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加快创新建设发展总结。
时间总是在不停的奔跑,一下子工作就要结束了,我们不能忘记上一阶段工作的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有很多收获,这些收获可以通过写工作总结记录下来。你会为了写不出总结而发愁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局加快创新建设发展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科技局加快创新建设发展总结范文
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全会和人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进一步推进灾后新农村建设、技术创新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扎实工作,较好的发挥了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去年。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努力,市被表彰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去年度全省市州县科技局工作考评先进单位和市知识产权先进单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我局紧紧依托城市圈科教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和省农科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合作,先后为石化公司、德炎水产公司、洪湖浪公司等12家企业牵线搭桥,很好地促进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二是为我市引进科技人才,联系博士生到滨湖办事处挂职,同时还聘请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全市河蟹高效生态养殖;三是争取省科技厅支持、与湿地保护局在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河蟹人工增殖放流专项活动,共向核心区投放大眼幼体2400万尾,既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环境,又增加了沿湖群众的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涌现出了石化、德炎水产、中兴能源、蓝天安环、丽朗科技、蓝光电子、精一机床等民营科技企业50多家;五是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训,今年我局特邀省科技厅专家为洪湖的近200家企业家和创业者举办了科技创业及自主创新的培训会。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我局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聘,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科技队伍,在全市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一年来,探索了建示范基地、办产业协会、创科技实体的科技服务新机制,科技特派员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示范基地面积10000亩;联动科技示范户1000户,开展技术培训讲座85期,开展技术服务6450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个,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2、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我局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工程。以水产、畜禽、水稻为重点,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建立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银鲫、水禽、水生蔬菜、优质稻、双低油菜、三元杂交猪10个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水禽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列入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应用、推广了生物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作物高效种植、主要水产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24项,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河蟹养殖业是洪湖水产的特色产业,去年,洪湖农业科技工作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以树立大品牌、发展大产业为目标,以建设河蟹养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抓手,已在全市8个乡镇严格选定了500名科技示范户,建立了8个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8000亩,组织示范户无偿选购优质本地化河蟹苗种8万斤。依靠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团队,成立了“洪湖河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研究开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资源,开发河蟹高效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示范效果。为了使示范取得显着成效,我局对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科技服务,选聘了10名水产科技特派员分别派往8个示范乡镇,开展技术服务和带头示范;建立了“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年各生产、销售环节为示范户提供10万条短信服务;同时每月组织对示范区农户进行巡回技术培训、池塘检查和水质检测,一年来,共开展技术讲座25期,培训示范户4500人次,印发“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挂历、图册、日志及每月管理要点3500份,检测水质样本850份;制作播放“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示范电视新闻专题2期,在示范区制作示范基地宣伟牌8个,重点示范户标示牌100个。预计项目实施三年将辐射带动洪湖3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亩平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河蟹产业年增效4亿元以上。
3、加强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水产养殖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我们把推进现代水产业发展作为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申报立项并相继实施了“中游地区特色水产品高效健康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和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攻关;开展了“黄鳝生态养殖”、“泥鳅高效养殖及莲鳅共生”、“河蟹稀养高效养殖及虾蟹混养”、“虾稻连作”、“异育银鲫无公害养殖”等12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5万亩和特色水产种苗繁育基地1.2万亩,着力解决了洪湖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4、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德炎水产、久加久、长河水产、洪湖粮米业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技项目12个,创建了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生产技术成果16项。扶持洪湖浪米业公司创建湖北省粮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将洪湖浪米业公司打造成湖北省百强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德炎公司)、省级2家、市级15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20个,创国家、省品牌农产品8个。
(三)争取科技项目获得新的成效。今年,科技局仍把项目建设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市委政府工作中心,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狠抓项目建设。我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后赴科技部、省科技厅,积极申报国家、省科技重点项目。经过对全市企业科技项目的摸底、调查,共筛选科技项目25项。目前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个,被国家科技部、科技厅立项8个,共争取科技项目资金580万元。其中,蓝天安环的zl(g)nf自浮型组装式金属内浮顶、蓝光电子的低成本环保新型热熔断体和力拓能源的新型泡罩蒸氨塔等3个项目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计划支持,获得国家无偿资助金额230万元;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的“洪湖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无偿资助3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引导社会资金、企业科技投入近五千万元,将促进我是光电子、石化装备、节能环保和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等高新技术领域技术进步,加快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全市的科技创新。
(四)科技成果工作有新突破。一是积极组织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项目参加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专利申请;二是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完成了市第六届科学技术奖申报组织工作,洪湖蓝光电子和湖北石化申报的科技项目分别被评为二等奖、三等奖;三是完成了洪湖市去年度专利补贴工作,我市共有十多项专利获省级专利补贴。
(五)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我局围绕科技支撑农村产业发展,科技武装农民,科技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经省科技厅的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后,加大了对洪湖市新农村建设的支助力度,滨湖办事处新嘴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已卓有成效,完成了新嘴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验收工作和府场镇污水处理工程申报工作;完成了螺山镇去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计划申报工作,共申报示范户157户;目前已开展了河道疏洗、河道坡岸治理、沟渠生态修复、生态林建设、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及庭院美化、污水管网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洪湖清水”大闸蟹健康高效养殖示范和村委会建设等10多个示范项目工程建设。
(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科技氛围。一是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服务民生科普宣传活动,编制了2万份“科技在你身边”、“科技服务民生”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市民;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宣传科技法律法规政策和洪湖科技创新示范工作,制作新闻、专题片5集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放;全年共撰写科技宣传报道200多篇,在各报刊、网站上发表;三是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和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工作,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科技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扩大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七)加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的双评活动,我局紧密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精心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取得了预定成效;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议和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四是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用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检查,使人员管理、项目立项、成果评审和机关事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八)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我局按照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工作,成立了科技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抓,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重点明确,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科技局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督查,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有序进行,有力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发展。
FWr816.Com好文推荐
科技局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学习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科技管理,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扶贫工作,为促进我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是推进我县科技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是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提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重大举措。一是把科技工作指标量化,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充分利用电台、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宣传栏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科技意识,推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三是对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组织有关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观学习科技效益型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全县形成讲科技、学科技、用科技、重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科普培训,科普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与县委宣传部共同组织涉农及文化卫生等部门广泛深入开展了“三下乡”活动,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宣传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全县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xx期,召开现场会xx次,培训人数xx人次,举办适用技术电视讲座xx讲,发放科技资料和手册xx万册(份),普训面达xx人次。
今年我局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抓得早、行动快、效果好。多次深入乡镇、村、组进行科技宣传和科技调研,宣传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了解农民需要哪些科技服务和科学技术。一年来我们主要培训的内容有:奶牛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青、微贮饲料制作技术;马铃薯和高油大豆新品种介绍和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植树造林技术等。
先后组织了由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普宣传大蓬车,在xx镇开展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xx辆,设技术咨询台xx个,发放《农业适用技术手册》等科普资料xx册、宣传单xx份,同时还举办了大型科普图片展。通过科普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为了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工作,我们与团委、教育局联合,共同在县城中、小学开展了科普图片巡回展,受到了各校师生的欢迎,激发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我们利用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科学技术普及法》深入社会各界,进入千家万户,增强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科普意识。
三、创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
为了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解决各种作物、环境、措施间的关系和带动县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创建了农业生态科技园和暖棚养羊科技示范基地,人工圈养东北林蛙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药材栽培科技示范基地。这些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的建立,为构筑产业化平台和结构调整探索出了新的路子。
四、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工作的重点是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今年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xx项,其中国家级xx项,省级xx项,州级xx项。在农业科技项目上重点推广了旱田除草剂;高油、高产大豆栽培技术;肉牛育肥配套技术;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及栽培技术;舍饲及秸秆转化饲用技术;抗旱造林配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寒地区水稻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等先进适用技术,获得经济效益xx万元,同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力度,成功地举办了“县首届农机科技大集”。此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省、州有关部门的关注,加强了我县与各地农机生产厂家的联系,为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和农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科技调研,搞好技术储备。
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纲要》,计划和国家科技基地建设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技调研,增强技术储备和项目储备,同时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经努力,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xx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xx项。做到科技项目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
我们对全县各乡镇开展了科技调研。了解掌握了科技培训、科技示范项目、科技示范村户的发展现状,并写出调研报告,针对此次调研情况,提出了当前科技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印发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智力劳动》宣传单xx份。深入xx研究所等单位宣传专利法,发放新专利法材料。通过不同形式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一年来,我们把发展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新审批成立xx家民营科技企业。使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达到xx家,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年来全县民营科技企业产值可达xx万元。技术贸易成交额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xx%。
七、培育科技进步典型,开展了科技示范、科技先进县创建活动。
一年来,我们在狠抓科技决策、管理、培训、服务、推广、投入的同时,注重了科技示范、科技先进的创建工作,先后抓了县级科技示范乡xx个,县级科技示范村xx个,县科技示范户xx个。为了搞好科技示范,我们深入调查,综合筛选,对涌现出来有代表性的科技示范乡、村、户、企业进行精心培养,相互交流经验,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强化科技示范意识,总结科技工作成绩,查找存在问题,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示范辐射作用。
科技先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一年来我县在这项工作上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今后向高目标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
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科技投入,到目前为止投入科技经费达xx万元,使科技项目顺利实施。
九、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之一来抓。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xx研究所,该所已投入资金xx万元,整体工作运转良好,为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局招商引资万元的任务。
十、做好科技信息管理工作。
今年编写印发《科技信息》xx期。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大力宣传科技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了解和支持科技工作,向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汇报和介绍科技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我县科技信息网上共享检索和发布。
十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技扶贫。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把包扶工作列为全局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在包扶工作中,本着“查实情、办实事”的原则,走村入户,通过“听、看、查”等形式,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方案,帮助包扶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大力发展暖棚养羊,并积极扶持培育新的奶牛、大棚养羊专业户,加快发展暖棚养羊步伐。在包扶村开展科技培训、畜种改良、疫病防治、青贮饲料推广等工作,实施科技扶贫,提高“造血”功能。及时给包扶村送去了xx吨生物肥料和部分衣物,价值xx千元,缓解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
十二、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强化内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科技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及各项活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十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尽管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当前和今后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全县各个领域内还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全民对科教兴县的认识。用科技指导生产,服务于社会,让全县的经济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快速得到发展。二是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解决经费不足制约科技工作发展的实际问题。三是我县还有相当部分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科技推广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市科技局任务总结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一)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围绕两加一推,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项目建设和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以强科技管理、抓科技计划、重科技创新、促科技进步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在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出台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意见,推动工业强市战略步伐
研究制定了《六盘水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六盘水市科技局关于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六盘水科技支撑工业强市战略六大支柱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6年2016年),突出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支撑,初步建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政府为引导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管理手段,集成科技力量,推动 工业强省和工业强市战略步伐,促进全市科技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二)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2016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项目50余项,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立项项目2个,项目支持资金263万元;获省级立项项目20个,支持资金1145.5万元。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市科技局结合业务工作开展,进一步转变作风、理清思路、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挖掘和储备项目,为争取十二五国家、省级专项资金作准备,提高项目申报率,同时,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共完成科技项目库计划调研136项,计划入库项目数117项,确保了科技项目库的数量和质量,为申报国家、省、市项目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加强项目库建设的同时,我局合理安排市级科技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下达了六盘水市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00万,安排项目45项。项目类别涉及科技攻关、星火、节能减排、科技合作、社会发展及软科学等方向。
按照早计划、早安排的原则,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已于9月初下发,目前正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12月中旬将开展项目专家论证并提出初步安排计划。
(三)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推进科技型企业发展
为推动我市风险投资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局率先与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接洽,准备建立六盘水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经市政府同意,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该公司由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500万元、贵州省新红桥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共同组建,是贵州省6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唯一的民营控股公司,完全符合科技部倡导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的组建是六盘水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落实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又一成果,公司于正式启动以来,已为企业融资5000多万元,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方面将起到有益补充,发挥积极作用。
(四)发挥前瞻性优势,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为综合利用我市煤矸石资源,市科技局深入调研,促使紫森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就低铝煤矸石发电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开发达成100万元的技术合作协议,我局安排20万工业攻关资金给予支持。4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学完成的煤矸石热值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论证会在六盘水召开,与会的省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研究工作,认为项目选择将煤矸石中的余热与铝硅铁回收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思路,可实现煤矸石中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经成功对相关工艺路线优化,该项目中试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在准备进行工业化试验。同时,我局还在对煤层气瓦斯提纯资源综合利用及示范推广项目进行包装,准备上报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积极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为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今年我局根据2010年修订的《六盘水市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完成了《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修改工作,同时,对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进行了调整。3月下发了申报第十三次科技进步奖的通知,现已收到各类申报30项,12月中下旬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六)加大科普工作,着力搞好科技宣传
拟定并报请市政府下发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全社会的科普工作参与力度,为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一是抓好2016年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我市2016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5日-21日举办。各相关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2.5万余元,共开展技术培训5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册2800册,展示宣传挂图380幅,展示科技小制作100余种,制作宣传栏、展板121块,开展科普讲座2次1100人次,组织科技参观1次20人,电视台播出地震科普专题片7期,制作地震科普光碟700张,发放知识产权、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科普等方面的宣传资料16400份,接受咨询1120余人次,防震应急演练3次,参加人数4227人,参加活动群众4.8万余人次。通过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的开展,集中宣传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公众对现代科技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在全社会兴起了学科学、讲科学的热潮,进一步扩大了科技活动周在全社会的影响。
二是开展科普进社区、学校、军营宣传活动。在社区、学校、军营制作了4期共20块宣传栏,宣传内容涉及科普常识之食品添加剂 、月球探测回顾与展望等方面。此外,组织到龙井社区调研27人次,帮助该社区修建便民疏导点1个,占地200多平方米,已有10余个流动摊点进入经营;投资1.6万元,安装路灯55盏(每盏路灯均含电表和定时开关)。
三是抓好科普统计工作。我局2010年度科普统计工作,得到了市直科普相关部门和各县(特区、区)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目前已圆满完成,共对74个相关单位进行了科普统计,其中涉及市直18个,各县(特区、区)56个。通过本次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使科技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了科普资源概况,更好地监测科普工作的运行质量,为科学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了依据。
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宣传工作。分别在钟山区月照乡响水社区、六枝特区堕却乡、钟山区麒麟社区、钟山区松枰北路社区开展了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四进社区宣传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其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在妇女维权月、世界知识产权日、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禁毒日、艾滋病宣传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提供科技服务。一年来,参与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5700份,展示宣传展板53块。
此外,我局制作的《千村节能环保科技气化炉(使用方法)》被全国远程办评审为优秀课件,并在全国专用频道播放。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一中心,积极贯彻实施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创新科技工作机制体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破解创新提升难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谋思路、拓举措,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20××年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科技奖项再创佳绩,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基于硫系玻璃的新型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647件、授权量达到59175件,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和58.4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增长27.07%。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4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家(其中省级1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
三是科技金融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制定了《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首支机构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设立了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
四是创新优势企业培育梯队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截止11月底,纳入统计的7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3.0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47.9%。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7%。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市落地。北仑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六是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新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4项、7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限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356家(比上年增加41家),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
七是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凸现。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6个,由我局启动并长期支持的甬优杂交水稻项目和振宁土鸡项目再获重大新进展,甬优12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连续三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纪录,振宁黄鸡配套系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认定。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技术等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八是区域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市科技进步指标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组织编发《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16年度评价报告》,2016年全市创新指数为364.85,比2010年上升18.28%。据《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宁波以0.9151的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
九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江北慈城、奉化溪口等地震监测综合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八个县(市)(注:老三区参照市本级考核)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二、20××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化三思三创,凝炼科技工作重点
按照全市三思三创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精筹划、细布置、抓进度,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凝心聚力、破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要求,积极谋思路、强举措,把科技工作重心前移,以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意见,强化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
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相关决策参谋,充分利用调研考察、专题汇报、工作请示等途径,就我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举措、科技金融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抓实考核和创强,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突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总要求,参与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的起草,明确强化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评价,编发了《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白皮书》,对11个县(市)区、三区一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抓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稳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结合上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16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对全市11个县(市)区、四区一岛进一步了全面考核评价,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将考核评价结果发文通报。由于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对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及鄞州、慈溪、余姚等3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对RD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照个性化、差别化、科学化的原则,提出并下达了各县(市)区和四区一岛2016年度科技进步目标指标分解方案,并定期举行科技进步考核形势通报分析会,提出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反馈意见和工作要求,争取做到研发活动应报尽报、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三)强化培育和服务,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以推进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宁波大学等高校调整学科和科研布局,加大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海洋技术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基地的支持,建成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3家,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技术研究,抢占海洋高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制高点。
围绕4+4+4产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杭州湾新区汽车研究院等38家创新载体。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跟踪服务,实行每季度调研制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突出企业创新载体的培育,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和工作指导,新培育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8家,组建成立了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新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8个,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6个。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按孵化企业毕业率给予补助支持。引进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各类科技项目向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开放。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和专利事务所推荐、申报、认定工作。
(四)加大扶持和引导,培育创新优势企业
制订《宁波市入选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创新团队在落户注册、资金跟进、人员构成、协议签订、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支持举措。加强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新认定科技创新团队23个(第一层次3个、第二层次2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13家。
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我市设立了总额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1亿用于对天使投资创新型初创期企业进行跟进投资,通过专业基金化运作,为天使投资人和初创企业架起高效对接桥梁。鄞州区、高新区和镇海区加强与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的合作,全年新建授信企业119家,新增授信总额6.98亿元,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58亿元。第六届中国专利周宁波活动周期间,我市4家科技型企业与科技银行签订了融资额度10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协议。
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189家,新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预警平台,定期对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管理和工作指导,分区分批对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等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
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认定市级新产品(试制)7178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63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其中,863子课题项目18项、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19项、973计划前期/子课题9项、创新基金项目112项、火炬计划45项、重点新产品2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3.7亿元。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的落实,2016年度全市有4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所得税减免16.04亿元;有890多家企业享受技术研发费加计抵扣,加计扣除金额(50%部分)达到27.78亿元,实际减扣所得税额6.27亿元。据统计,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8.5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6.3个百分点。
(五)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产学研对接和成果转化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精心组织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组织我市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洽谈、技术交流。宁波高交会期间,通过科研智力需求洽谈、高新技术成果推介等系列活动,有16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5个引进共建机构正式签约,项目总投入9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亿元。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定出台《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立项支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9项。百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另有18项进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库),到位国拨经费2746万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我市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海天塑机国际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已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积极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以象山县为主体,申报创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目前已正式报科技部审批)。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三)
20××年,全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安庆市十××五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技项目申报创历史新高。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同比增长13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
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授权专利已达494件,同比增长50.6%,其中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实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遴选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技创业服务成效明显。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
一、组织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力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16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国家级项目20项,经费3195万元;省级项目31项,经费1836万元)。其中,由安庆市和兴化工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经费2245万元,在全省有重大影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5项,经费1200万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项,经费950万元。
(二)加强科技项目监督检查。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结合方式,对340项2008年以来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经费6602万元。
二、培育壮大优势企业群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完成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检查及复审工作, 17家2008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复审。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共组织评审、推荐高新技术产品2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新增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共10家。
(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一方面,不断完善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2016年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产值50多亿元,利税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8.98%和3.90%。另一方面,协助安庆化学工业区做好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五)积极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贯彻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推进有关激励政策的落实,首次对新认定的省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奖励,共兑现2010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奖励及配套197.4万元。
三、提升专利工作服务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加强专利服务工作。深入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引导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在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同时,加大县区专利工作督导力度,加强省知识产权局强县试点县(市)和工业基础较好县的专利申请工作,在岳西、枞阳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申请专利794件,同比增长41.3%,申请发明专利169件,同比增长34.1%;授权专利494件,同比增长50.6%,授权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申请pCT专利3件。
(七)加强专利执法和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双打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检查流通领域大型商场、药店,立案假冒、侵权专利案件16件,结案14件。开展了以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为主题的2016年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四、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八)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建和申报工作,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企业孵化功能,更加注重入驻项目的质量,把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有专利和自有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倾斜;二是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业预孵化场地和辅导教室,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7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还亲临市创业中心,考察了科技孵化器内服务机构市中小企业服务辅导中心。2016年,市创业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8500万元,利税48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200个。
(九)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和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咨询评估、科技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扶持安庆市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庆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宜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其服务功能,积极为其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
(十)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组织参加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我市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约了29个项目;组织参加中博会。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遴选了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据统计,2016年我市2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活动,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达50项。
(十一)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和和推广。在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继续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重点开展超级稻p88S/1128、Y两优2号、深两优5814和先进适用栽培新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选择怀宁、桐城、望江和潜山建立6个百亩片,枞阳、太湖和宿松建立重点片。推广应用稻鸭共生、高山蔬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等11项农业生产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科技进步水平。
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
(十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参加中心组学法制度、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执法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百项办件看效能活动,认真梳理各类办件并编制台帐目录,共梳理各类办件405项;编制了市科技局行政职权目录及流程图。
(十三)开展科技奖励工作。推荐11个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 3个项目被评为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开展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24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
(十四)创新科技项目管理。为提高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行政效能,在安庆科技信息网上建设 安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首次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
(十五)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十××届五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和警示教育;以纪念建党9××周年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科技局班子工作总结
科技局班子工作总结年度规服、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关心帮助下,区科技局班子对规服工作、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分工的通知》(龙办函〔**〕6号)、《**年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重点工作》(龙效能办〔**〕2号)、《关于印发成都市**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龙办函〔**〕4号)、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龙效能办〔**〕6号)的要求,把深入开展机关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单位重点工作目标,积极落实责任,加强分工负责,进一步促进了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机关服务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规服工作顺利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按照区规服办的要求,为使机关规服、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绩,我局成立了以局长王丰华为组长,副局长杨新元、陈桂明、陈文为副组长,机关办公室主任、法规科科长为成员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计划,落实职责和目标任务分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今年以来,认真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理解省、市、区文件精神,组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经验,进一步提高了细想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依法行政、推进工作、搞好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制度建设,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提供制度保障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为目标。今年以来,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单位实际认真查找差距,增添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廉政建设、政治学习、工作激励、政务公开、目标考核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人员依法行政行为,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调动了各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全年工业科技完成了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4家,争取省、市工业项目支持50余个,为经开区企业提供了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2期次共计1000人次。专利申请量达到1800件。新建专家大院9个,科技信息服务站2个;举办农村适用科技培训10期,培训技术人员1550人,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三、强化政务公开透明,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认真执行政务公开相关规定,制订了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明确了各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一是公开办事程序。对区级科技项目申报、项目经费安排、省市科技项目转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专利自主、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等行政服务项目,在科技局网页上建立公开公告栏,公布办事流程,接受服务对象监督。二是深化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实施结题验收等管理工作。聘请省、市、区相关专家对区级科技项目进行评审打分,确定重点支持和一般支持项目,再由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行政审批。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监察、审计、科技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有限科技资金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四、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措施不够到位,效果不够显著。二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对企业,乡镇提供服务的水平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明年工作计划
明年,我局将以深入学习实施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两个带头”总体部署,突出抓好机关规服工作和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我局机关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在“两个带头”中作出新的贡献。
1、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抓好机关规服、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整改中增添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2、进一步抓好机关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抓好科技行政审批项目和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科技富民,科技惠民的服务水平。
4、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培训、服务各环节中的办事流程,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
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20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扩大科技开放为先导,以产学研科技合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速资源整合,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科技工作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一增、二多、三突破”上。“一增”即:上争经费大增。向上争取各类科技项目170项,争取科技经费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32.7%,争取项目和经费名列全省前茅。“二多”即:科技合作多。与31所高校科研院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新建科技创新平台17个,组织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05项。高企增加多。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4家,新增数量列全省第二位。“三突破” 即: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大有突破。全县10个县县区全部顺利通过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丰城、樟树、高安、万载4个县县考核为优秀。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大有突破。6项科技成果获省政府科技奖励,其中2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成果数量和质量为历年之最。知识产权保护大有突破。全县10个县县区都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全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138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3%。 一、优化环境强保障,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我们继续坚持树立大科技思想,通过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突出舆论引导,有效地优化了科技发展环境,为推动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1.抓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日益重视,县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加大。20xx年全县财政科技经费预算为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28%,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县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专项经费312万元,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项目。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下,企业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纷纷投向科技创新,有效地增加了全社会科技投入,预计20xx年全县R&D经费为4.57亿元,占GDp比重为0.33%。科技投入的确保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2.抓制度,强化政策保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和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今年年初,xxxx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赶超发展的决定》(宜发〔20xx〕6号),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全县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具体目标和工作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全县科技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年底还出台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升级的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宜府办字〔20xx〕135号),围绕科技创新升级20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落实了责任单位,明确了责任主体,使得各项工作更有操作性,更具推动力。3.抓宣传,强化舆论保障。一方面,切实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今年年初,制定出台了《县科技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通知》,将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对各县(县、区)科技目标任务考核,同时作为推荐国家、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用我县科技工作信息60多篇,县级媒体50余篇,xxxx科技网站发布信息300多条,编印《科技动态》刊物49期,每期发行200多份,大大提高了科技工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科普工作力度。认真抓好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等活动。继续抓好科普基地建设。今年宜阳学校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估,被正式命名为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目前,全县有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7个。 二、硬化平台求成效,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努力搭建科技平台,全面整合创新资源,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不断夯实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巩固深化与现有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把研究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将高校人才和技术资源引入我县企业。走访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两所湖南“985”高校,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延伸合作链条进行了交流。高安县人民政府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丰城县人民政府与江西省科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05项,通过这些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不断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了对全县科技资源整体规划、战略重组的力度,制定出台了《xxxx县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一个平台、一个团队”的联动建设原则,新组建了xxxx县水稻遗传育种等县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15个,2家批准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这些创新平台,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总人数达到93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2人;投入科研经费21356万元,购置先进科研设施和技术装备112台套;成功开发技术或产品317项。3.不断构筑成果转化平台。今年鉴定科技成果74项,其中省级鉴定2项;评出县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6 项成果获省科技奖励。在对内狠抓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同时,我们借助于各类技术交易会、成果博览会等平台,为科技成果和企业牵线搭桥,大力推介优秀科技成果和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以来,全县共发布技术需求128项,开展网上科技成果技术对接2次,达成意向6项;开展技术交易39项,技术交易成交额18715万元,技术交易县场更加活跃。 三、实化载体打基础,科技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坚持推进科技入园、科技进村、科技惠民三大科技服务活动,进一步夯实服务载体,打牢工作基础,切实找准了工作切入点,抓住了服务着力点,实现了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1.科技入园力度更大。深入巩固科技入园现有成果,继续抓好“五个入园”,持续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服务,促进了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科技入园工程服务企业1300余家,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科技服务3800多人次,呈现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区域服务新格局,其中服务园区企业数、为社会增加就业数位列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前三位。同时,拓展延伸了科技入园内容,推进了科技金融入园和知识产权入园,在xxxx经济开发区设立了知识产权局,目前所有园区都设立了专门的专利服务机构,今年以来,我们帮助园区企业大华云通玻纤有限公司、同和药业和宁新碳素三家企业分别获省科技担保贷款3500万元、1000万元、600万元,共计5100万元。2.科技进村视野更广。坚持以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以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为载体,大力促进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从高校、科研所和县县涉农部门选派了1100 名科技特派员进驻602个村,通过技术咨询、典型示范、技物结合等形式,在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有效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年共推广新品种65个、新技术21项,与农民建立经济共同体102个,领办、协办龙头企业 21 家,促进科技有效导入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创业致富。“江西绿叶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上高九峰园林万亩绿化基地及生态示范园”等1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成功通过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检查评审。3.科技惠民措施更实。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在低碳环保、生态技术等方面,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培育和壮大符合低碳及生态要求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民生科技工作力度,构建科技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大力提高了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全县70项医疗卫生科技成果通过县级鉴定,社会发展领域县本级立项86项,向上争取科技项目11项、经费108万元,15项医疗卫生项目获得20xx年县科技进步奖。培育认定了明冠能源(江西)有限公司、樟树县江西康怡食品有限公司、万载建坤化工有限公司3家企业为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四、强化支撑促发展,科技引领功能进一步增强我们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导向,把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科技融入经济的关键举措,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创新,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有效发挥了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1.科技项目建设提速。围绕锂电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包装、申报科技项目。今年以来,全县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55项,已获上级科技部门批准立项和支持的项目170项,获资金支持1.34亿元。其中,上高县江西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淀粉糖米渣制备食品级蛋白技术中试”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资金支持340万元。江西铜鼓江桥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竹键盘”等27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获资金支持2040万元。江西赣西物流有限公司“水果类农产品物流过程品质维护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列入“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支撑计划,获资金支持552万元。全县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12项,获资金支持9100万元。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推进了项目建设的提速增质。2.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们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把企业创新作为发展提速增效的关键,坚持以培植创新型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xx年,全县培育认定了28家高新技术企业,县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4家,居全省前列。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8.4亿元,同比增长2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20.1%。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上交税收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27%、31%。新开发省重点新产品167项,其中25项通过省级鉴定,有20个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3.新兴产业发展提质。既注重科技招商和招商引科,大力引进、嫁接和培育高新技术;也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了锂电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得到发展壮大。据统计,1-11月份,县内规模以上锂电企业达到5家,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76%;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26.9亿元,同比增长14.3%。今年以来,全县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0个,拉动投资9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 五、深化举措塑形象,科技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始终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改进机关作风,强化基层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坚持抓好科技系统自身建设,为推进全县科技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1.着力抓好机关建设。全县科技系统深入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第一批单位向全社会就解放思想的目标、思路、措施,作出了公开承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引进高科技企业5家。国防动员、包村挂点、三进四民、老工青妇等工作齐头并进,多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提拔了1名副局长为调研员,公开选拔了1名高学历、高素质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分配到下属单位工作,吸纳了1名军转干部充实到局机关,干部结构更加合理,干部素质进一步提升。2.努力推进基层创新。各县县区科技局主动作为,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全县10个县县区全部顺利通过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丰城、樟树、高安、万载4个县县考核为优秀;高安县获批了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xxxx县经开区、樟树县、奉新县、铜鼓县、高安县5个县县区知识产权局获得全省首批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建设项目立项支持,获资金支持260万元,位居全省第一位。各科研单位依托自身优势,服务科技创新。县科技情报所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手段,全年开展科技查新650多项,提供科技信息服务39400余条;县农科所、县林科所坚持集体协作,全力攻关,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县农科所完成的“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3.全力保护知识产权。通过积极协调,全县10个县县区都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深入开展专利法、版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县场开拓以及企业经营战略与决策的各个环节,将专利技术(产品)的研发、保护和贸易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县场占有率。今年以来,针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达13期,培训1000多人次,许多企业突破了“零”专利,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全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138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3%。集中开展一次以调解专利侵权纠纷和查处假冒专利为主要内容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一、今年科技创新情况
预计全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40亿元,增长22%;申请专利7000件,增长12%;启动了42个海外团队引进项目;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总数达到121家。我市130个项目荣获省科技奖励,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9%,其中一等奖16项,占一等奖总数的52%。我局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公安部授予“全国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1.围绕“保增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取得新进展。中科院科仪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的“90-65nm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研发与应用”等5个项目,列入ic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申请国家拨款33082万元。组织机床集团等10余家单位的20多个项目参加数控机床重大专项竞标,其中16个项目有望立项,申请国家拨款1.5亿元。中低热值燃料r0110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igcc电站中的工程应用示范项目正式获得科技部立项,已获得国家拨款1.3亿元,浑南新区与中电投合作建立示范电站的协议已签署。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在ic装备的薄膜材料制备、光刻、真空获得关键部件、传输部件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6英寸pecvd国产化率超过70%,已实现销售,12英寸pecvd技术攻关正稳步推进。机床集团实现了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应用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加工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东软集团研发生产的数字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实现出口。目前,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领域,我市已有60余项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促进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按照“保增长”要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研发中心建设、国外研发机构引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纳入《市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中,并为12个区、县(市)的51家科技型企业落实补贴经费710万元。启动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为防锈包装、嘉华电力、波音饲料、申元气压机等一批企业解决了科技创新难题。
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入推进。组织实施了10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和科研机构累计完成投资7.62亿元。组织实施了“数字化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
2.围绕促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优化科技金融环境。出台了《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管理暂行办法》,搭建了高新区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1家企业签订了进入新三板市场协议,5家企业完成了股改,4家企业完成报批准备工作,为我市争取新三板试点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棋盘山泗水科技城集合信托债发行准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确定营口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新华信托承担信托集合工作,并已正式上报省银监局。该集合信托债拟发行5000万元,支持绿谷生物公司等5家企业,这种政府引导、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为我市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市政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分行等方面开展合作。举办了市科技企业融资项目银政企对接会,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及近百家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推介的7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69.4亿元,资金需求22.7亿元。
优化科技政策法制环境。《市科技进步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市专利促进条例》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发布了《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启动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制定工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会议的筹备,开展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初稿。
优化科技创新社会环境。举办了科技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普展览及竞赛等活动60多项,特别是“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展”宣传了机床集团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应对挑战的典型实例,突出了科技创新在战胜危机中的积极作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举办3大系列25项专题活动,全市近百万市民近距离感受知识产权的魅力。
3.围绕“重民生”,加强农业科技进步
启动了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第六期培训班,录取来自11个区(县、市、开发区)、96个乡(镇、街道)、211个村的345名学员。加强对结业学员的跟踪服务,支持创办实体31个、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45个,建立专业合作社80个。选拔54名农民进入农业大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围绕各区、县(市)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农村科技讲师团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09场,培训农民12187人次。
组织农业大学10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服务新民市特色蔬菜产业,指导菜棚3万余亩,露地蔬菜7.2万余亩,推广新技术18项,引进试种蔬菜新品种30个,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此外,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科技特派团(组)服务沈北新区花卉特色产业和新大地集团等都取得较好效果。
积极扶持东亚种业、伟嘉牧业等农业科技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东亚种业的“富友”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公司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蔬菜速冻加工设备开发”通过科技部的验收考核。
4.围绕增活力,深化科技对外开放
开展海外研发团队申报工作,我局向省人事厅推荐的20个项目入围。积极推荐有突出成果的专家团队申报省友谊奖和市玫瑰奖。在全市征集了60个海外研发引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其中10个项目获得我市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重点海外团队引进项目进展顺利,中科院金属所与英国罗罗公司联合开展的飞机发动机叶片钛铝合金合作研发项目,被列为今年2月份温--总理出访英国的签约项目。积极参与“德中同行——走进”活动,邀请20位德国和我国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参加了中德先进材料与技术研讨会,搭建了两国材料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制定下发了《促进技术产品出口行动方案》,打造服务平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我市技术产品出口。
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的不利影响,成功举办了XX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和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等领导出席展览和会议。东博会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设展位XX个,参展单位483家,参展项目1199项,其中,国外项目387项,占参展项目总数的32%。国内厦门、宁波等20个城市的21个代表团1020人,东北亚5国和其他16个国家63个代表团630人参展,参观人数近4万人次。参展企业产品交易额14.2亿元,签约项目689项,签约金额69.6亿元,吸引外资6300万美元。东博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成为东北亚地区科技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高峰会邀请了78家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参会,300个项目在会上进行了对接。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科技局加快创新建设发展总结》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邮政创新发展演讲稿栏目。