*结束。当时的中国,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百业待兴,百废待举,谁能挑起这个重担,继续引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就在1978年,*重新站了起来,领导中国搞改革,搞开放,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又一次步入了正轨。92年他发表了重要讲话,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力度,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政策在中国创下的第一个业绩。

前人为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更是前赴后继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形成了以江泽民为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仍然高举*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将中国的发展领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国家在光荣和挑战中前进着。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们的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上下欢庆,这代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02年11月8日-14日党的十六大成功召开,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此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人们常说,成功种伴随着挑战,正当全国人民忙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人民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住了这次考验,而且是越挫越勇。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上天,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升天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不断发展同时,我们党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05年一号文件关注"三农''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党的英明指导下,我们建成了世界上的大坝,我们建成了而世界上的铁路。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共同度过了南方大部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和四川省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在灾难重重下,我们举办了历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相继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可以那么说,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中国会是这个样子,只有我们,目睹着她的发展和繁荣昌盛。面对着今天的成就,我只想说一句: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政法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60年法治进程再思考


政法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60年法治进程再思考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其实我是以30年为主,但是也包含了60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可以说,我本人既是30年的见证人,也是60年的见证人。我觉得回顾历史是很重要的。

60年的中国法治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四个法律时期,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经验主义,现在走向法律理念主义。


一、法律实用主义:也称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法律不要有体系,立法也不要要求完善、完备,有一些法律够用就可以了。二是法律也不要太复杂,简要的内容就够了,条文不要过多。三是法律不要太约束人,不要捆绑自己的手脚,法律只不过是做行动准则的参考。法律实用主义所蕴含的观念,一切都不需要,都不必需要法律,也不需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可以说实用主义就是工具论。法律就是国家的工具,而且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的工具。


二、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发展得好,我们逐渐走向健康的法治道路。但是,法律实用主义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法律虚无主义。很不幸,中国第二个法律阶段就叫法律虚无主义。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甚至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不仅什么法律都可以被打倒,宪法也可以被践踏。甚至公检法都可以被彻底砸烂。这一段时期,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最高指示加上群众运动,就可以无视法律。最高指示,只要是一个圣旨,一个上谕,那就是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群众运动也被看作是最天然合法的,一切都崇拜群众运动,这些都成为践踏法律的最大挡箭牌。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以人民的名义,以革命的名义,甚至有时候以国家的名义,什么事都可以干。当时的口号有一句话“只要是符合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的利益,那就什么都可以干”。那么到底谁来说,这是符合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吗?那当然只有领袖能够知道。而群众运动,更是自然的代表群众的最大利益。从这一点来说,以人民的名义、革命的名义、国家名义,都可以作为实现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最好的围墙。法律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实际是人治的另一面挡箭牌。到了法律虚无主义,这种人治已经体现为用群众的名义,以领袖的名义来体现私人的、凌驾于法律上面的意志。

**市中院的院长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法院的判决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据说这句话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你不能够让人民满意,是没有做到法院的性质。我们可以思考,法律的判决能够符合群众大多数人的意见,大多数人都满意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判决吗?法院的判决应该是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公正的产物,而不是群众来做出的决定。

三、法律的经验主义


法律经验主义,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法律经验主义的出现,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我最近总在思考林毅夫教授的一句话,有人问他30年改革开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曾经受到一些人的赞扬,也有一些人斥之为经验主义。法律人也有法律人的两种思考,因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要走向另外一个岸,要摆脱原来我们国家控制的这么一个社会,要走向一个开放的、改革的社会,那彼岸究竟是什么样呢?吸收外资是什么样的?自己改革农村是什么样的?城市是什么样的?这个彼岸不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就显然成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法律发展的最主要的指针。


法律是创造一种制度。我们应该先创造制度,然后实践,根据制度设计去实践?还是先摸索,有了实践,当实践充分了以后,再上升为法律。在改革开放一段的时间里,是法律人的两种思考。或者我把前一种叫做法律理想主义,希望能像美国宪法一样,先做制度设计,可以管200年,甚至更长。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法律理想主义,用法律制度设计先来开创改革道路,然后再开创改革开放,显然不符合实际。据我所知,这种东西大概只有几个,《专利法》是这样,必须先有《专利法》的设计,怎么样申请、怎样批准,专利权在哪些,然后才有实践。 第二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我们早有经验,但是要碰到行政诉讼,先有行政诉讼程序的设计,然后才能够有实践。


再例如,1978年我们要颁布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法》,吸引外商到中国来投资,办合资企业。外商说,没有法律不行。到底权利有哪些,权利怎么保障,必须有法律才能来投资。当时怎么办呢?当时的委员长是叶剑英同志,他很着急,先令国务院半年之内提交《中外合资企业法》。我们从来没有经验,只能够借鉴国外,把当时其它国家吸引外资的法律拿过来。结果看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吸引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因为一旦超过50%,董事长就是外国人了,控制权就被外国人掌握了。所以我们当初拿出来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也是外商投资比例不能够超过50%。这个草案拿给叶帅看,他说这样的法律有什么意义,倒过来,多多益善,多不受限制,少不能超过25%,多可以到80%到90%。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如果超过50%,董事长就是人家的了。叶帅说那好办,咱们在法律里写上,超过50%,董事长只能由中方担任。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摸索实践,到了1991年的时候,觉得这的确不符合世界的规律,所以修改了这一条。


可以说,我们的发展就是这样。改革开放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改革,一个是城市的改革。农村改革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改革为主,土地承包经营制,你能够先搞一个法律吗?显然不可思议。城市里面国有企业怎么改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准了承包制,认为承包制是搞活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最后证明承包并不是最好,还是采取了股份制的办法。我们走过一些弯路,但是这样的一个弯路,我们终究所遭受的损失要稍微少一点。


这样的一种经验主义,看起来是慢一点,或者有一些曲折,前进了又后退。但是总的损失,相对小一些。我本人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关于经验主义的谈话,就是1986年的《民法通则》。从1982年就开始搞讨论的《民法典》,4稿已经很成熟了,快要提交通过的时候,彭真同志的讲话改变了进程。他说农村的改革我们大体已经知道了走什么方向,那时土地还是集体所有,然后搞承包经营。但是城市的改革究竟怎么搞?国有企业走什么路?经济将来到底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没有最后的定论,或者说明确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搞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无所不包的《民法典》,那么这部《民法典》只能是束缚改革的,或者说这样一部《民法典》是不切合实际的。

应该看到,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经验主义提出来,国家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也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要确定一整套的制度。这个制度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法律人或者法学家或者立法人脑子中出现的这么一套的东西呢?还是在转轨的时候,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

从现实出发,让我们所走的弯路、所经受的损失相对少些。但是经验主义也出现了问题,当我们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法律的空白点越来越少,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还能不能够在经验主义上来完成。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

举个例子,太湖污染了,谁来提起诉讼,老百姓能不能,起诉谁呢。吉化的污染,造成了**很多居民生活环境的损害,有一些人诉讼,法院也不受理。前两天太湖环保公益诉讼首次明确讲了,无锡审判厅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各级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环境保护的社团组织以及知名的社区物业管理部门,都享有环保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本来,环保案件不受理,公益案件没有办法立案。现在,《民事诉讼法》没有变,就授予了这些人的资格,它的法律依据在哪里?是不是无锡审判厅就能够确定了,如果它能确定,别的地方的审判厅是不是也可以确定。

很多实际的做法,我都赞成,但我们怎么来解决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现实法律的疏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感觉到,法律是保守的,或者说法律是谦诚的,法律刚性太大,不能够随便改。而改革开放、实践又是很柔性的,它又是不断前进的、不断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怎么办?我认为有三个途径。一是先修改法律,而且从今年的立法规划里看到,每年法律的修改,已经越来越代替新的法律的制定。 二是现在制定法律里面的留有余地。《物权法》就留有余地,留待一些任意性的规范可以自己去解决。三是要有授权。如果你要想改变土地管理法,现在农村的承包法,你不能够只有国务院的授权,应该有人大的授权。只有一级的授权,才允许突破哪一级,要符合法律的原则。


这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法律经验主义,但是经验主义发展下去,要逐渐从里面出现法律的理念,不能够仅仅是制度的设计,还有理念的设计。


四、法律理念主义

理念主义就是把法律从工具、从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1999年《宪法》里写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说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的第一步。十七大报告里面,一方面讲了把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一方面又讲了弘扬法治精神。但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法治,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来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市场,一个法治。而这两个主轴都面临着理解,我认为,我们要承认跟国际接轨的一些共同的东西,要承认联合国里面的几个关于人权的公约,这是跟国际上的最大公约数。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在今天更多是在和国际趋同。市场应该是一个共同的语言。如果连市场都没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概念,还搞什么市场。同样,法治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准则,而这个共同准则是什么?如果连这些共识都没有,那谈何弘扬法治精神呢?


对于法治精神,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要执法必严,但任何东西都要找出它最重要的基因是什么。我觉得要弘扬法治精神,最基本的东西,无非是民主和自由这两个基因。法治的这两个基因是不能够忘掉的。


民主制度说透了,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制度,使人们能够去选择一个最好的政治家来领导中国,而这种制度应当是透明的、公开的。我最近越来越感觉到法律家应该更多的成为政治家,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政治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好的政治家,可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一个国家如果碰到不是很好的政治家,可以使国家和民族走向深渊。从历史几千年到我们建国,都可以看到这个问题。所以怎么能够保证一个国家选择最好的政治家、领导人呢?实际上很难说。我想民主,就是让人民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国家管理人员的权力。

自由,无非就是保障人民、保障广大的公民群众,能够享有现代社会一些基本的权利。


现代法治的理念,不是一个空的概念。我想,民主和自由,从建立一个法治理念的国家来说也好,弘扬这种现代法治精神也好,这两个东西仍然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对我来说,60年前是要为民主自由而努力奋斗,今天这个任务还仍然存在。

教师建国6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迎来了她88岁的生日。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

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成立了!中国*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专制和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八十八年征程岁月峥嵘,八十八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5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伊始,美联社一位记者在香港发出电讯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人。”时光荏苒。50年后,当人类跨入新世纪,回首百年历程时,一组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这组报道的总标题赫然写着:“中国半个世纪--壮丽、骄傲与渴望”。

88年风云变幻,88年潮起潮落,中国*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88年成功的真谛。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员,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来都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科学发展令人鼓舞,和谐社会催人奋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阳光指引下,开拓进取谋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富裕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演绎出更灿烂的精彩。

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


1949年,毛主席带领*建立了新中国,从此,我们中国这只睡狮渐渐苏醒了。1978年,*爷爷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推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从此,我们中国这条巨龙渐渐腾飞了!

我听爷爷说,我们这里以前根本没有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被人们踩成了狭窄的土路。每当遇到下雨,路上便会有许多小泥潭,一不小心踩进去,就拔不出来了,脚拔了出来,鞋还在泥潭里。那时候的学校只有个别瓦房,多数是土坏房和草房。一下雨,房子就“滴答滴答”漏雨,与读书声混在一起,组成了一支不好听的歌曲。以前的街道没有几个商店,还没人光顾,也买不到什么好吃的东西……

我们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柏油马路、水泥路供我们走了,下雨时没有泥潭了。现在的学校大都是楼房,有的学校甚至还有电脑教室,还不漏雨,学生都吃得饱,睡得香,身体壮。中国在航天事业上也进步了,“神舟七号”升了天,“嫦娥一号”也登月工作了。连“神舟八号”也要上天了。2001年宣布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所有人欢呼雀跃。2008年,我们中国队在奖牌榜上占据榜首!街道上大超市、小商店卖什么的都有,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将家园重建起来了。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这些说明祖国强大了,家乡变美了,人民幸福了。我爱强大的祖国妈妈,我长大了要建设美好新家园,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地税建国60周年演讲稿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每当读起诗人汪国真的这首《感谢》,都让我萌发无数的感慨,是啊,人生让我感谢的太多太多:感谢父母,感谢亲朋;感谢祖国,感谢家乡;感谢爱情,感谢生命!今天,我想感谢一个过程:感谢随行!随地税而行,随改革开放而行,随祖国而行!

十五年,地税走过的这十五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十五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中的十五年,是辉煌的十五年。我有幸目睹和亲历了这十五年。

我目睹和亲历了**县地税收入所走过的路:1994年,669万;2004年,8400万;2008年,1.89亿。15年,28倍。

我目睹和亲历了**县地税征管所走过的路:算盘,计算器,单台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15年,15个系统软件。

我目睹和亲历了**县地税纳税户发展的路:1994年,500户;2000年,1100户;......2008年,4200户。15年,8.5倍。

我目睹和亲历了**县经济发展所走过的路:1994年,gtp8683万;2000年;162057万元;2008年,571269万元。15年,66倍。

15年,**县城变化历历在目。道路在变宽、变长,房屋在变高、变多,城市在变大、变美......

15年,**县人民的生活变化历历在目。住房由蜗居斗室变成上百平米的居室,出行由骑自行车变成开私家轿车,吃穿由填肚裹体变成健康美丽......

15年,**县地税人素质变化历历在目。学历不再只有高中、中专,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专业不再只是税收,会计、法律、计算机、经济、工商管理人才济济;文化知识不再枯燥、单一,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普遍走入**县地税人中......

15年,**县地税人思想变化历历在目。目光不再短浅,国内国际形势尽收眼底;心胸不再狭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言行不再拘谨,开明开放,自由自在......

人生怎样才算最富有?怎样才是最快乐、最自豪、最幸福?不是财富,不是美丽,也不是博爱。是随行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随行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有这15年,我最富有,我最快乐,我最自豪,我最幸福。所以我最感谢!感谢随行!随地税而行,随改革开放而行,随祖国而行!

以上《大学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由范文资讯网演讲稿栏目资深小编整理编辑而成,希望能帮助您的写作和演讲需求,也请您继续访问更多关于2024“迎大学60周年校庆演讲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