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 导航 > 喜迎国庆六十年:听我孙子给他儿孙讲历史

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喜迎国庆六十年:听我孙子给他儿孙讲历史。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当我们独自面对演讲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都会踊跃的首先投入到对演讲稿的准备过程中。演讲稿写作的过程是综合演讲各种要素于一体并把它们组合成独立、有机和完整的系统。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喜迎国庆六十年:听我孙子给他儿孙讲历史”,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我小孙儿是北京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去年参加了28届奥运会开幕式及手球宝宝表演赛,今年又是国庆60周年旗手方阵队的成员,这个欣逢盛世不寻常的小小儿郎,他为此确实是满脸的德意志---(得意者)加奥地利---(骄傲的很厉害)啦。

他带给了全家一次又一次惊喜,珍贵的瞬间永远刻在心中,成为家庭的经典记忆,幸运家史,荣誉家史。我不止一次地在家人面前说,咱好好老了,给儿孙讲古不愁没资料啦,四十年后咱们的祖国已成为百岁寿星老,已是年过半百的你怎样给你的儿孙说这个古呢?他问我,我爷爷我爸爸他们有什么“古”讲呢?

他的这一问题提得好。我说了
 你爷爷比你现在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双亡;在孤儿院里长大。每日里吃麱咽糠嚼豆渣,就没见过大米白面,更不知肉是个啥滋味,不知要隔多少天给开个荤---一小碟无油少盐的水煮黄豆芽。这一小撮豆芽他是一根一根的吃,每一根还是先吃根,再吃梗,最后才舍得吃连着皮已烂了的豆芽瓣。就这样的饭菜也不能白吃。必须起早贪黑的给院里干力气活。在他离家入院时,一个好心邻居大叔往他口袋里塞了两毛钱,他摸来摸去不知摸了多少次都舍不得花,这两毛钱一张的票子一直陪着他,直到他年满18岁1938年1月参军。

你爷爷是个影迷,最喜欢看打仗的片子。尤其是《血战台儿庄》和《黑山狙击战》,这两部中国百年红色经典的老影片他是百看不厌。他一入伍扛枪打的抗日头一仗就是血战台儿庄。八年抗战给他留下的纪念品是左臂的条条伤痕和右腿的块块伤疤。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那时的他,是个扛步枪的东北野战军战士,穿单衣少食又缺觉,日以继夜地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以顽强的斗志,鲜红的热血,在黑山阻击战中打败了由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

全国解放后,他长年累月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荒无人烟的旷野测绘军用地图。因为常年在外,以致他回来时,你爸爸都不认识他这个野人爸爸啦。80年代后期,人们言论自由了。有人半真半假的戏谑他:政委,我看你的思想都迂腐僵化了。他坚决的回答:“我就是拥护*,热爱毛主席。”

一句话;你爷爷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你爸爸在他10岁生日那天写下了一篇日记:“十年前(58年11月12日)的今天清晨,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党的阳光雨露哺育着我,我爸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我要像他那样;好好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他这样说了,这样做了。。。。

他8岁那年(1966年),我全身心地投入“*就是好来就是好!”一天黄昏时分。班主任家访告状:“他逃学了!”这对我虽如雷烘顶,但我对他没施之棍棒。拿出一个新新的小本本说道:你在这里写上:“今天(年月日)我逃学了。”他遵命行事后,我说,看你明天在这本本上写什么。第二天他写的是:“今天我没逃学。”我说了,好,你就接着写你在学校每天的表现。“今天我用心听课,认真做作业。”“今天我举手积极发言,正确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表扬了我。”“今天爸爸回来了,他知道了我的事,不但没批评我,还夸我是有错能改的好孩子。”从那时起,我帮助他开始写红色日记。。。。。从“叫我写”到“我要写”。我和你爷爷同他学校师生一起收听了中央少儿广播给他做的这一专题报导。他的日记里除有他的校园生活,还有学英雄模范的感想和行动,更多的是学习毛主席语录的讲用。他带着他的《写红色日记十个怎么办》参加甘肃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以现身说法在大会上讲用了“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与会者给了他这个年龄最小的积极分子极大的好评。

他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

他一路闪闪发光地走来,人们给他定格在;很优秀,很精英的圈圈里。

我给你爸的评说是-----日理万机少一机,一架不着陆的直升机。

他的未来必定更精彩。最有编绘权的当是他的犬子----你--好好

F132.cOm更多精选演讲稿阅读

喜迎国庆六十周年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国庆六十年精美诗歌:迎朝阳,庆国庆


迎着朝阳,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沐着秋风,

震撼人心的国歌唱响。

这歌声,这国旗,

让13亿中华儿女为之振奋,

让全世界的华人为之动情,

让全球每个角落不同肤色的人们

为我们中国、为我们中国人自豪!

燕赵,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养大,

你用丰厚的底蕴让我升华。

燕赵,我为你喝彩,

虽然你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

但你却不甘于平庸。

燕赵,我为你自豪,

虽然你曾贫病交加,

但你却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燕赵,我要为你唱支歌,

虽然你只是祖国版图的一块地域,

你却励精图治,豪情万丈高!

从涿鹿大战到幽燕古城,

从赵州石桥到天下第一雄关,

从泥河湾畔到太行山下,

从铜雀台到京畿锁钥,

再到西柏坡——这新中国的摇篮;

从邯郸学步到黄粱美梦,

从廉颇、蔺相如到赵子龙、董仲舒

再到苏味道、赵佗、郭守敬、

李大钊......

啊,历史星空中这闪烁的群星

使故乡这方土地人杰地灵。

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赐予燕赵的传奇,

一切的一切,都是先贤走过故土的足迹。

祖国,我为你喝彩,

虽然祖国有过苦涩的过去。

但是,在这苦涩的岁月里,

我们也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像大山一样的厚重,

像江河一般的深邃,

你让人瞩目,让世人惊叹!

祖国,我为你自豪,

虽然你有过屈辱的往昔。

但是,中国这头醒狮并没有裹足不前,

在征战中,迎来了大好河山的统一,

迎来了56个民族的大团结,

迎来了,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祖国,我为你高歌,

那是因为,祖国的血脉永远是红色的。

1949年10月1日,中国掀开了新的一页。

60年峥嵘岁月,

60年战歌嘹亮;

60年弹指一挥,

60年风雨兼程!

我们的祖国

今天已步入

富强昌盛的时代。

从香港、澳门回归到三峡工程竣工,

从神七飞船升天到北京奥运雄风,

从汶川大地震

到今天金融风暴、经济危机……

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到处都有国旗的飞扬,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人自豪的笑脸,

到处都飞扬着激昂的歌声!

雄狮已经跃起,

苍龙已冲向霄汉。

中国的实力,让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的强大,已不再是空谈。

我们昂首挺胸,步入世界强盛之林;

我们高歌一曲,为祖国自豪,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荣耀!

燕赵,我为你喝彩,

祖国,我为你高歌!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们的心中永远铭记下你的名字,

中华民族的血脉,生生不息,

13亿双巧手,创建着美好的未来。

啊,燕赵大地,你是我的骄傲,

中华民族,我要为你自豪,

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燕赵、中华,这响亮的名字,

永远铭刻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国庆六十年征文:我的住房经历


五十年代初,我出生在沈阳市马路湾附近的一个贫民窟里。我家的房子是平房,而且很破,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一有时间就收拾房子。房子属简易房,冬天上霜,夏天漏雨。但属公房(房产局产权)。父亲每年开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往房顶烫沥清,防止雨季漏雨,但一到了雨季,该漏还是漏,母亲只能调动锅碗瓢盆的接雨。贫民窟只有一个公厕,那一片的居民都要到那里方便,所以上厕所站排是经常的事,吃喝拉撒睡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可是贫民窟里的设施只能满足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最低标准。做饭靠烧(烧煤),吃水靠挑(公共自来水),拉屎要预邀(公厕很远,要提前做准备)。小时候经历过一次煤气中毒,多亏母亲半夜发现,将我和哥哥拖出屋外,不然早就命丧黄泉。那时的我,总是问母亲,我们啥时候能住上好房子呢?

六十年代初,我家搬到位于南市场圈楼南面的“哑巴大院”。分的是楼房筒子屋,房子很小,8口人住的还是挺拥挤,后来随着二个哥哥的结婚搬出,家里才有了喘息之地。我家一楼屋内的地是水泥地,窗是钢窗。住上新房自然全家高兴,母亲更是乐的合不拢嘴。虽然取暖还要烧煤,上厕所还要去公厕,但母亲相当满足,她说还有好多人住不上这样的房子呢。她整天忙东忙西,总是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哑巴大院”是个封闭的大院,有一个大门通向圈楼广场。院子里是一座半环型的二层住宅楼,二楼是外走廊,所有人家的屋门都冲着院里。这是个平民大院,居民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是个纯粹的大杂院。我家在这里一住就是近二十年,*的动荡岁月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狂潮,在我的生命长河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七十年代末,我结婚离开家,住进了属于我自己的幸福小窝。那是公公单位分的福利房,一个老式日本楼,两家合用一个厨房,卧室9平米,虽然屋子不大,但象我们年青人有自己的房子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不错的了。同学们都很羨慕我们,一到周日就聚到我家玩。当时我很满足,煤气、自来水,厕所都有了,不足的是没有暖气。单间太小,后来女儿出世,感觉房子不够住,爱人不得不在双人床的上面又架了一个小床给女儿住。一到冬天,取暖是我最头疼的事,想办法买煤、拉煤,还要找地方存放煤。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是点炉子把屋子烘热,不然怕孩子冻着,吃完饭,收拾完,就该睡觉了,睡到半夜炉子灭了,屋子渐渐又恢复寒冷如冰窖一样。那时的我天天盼,啥时候能住上两水两气两室的房子呢!

八十年代末,在单位终于熬上了福利分房,可是分到的却是一个旧房,还是没暖气的房子,是双室,女儿可以独居一室。我很矛盾,要吧,没达标,不可心。不要吧,又怕以后没机会。最后爱人决定改善一点是一点,还是要了。在这里一住又是8年。

1997年,爱人在单位终于分得一套两室两厅,两水两气的楼房,这是单位第一个商品房试点。楼为9层,我们的房在七层,虽然高,但是正房,格局合理,宽敞明亮。我的愿望终于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了,我用全部精力把房子装修的非常.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可心,在这个房子里住又是8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七楼实在太高,长天的爬楼,经常累得气喘嘘嘘。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棚户区的改造,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各式新颖的花园式小区遍地开花。看着周围的同志朋友陆续搬进了新居,我又坐不住了,加之现住房楼层太高,又有了换房之心。最后倾其所有,于2005年在铁西区某小区买了一个一楼赠送花园的房子,在这里我们闲暇之余,养花、种菜,过着都市田园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真是幸福极了。

 老话说,穷搬家,富挪坟,可我这些年搬来搬去,房子越换越大,条件越换越好,日子越过越甜美,这一切要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党是中华民族一切建设的核心。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是中国进行一切改革的力量。中国*不仅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也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从小家看大家,让我们共同赞美新中国60周年的辉煌吧。

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


面想说说“行”,是衣食住行的行,字典里的第一个解释就是“走”之意:行走、旅行、行踪。人活着都离不开这个行动,上学、上班、上医院、到超市、去酒巴、逛公园、外出旅游……只要出屋门,不是使用双脚就是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这交通工具,包括交通网络的变革,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不是一般的重要。在现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几里地可以“驾步量”,可若是几百里、几千里,谁还能像古代社会里的人那样,再徒步行走呢。

解放初期,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学,脑子里没有坐车这个概念,一是那时的沈阳市,只有在繁华的闹市区才有一两条有轨电车,有的叫“铛铛车”,公共汽车少得可怜,有些小汽车,那不是一般人可以问津的。马路也多是石头铺成,凹凸不平且很窄。从我家到我就读的学校,一多半儿的路是野地或者农田,不通车;另一段是有一路电车,只需坐两三站就到学校,不值当乘它了。二是想乘车也没有那笔开销的钱,当时学校给的那点“助学金”,是不能用来坐车的。所以,我从上学的那天起,一来一去都得走上一个半多小时。

1955年转业后到了锦州工作,那是个中小城市,我们住的“铁道北”,什么交通工具没有;当时的“铁道南”好象只有一条公交线,在那工作了七年多从来没坐过,我们到市里百货公司购物或去旧古城游玩,全依仗着这两条腿啦。

后来,也就是1961年原单位完成任务撤消,1962年随一部分人员来到北京刚组建起来的研究院工作。开始住在院里,不经常外出,还没有体验到交通的便利与否。1971年从劳动学校回京后,因为走前就已经搬离单位,就不得不每天和这“交通”打交道了。

从我家驻地到单位,先从鼓楼乘5路公共汽车到德胜门,从德胜门往北走,只有344路,345路是开往昌平的,我们那站不停车。当时的公共汽车一般来说都是单车厢,载客有限;而且座位不像现在公共汽车的样子,是车厢两侧各有一排长木椅,中间空地倒是宽敞一些。但由于发车间隔长,在上下班时,各车站上都会有很多人,司机一看路边人多,就直接开过去,如果有下车的,他就把车停得离车站远远的,还没等你跑过去,车早就一溜烟地开走了。

我记得有一次院里下午演电影,我和另一位女同志想早点回家能干点活,四点多钟我们到了公共汽车站,在大雪地里望眼欲穿地看着一辆辆车开过来,眨眼间又从眼前开过。司机看见下边人多该停车也不敢停,只要下边有人扒着车门,这车就别想开走。十多辆车都不停,使得车站上的人越聚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都六点多钟了,我俩还没有乘上车,最后还是一位同志到交通岗楼里给车站调度打了电话,才开来一辆空车把我们拉走,电影牺牲没看,还没有早回家。

那时人们管车门口的踏板叫“变心板”,车下的人看着一辆车风驰电掣般开过去,也不管司机能否听得见,就大声喊:“干吗不停车……”;如果车停了,随人群挤到车门,就会说“车还这么空,干嘛不让我们上去……”,可说这话的人一旦脚踏上那块小板板,就会说:“别挤了,上不来啦,快开车……”路过途中车站,车上的人不管有没有下车的都喊:“别停车了,没下车的……”左溜是因为车少人多,满足不了乘车需求,人都显得很自私。

就是费了九牛二虎的劲上了车,那罪也够受的,先是得慢慢把气儿喘匀了,然后随着司机“摇晃”着车,一点点地调整着身体和脚的位置,尽可能地站得舒服些。可十有八九找不着合适的角度和位置,人太多了,都快挤成相片了,还想舒服,谈何容易!我们这些中途上车的根本别想有座位坐,如果能站在离座位、车窗近点,有个扶的地方,对我来说都觉得很好,可要是人太多时也挺难受。有一次我是靠近座位站着,等上车的人渐渐多起来,两只手紧紧抓着上边的横杆(那时的扶手没有吊环),人的身体会被挤得变成了打开的C字形,肚子不得不使劲向前挺着,只有两个脚尖着地,全身的重量几乎全都落在了两只手上。坐着的人尽可能缩进腿,让出点两腿之间的空挡,这样,我的膝盖可以分担些身体的重量,可是,等你回到家撸开裤腿看看,是一片片淤紫色。

还有一次,好不容易才熬到德胜门站,下了车随着人群刚向前走了几步,怎么觉得裤子在往下坠,伸手一摸,哎呀,原来是那种“套环扣”的腰带,在我两手“打提溜”时被挤开,为了不再出洋相,赶紧买了一条带“卡子”的皮带。

一位同车的老太太说:“咱们坐车要准备随时流血牺牲的,你咋还穿这种鞋!”那是一天晚上下班在“北郊市场”站发生的事儿,一位年轻女士只顾往车上挤,一只船型鞋被踩掉在了车下面,她无法再挤下车去拣,车已启动,只能向司机求救:“我的鞋掉在下面,停一下车……”可司机那管这个。于是才听到那位老太太的如是说法。这话在那个年代毫不夸张,曾经多次听人说,有人下车时几乎是被人推下来而站不稳,摔断了肋骨或是歪了脚;冬天雪地上滑,在公交车站上因抢车拥挤而滑倒摔伤的也大有人在。我说这些,都是为了说明那时车少人多而出现的状况。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公交车的增加,公路拓宽、立交桥相继出现。但是,我上班的北郊,还有一段“鸡脖子”没有改造,闹得上下班时严重堵车。路上的车辆不少,但公交车只增加了个305路,还是早晚高峰车,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这一段不运行。还是人多车少,拥挤、抢车、不排队仍然是当时的一大风景。那时每天搭在路上的时间,正常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下是3个多小时,到了冬天,我们真得是“披星戴月”赶公交。那种天天赶公交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北京以公共交通为首的公共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八九十年代开始,北京马路上的公交车多了起来,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3、4字头的郊区车、6、7字打头的小区专线、9字头的远郊区线、巴士公司的运通专线,还有特字头的双层巴士,有的还是带空调的。自1994年到2000年的六年时间里,北京公交的运营车总数由7819辆增加到15445辆,增加了将近一倍。

当时马路上出现了许多用胶皮连着三节车厢的大公交车车,在马路上穿梭着如同一条长龙实为壮观。

1999年,北京街头又出现了一景,为了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购置了2283辆清洁燃料车,其中300辆还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然气的发动机,这些新车每天行驶在长安街、二环主路上,成为北京一道亮丽而又清新的风景。到了2000年末,北京的清洁燃料车总数达到5923辆,占当时北京公共汽车总数的八成多,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当时的北京成为了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盘点改革开放30年北京公交线路的巨变,一组数据令人震撼:从1978年末到2007年末,公交集团线路条数从101条增加到621条,增长了5.2倍;线路长度从1217公里增加到16659公里,增长了12.7倍;运营车数从2627辆增加到18567辆,增长了7.6倍;客运量从111974万人次增加到403170万人次,增长了2.6倍;总行程从11947万公里增加到123165万公里,增长了9.3倍。

最让老百姓感到实惠的是票价又跌落回30年前,从2007年的1月1日起,除9字头的车外,一律实行四、二折优惠,就是说成年人每次乘车只花四毛钱,学生是两毛钱,而且 “充值卡”带替了钱币;从今年1月1日开始,65岁以上老人凭“北京市老年优待卡”免费乘坐地面上所有的公交车。

近几年北京市的地下交通也在发展迅速,除原来的1号线、2号线,相继开建了5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通线、8号线的一部分,也就是到“鸟巢”的那条线,从东直门去首都机场还有“机场快轨”,4号线也即将开通。不管你转乘几次,乘多远一律两块钱。

再说说我家附近交通的变化,1998年我们搬到这朝阳区那会儿,楼前东西向的那条破旧的大街只有十多米宽,路两旁全是外地来京人员开的杂货店、饭馆等,又脏且乱;现在马路拓建成了包括人行道、附路在内的十条上下道的宽敞主路;南北向开通了13号城铁和京承快速路,横向有10号地铁。过去我们外出,走得快也得20多分钟才能到公共汽车站,去市里就好像过去“进京赶考”似的那么难。现在可好了,去年开始,在我们院大门口相继设了两路公共汽车站。现在我们不再为外出而发愁,无论地面还是地下乘车都方便了许多。

这些是建国六十年发生的变化,更是改革开放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成果。

建国六十年诗歌


祖国



远方的树叶黄了,贴近大地
果实等待你去摘取
像摘取一个人梦中的秋天
将所有的花朵卸下来装订成册
寄给远方
那里的鸟群刚刚启程
那里的故事只在梦可以经历



我的祖国,经历艰难涂抹的地方
那里摆满了已经消失的地平线
一只乌鸦在那里看管已经锈死的铁锁
任凭雨点将铁侵蚀
所有的歌谣颤抖地走过独木桥
在生活之外的远方
一直是美和陌生的化身落在那里



风雨六十年
海一望无际静静地躺着
时间的催促声从那里传来
金属的响声和雷的响声穿过今天
在思维的平台上放置的
远方,它是我的祖国
一个诗人和手中的一部诗歌寄存的地方



等待



适合于成长的泥土是种子等待的家园
拴在时间的主页上,这家园里的夏天
希望的秋天在是从等待中获得的
就像种子在粮仓里等待泥土的心态
在等信使的日日夜夜
让内心的湖泊激起细浪的重叠



周而复始的等待在日子上晃动
强烈的降雨等待夏天
大地上落满的绿色维护着生命
生命如歌在大地上漫延
让相逢的离别读到血的颜色
是一树树花开,正目送冬天的离去



在冬天的反面,夏天的记忆中
一个城市拥有的黎明
时刻惦记着一个夜晚的幽灵
那隐蔽的身躯坚守热爱和信念
人海如潮
而等待中的黑暗深深了解祖国的黎明



远方的风景



一定和想像的风景有着相似
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分起立过
祖国一样的成长
让多双目光过滤,或者相聚



远方的风景,守卫远方的
看门人,看流动的云块
他的心也像铅一样沉下来
祖国在这里,他就跟着在这里



命中注定的远方
这六十年的风景让来人看到新意
像泛黄的历史散叶
被异乡人用向往装订成册



远方的风景,在远方生活的群体
用他富裕的理想编织未来
多少年过去了,刻在他们内心的文明
早已成为风景中的词汇



细雨



细雨中的情节和
委婉的哭声类似
都是落花流水的概述
拴在一个人的心上



在一场细雨的中间
往事中的故居
停泊在一枝花的胸前
这被雨声伺候的花朵
将是贴在心灵上一盏马灯



在生活之外的细雨
河水的浪,退守往事的过道
都是黎明中的口哨
挂在风中的铃铛
一个城市最深最远的天堂



思想的声音



思想的声音像蚂蚁的跑步声
从这里到一棵树下的休整
在绵绵细雨中无端地延长
所有方向上的门都可以洞开
向居所内的幽灵敞开胸怀



跑过天庭的光芒
总是被苏醒的大地收买
而敌人占有的领域
这些地方像一个个哑谜
需要一个城堡的图书馆来理解



从什么时候开始,思想的声音
在时间的幽暗处
进行舞蹈式的涌动
这打破时间的力量
几乎涵盖了整个大地



思想的声音,猜测这声音的结构
这声音的冬天
将绕过地主幸福的家园
它甚至可以将历经千年的大树连根拔起
并且毁坏一个朝代的正常秩序



但从没有 听到过
这样的声音,它的格式
它的行为和准则
和现实社会的语言
在结局中有着惊人的相似


来源:网络

以上精彩《喜迎国庆六十年:听我孙子给他儿孙讲历史》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